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從戰績和兵力分析,我軍哪個野戰軍更強?

百年戰爭錄 發佈 2024-04-01T18:11:18.631826+00:00

如今,隨著眾多類似於《長津湖》、《鴨綠江》等影視的播出,四大野戰軍中戰力最強的縱隊是哪一支的話題,再次成為軍迷圈的熱門話題。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給你小心心]



如今,隨著眾多類似於《長津湖》、《鴨綠江》等影視的播出,四大野戰軍中戰力最強的縱隊是哪一支的話題,再次成為軍迷圈的熱門話題。那麼,下面我就從四個方面為大家分析。


1、部隊編制

就編制這方面,華野前期編制太亂,陳粟,陳唐,許譚的部隊很長時間是互相獨立的,而且長時間分開來沒有統一管理,所以間接忽略了練兵這件事。

但是東野部隊恰恰相反,無論條件再艱苦,東野還是趕在遼瀋戰役前那小半年的時間練兵,也是在戰役還沒打響前就已經把東北國軍打得只敢龜縮在錦沈長三個大城市,依託堅固城防來生存,才有了大練兵時間,並且大練兵前除了攻堅外其他作戰能力都已經很強了,大練兵也基本就是在練攻堅。這就是東野最後能發展成百萬精銳無弱旅部隊的重要原因。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有紅一、紅二、紅四三個方面軍之分。為了淡化山頭主義,到了解放戰爭後期,再對幾個野戰軍編號時,就要儘量打亂紅軍時期的編號,東北野戰軍以紅軍時期的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為主,因而不宜再編號為一了,儘管實力最強。西北野戰軍是紅二方面軍,就不宜再編號為二。

中原野戰軍是成建制的紅四方面軍,不宜再編號為四。倒是華東野戰軍山頭眾多,用一、四、二都不如用三,因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沒有紅三方面軍。於是,一、二、三、四野的命名就出來了,從一到四,實力越來越強,酒香不怕巷子深,四野三野即便編在後邊,也難掩其赫赫戰功。而且,對於我軍而言,四是最好的數字,北伐時期黨掌握的葉挺獨立團屬於四路軍,也叫鐵軍,井岡山會師時候叫朱毛紅軍紅四軍,長征時期四方面軍最強。叫四野才是最合適的。


另外,就四大野戰軍的排列,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兵力從少到多排列,兵力最少的一野,兵力逐漸增多二野和三野,兵力最多的是四野。晉察冀主要是有軍調小組在那,裁軍得裁的實在。冀東和冀熱遼又被劃了出去,力量又再次被削弱。晉冀魯豫劉鄧裁軍是裁縱隊一級和旅一級的番號。但是裁撤後普遍每個旅都是三團制的旅。

多數縱隊都下轄4個旅,有的甚至下轄5個旅。基層兵員非常充實。山東軍區本來就沒剩多少野戰部隊無軍可裁(當時明面上的野戰部隊也就只有津浦前線解放軍一縱,二縱,第七師,以及山東第八師。其他的主力都還掛著地方部隊的名頭在活動)。粟裕的華中野戰軍更騷氣,主力第六第八縱隊直接改稱第一第六師。雖然名號變小了,但是其基層兵員得到了非常大的充實(第六第八縱隊時期每個縱隊是直轄四五個團,改稱師後每個師下轄6個主力團)。


2、戰略方面


就戰略上而言,雖然戰略上三野是偏師,但實力可不弱,背靠山東解放區後勤支援兵力補充有保障。這才是粟將在47年就打整編74師的底氣所在。須知計謀再妙、勇氣再足,沒有足夠兵力、戰力和後勤支持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解放戰爭正式開打的第一年,華野的底子最好,最強大,有著最好的根據地,然而東北的幾個主力縱隊46年6月才開始成立,因為部隊編制混亂,缺少電台101,能直接指揮的隊伍都很少,完全沒有根據地,甚至國民黨在百姓心裡才是正統,這也導致東野部隊的實力不如華野。

其實,解放剛開始的時候,三野兵最多。當初華北軍區還沒合併的時候,兵團是由一、二、三、四野軍和華北野戰兵團5個大塊組成,戰史上寫的也是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其實,要是仔細論一論,徐帥在山西暴打閻錫山的時候

