讓遊艇進入中產家庭不是夢,對民眾開放水域是關鍵

南方週末 發佈 2024-04-01T08:48:28.504013+00:00

國人一輩子最大的支出,大概率第一是房產,第二是汽車。這兩個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和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都是巨大的。讓遊艇進入中產家庭,並不是一個夢。

國人一輩子最大的支出,大概率第一是房產,第二是汽車。這兩個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和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都是巨大的。現在不少地方政府都在使勁推拉這兩大產業。那麼除這兩個之外,還有什麼產業可以釋放巨大消費潛力、可以大事發展的?很可能是遊艇。

讓遊艇進入中產家庭,並不是一個夢。在2022年工信部等五部委《關於加快郵輪遊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大眾化消費遊艇」。

長期以來,遊艇在中國被貼上「奢侈品」的標籤,許多人以為富豪才享受得起。這樣的印象大概來自影視劇的豪華遊艇,動輒價值數百萬或上億美元。香車遊艇,與普通人的生活無關。事實上,真實世界的遊艇價格並沒有那麼嚇人。現代遊艇多以新材料製造,其機動性能和科技含量並不比汽車高多少,整體造價成本可控。豪華遊艇之昂貴,只體現在規格和裝潢。普通人只買個普通款,其實門檻並不高。在發達國家,家用遊艇是比較常見的消費品。

美國是世界第一遊艇大國,各類遊艇保有量有將近2000萬艘。超過13米的遊艇被認為是豪華遊艇,所占比例不足2%。超過90%是8米以下小艇,價格從一兩萬到十萬美元不等,足夠一個家庭使用。倘若只買更簡單的划槳艇,價格低至幾千美元,也能獲得愜意的享受。

因此在美國濱水城市,家庭擁有船艇不算什麼事。很多家庭後院往往停著小艇,一到假期就拉下河,拖出海,享受與水的親近。歐洲的情況也類似,英法德意等國全是遊艇大國。澳大利亞每10人就有一人有遊艇駕照,紐西蘭更是每6到8人就有一艘船艇。

這種情況固然與發達國家的傳統有關,更和水域政策密不可分。歐洲的水域開發完善,碼頭泊位的建設很充分,加之購買車船,度假釣魚一向被視為主流生活方式,這個看似「奢侈」的消費品,就有了很高的普及度。

據遊艇行業觀察,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以上,各行業消費快速發展,遊艇經濟就會迎來爆發。當前我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的人均GDP都達到2萬美元以上,濱海濱湖的大連、青島、武漢、廈門等城市,經濟也到了很高水平,「遊艇熱潮」卻沒出現。這不是國人天性不愛玩水,而是遊艇行業發展遇到現實阻礙。

水面管理理念滯後是主要原因。中國多數城市水面不對市民開放,有安全方面的考慮,產權也是重要因素。中國絕大多數水域資源屬於國家,政府的職責以防洪和治理為主。水面資源開發,面臨現實的法律阻礙。後果是,民用船艇不得隨便下水,水面資源荒廢;政府建設以外,民間投資很有限,水路和碼頭建設的數量很少,不足以撐起「全民玩水」的產業。

由於遊艇被視為「奢侈性消費」,承受的稅負比較重。國內購買遊艇有增值稅16%,10%的消費稅;進口遊艇除以上兩項,還有大約40%的關稅。遊艇屬於彈性極大的消費升級,對稅收很敏感。政府想從遊艇經濟獲益,正確做法應是減稅而不是課以重稅。1990年代的美國,就有過遊艇被徵收「奢侈品稅」,引發銷量減半,工人失業,稅收不得不取消的往事。

此外,當前中國遊艇管理規定有諸多條款,不利於行業發展。例如,遊艇無論多大,乘員限額12人以下;出海時間也有限制,不得早於早7點和晚於晚7點。這些給企業投資造成限制,不利於市場培育。其實中國有發達的船艇製造業,能造船艇覆蓋了從帆船、釣魚艇、個人到豪華遊艇的各類型,只是它們大多銷往歐美和澳洲,國內市場份額很小。

中國發展遊艇行業,有許多顯見的好處,首先是帶動產業發展。圍繞遊艇製造的設計、材料、製造和配套件,能帶動一個新的製造業。河流湖泊治理、航路和碼頭建設,補給和救生服務,將帶動相關服務業。相關休閒旅遊和體育賽事,也將隨之出現。中國這樣巨大的市場,遊艇經濟興起勢必帶來巨大的產業和就業機會,目前這些才剛起步。

一旦遊艇熱潮興起,城市乃至鄉村內河湖泊,將在行業帶動下快速發展。部分河道得以疏浚,堤岸碼頭大規模建設,灘涂鋪上整潔的草坪。這些無需由政府包辦,只要行業放開,村鎮集體和企業都有動力做。此前開發價值不高的無居民島嶼,政府招租困難。若有水面運動作支撐,企業特色開發,民眾習於消費,則很多荒僻之所將迎來遊客。

遊艇經濟的最大價值是,它能極大提升中國人的生活品質。中國多數人口住在離水不遠的地方,他們臨海、濱江、鄰湖,並不缺乏親近水的機會。傳統文化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浪漫,可現在流連於山者眾,鍾情於水者少,這讓人遺憾。發展遊艇經濟,使人們時常玩水,暫避塵囂,有助於改善精神面貌。

(作者系經濟學者)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陳興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