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車深夜疾駛而來

白浪情之友 發佈 2024-04-01T11:11:25.421488+00:00

1971年3月22日深夜,一輛軍用救護車疾駛到原鐵八師40團六連操場,我在幾位戰友攙扶下走上了救護車。

文/吳聚雲

1971年3月22日深夜,一輛軍用救護車疾駛到原鐵八師40團六連操場,我在幾位戰友攙扶下走上了救護車。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時令已是初春,漫山遍野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和暖的春風徐徐吹來,這是告別新兵連的一天。早飯後,我們乘坐敞篷汽車,行走在崇山峻岭的顛簸崎嶇的山路上。剛才還朗朗晴天,突然狂風暴雨,把我們澆得渾身濕透。好不容易來到老連隊,天已過午,熱情的老戰士敲鑼打鼓,把我們迎進各個班排。

這就是我的連隊,駐紮在四川省萬源縣羅文鎮西約3公里的5840部隊六連。連隊中間是大操場,四周是簡易的土坯房,北面稍好一點的房子是連部,西邊房子的南端聳立著一個高高的煙囪,不用說那就是伙房了。連隊的南部是一條自西向東流淌,波濤滾滾,晝夜奔騰不息的河流,老戰士介紹說那叫後河。

我被領進了炊事班,新兵連的指導員杜國成就是這個連的副指導員,他對我說:在炊事班要好好干,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和磨鍊。

晚上躺在鋪板床上,思考著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鐵道兵戰士,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眠。好不容易進入夢鄉,突然,肚子中有一種鑽心的疼痛讓我難以忍受。我想,這可能是野營拉練和奔赴老連隊時途中淋雨受涼所致吧,睡一會就會好的。結果越來越厲害,巨痛如刀子割肉般向我襲來。我用手按著肚子右下角,疼痛卻一點也不減輕,我頭上冒著汗珠,痛得在床上打滾,把兩旁的老戰士驚醒了。他們給我送上熱水,幫我揉肚子,都不頂用,炊事班副班長黃國權感到症狀嚴重,趕快跑到連部,叫醒了衛生員小王。小王守侯在我的床邊,停了一會,見我沒有好轉,立即向指導員石仁學報告。

又過了一陣子,一輛救護車疾駛而來,同時石指導員和司務長袁天澤也來到炊事班。我知道這是石指導員聯繫的。我在幾位炊事班戰友和衛生員的攙扶下走上了救護車,救護車風馳電掣,很快就來到團衛生隊。

下車後,醫生將我領到治療室,初步檢查一番,說可能是急性闌尾炎,待醫生確診後馬上手術。我驚呆了:剛到老連隊,還沒有半點功勞,怎麼就入院治療呢?好在多位醫生又檢查一番,會診後說症狀尚不太明顯,先輸輸液消消炎吧。從凌晨三點開始輸液,到晚飯時結束,整整輸了16個多小時,我也記不清輸了多少了,總算止住了疼痛。輸液過程中,值班軍醫不時過來詢問病情,一位護士始終守護在我的病床前,使我非常感動。

白天化驗大便時,醫生說便中帶膿,患的是急性痢疾。接下來是連續幾天的輸液,並每天吃3次藥片。吃的藥片中,有黃連素藥片。我長這麼大,還沒吃過藥片。以前在家時,有時發燒感冒,喝點薑糖水,蒙上被子睡一覺就好了。那個年代的黃連素沒有糖衣包裝,放在嘴裡真苦呀!我不會吞服,只好將藥片嚼碎後再咽下,簡直從嘴裡苦到心裡。護士教我說:你把饅頭揉成小顆粒,練習吞服。我練了一陣子,終於會吞服了。

住院期間,身體略有好轉,閒暇無事,就趴在病床上學習毛主席著作,閱讀發到病房裡的《鐵道兵》報。衛生隊附近的山頭接連不斷的開山炮聲,像催促我趕快出院,獻身到修䢖襄渝線上的陣陣號角。我多次找醫生要求儘快出院,都未被批准。醫生說:這種病,治不徹底會復發的。轉成慢性痢疾,就更不好治了。這是我參加鐵道兵部隊後的第一次住院,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住院。從我發病到上了救護車,親身感受到連隊首長和戰友們的親切關愛。在衛生隊住院期間,部隊醫生的精心治療和護士們的細心護理,更加感受到在人民軍隊這個大家庭里所享有的溫暖。

又耐心地熬了幾天,總算允許出院了。我向醫生護士一一致謝告別後,滿懷豪情回到老連隊。

來到連部報到,連長余佩鴻和石指導員關切地詢問了我的病情及恢復的狀況,讓我先休息幾天。我說:部隊對我這麼關懷,我太感激了,現已痊癒,哪能再休息呢?石指導員又端詳了我一番,對我說:經研究,組織上安排你當飼養員,你可要把咱連隊40多頭豬餵好啊!我向指導員表示:服從組織安排,堅決完成任務。

豬圈坐落在連隊西邊約50米左右的公路旁,我進去一看,一字兒排開的10多個豬圈中,每個豬圈都有3至5頭架子豬,還有幾頭大肚子的母豬。豬圈裡布滿了糞便,臭味撲鼻。原來的飼養員是個貴州兵,不知道什麼原因犯了神經病,在衛生隊住院不見好轉、已於新兵分到老連隊前轉到師醫院治療,這段時間由炊事班的戰士輪流餵養,由於炊事班人手少,豬圈也基本沒打掃過。

炊事班長向我交,每天餵豬兩次,還要經常清理豬圈。我首先到炊事班挑來剩飯剩菜,添加上買來的豬飼料和戰士們利用空餘時間打來的豬草。將豬餵飽後,穿上雨靴,用鐵鍬和手推車將豬糞清理出去,再用水籠頭將豬圈沖洗乾淨。幹了一整天,除了吃飯,片刻也沒休息。臭味基本消失,豬圈裡煥然一新。雖然累得渾身沒一點力氣,內心卻充滿喜悅。這是我出院後的第一天勞動,我要干好今後的每一天,以此報答部隊的關愛。

我每天都要挑著豬食從伙房到豬圈往返數次,肩膀壓腫了,我不怕疼;整理豬圈時,指甲里嵌進去豬糞,再洗幾遍也有臭味,我不嫌髒。每天餵豬,我肩挑豬食,環視群山時,那如穿梭般進入隧道的斗車,那舒展著長臂的吊車,那敢移高山的推土機,以及遠處傳來的開山炮聲,都激我心弦,增添我干好工作的無限動力。

當時有位在全軍大力宣揚的模範飼養員葉洪海,成了我學習的榜樣。我決心像葉洪海那樣,在養豬的平凡崗位上,干出一番成績。連隊司務長袁天澤同志對我非常關心,經常到豬圈進行指導,又親自帶頭維修豬圈,更加激發了我干好工作的決心。

我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心跡:

腹部劇痛難入眠, 深夜來車接醫院。

精心醫治終痊癒, 感恩部隊勁倍添。

其二

戰士修路又開山,襄渝線上大會戰。

我為革命餵好豬,三線建設做貢獻。

雖然我做飼養員工作只有三個月,卻因為工作出色,當選為二營團二委委員,當年的秋季,出席了團里召開的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在鐵道兵部隊從戎13年,始終不忘剛進入老連隊時突然患病,戰友們跑前忙後照顧,連隊首長及時報診,救護車深夜疾駛而來,部隊軍醫精心診治,白衣護士悉心護理的場景。這一系列的關愛直抵心窩,溫馨人心。

這就是部隊這個革命大家庭的溫暖,它使我的幸福感陡然上升,更激發了我在部隊干好革命工作的內在動力。後來我在部隊擔任了基層領導,經常聯想到剛進入老連隊的那天深夜突患疾病馬上就被救護車接走前後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動,結合和戰友們相處的實際情況,更加體會到「情到真時兵好帶,愛到深處力自強」,也盡最大努力關愛每一位戰士。

那時,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腦海中立即浮現這感人的一幕,頓時信心百倍地迎難而上,就會破除難題,打開局面,在工作上取得新的進展。

2023.3.8.

編輯:嚴京平《白浪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