一直到1948年5月才合併成華北軍區,之前一直是晉冀魯豫這樣稱各縱隊,華野外線出擊之後,也分成了西兵團和東兵團。一個縱隊有3個師,整個4野一共1/2/5/7/10/16/17這7個師被評為頭等主力師,其中1/6縱隊各占2個,綜合實力顯然更強。3/4/6縱評價和2縱接近,顯然不如1縱。

另外,除了6縱,3縱也完全能跟2縱掰下手腕的。倆縱隊各有一個頭等主力師,但是3縱可還有個8師是稍差一點的主力師。4野是部隊裡公認的攻堅強部隊,都快趕上四平(1縱和17師)的實力了。實際上解放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山東和華中野戰軍的實力是最強的。

當然,華東面臨的壓力也最大,華東戰場集中國軍差不多一半精銳主力,稍有不慎那就是全局崩壞。羅帥率山東軍區部分主力去東北後,陳帥率新四軍軍部北上山東,戰略上採取守勢,隱隱透露出「苟住別浪」的意思。就這樣,中央也不放心生怕華東守不住,打算讓徐帥坐鎮山東。沒想到粟將一波神操作,軍事才華顯露無疑,為南線決戰埋下了伏筆。


3、戰鬥素質


就戰鬥素質來講,四野戰鬥素質更高點,所以傷亡率低。三野勇猛無比,敢打敢沖但戰鬥素養一般。這跟解放戰爭中四野有時間練兵,三野一直在戰鬥,沒有時間來訓練有很大關係。四野單兵素質高,林總重視部隊基層軍事素質建設,如三三制等。三野靠粟總,離開粟總無法取得這麼大的戰果。

9兵團入朝如果讓粟總來指揮,不會打成這個樣子。他或許會有自己的建議來選擇最恰當作戰時機,而不是一味執行死命令。四野能打,跟永遠健康的做法有關係,下面培養出一堆能獨擋一面的。而三野粟大將光芒太盛,反而下面幾個兵團司令,除了陳參謀長外,獨當一面能力比起四野的幹將要差一些。

在解放戰爭四次戰役中,59師已經越過華川安全撤退,58師按照志司命令越過華川,但是後來發現華川已丟,如果華川丟失整個東線十萬人就被美軍穿插包圍了。當時因為八十八師不是主力,也不是嫡系,如果換成58師穿插,一定能鎖死美軍南逃。而58師在無法聯繫到志司的情況下,在戰後已經被打殘的情況下,58師返回華川北部狙擊美軍穿插,拯救了整個第九兵團。

九兵團可是三野的王牌,三野解放戰爭足以跟四野比肩,但是呢,作戰條件很艱苦,又因為倉促迎戰,後勤準備工作不充分,導致此戰傷亡慘重。雖然戰士們視死如歸,毅力非凡,團長讓守住一個山頭戰士們說我們絕對守住,但是大部分戰士全都是山東江蘇那邊的兵,長那麼大沒見過那麼冷的天,還沒有棉衣。

但如果讓四野那幾支部隊過去,同樣的條件,有可能比九兵團打得更好點,可能會稍微少點傷亡,因為四野大部分都是東北人,有高寒地方生存的經驗,比如凍傷什麼的。順便一提,史迪威當年也是把他們想訓練成中國人組成的真正的美軍。所以四野等於和美軍也算是交過手。後來,美軍停止後勤供應改由國軍自己供應的時候,哪怕是新一軍新六軍這樣的部隊也有斷頓的時候。

當然別管後來怎麼樣,三野和四野在我心裡都是當之無愧最強軍。


4、戰績方面

就戰績來講,四野滅了三個剿總,所以戰績高於二野三野合體,那麼,我為何不從殲敵人數、殲敵精銳主力的角度來說呢?因為,私以為從解放區面積來說,四野也不算老大,當然我這也只是玩笑話。從消滅剿敵總數量上來說,我軍的戰績主要集中在48、49年,其中白崇禧部是渡江以後來完成,含金量並不是很大,很難反映出來46、47年兩年的成績,所以殲敵數量、殲敵主力更能反應出解放戰爭時期幾大野戰軍的實際戰力、戰績。另外就是東北和華東到底哪個區域共軍生存環境更好?

所謂的華野根據地最好的依據是什麼?

我認為,晉冀魯豫根據地明顯更好,共軍人數更多,面臨的壓力更小,華野所在的蘇皖地區主要是平原,又處於南京門戶,不可能形勢最好,即便退守山東也是三面受敵,從全面進攻到重點進攻一直承擔著國軍遠大於東北國軍兵力的反覆進攻。


其實,戰績這東西,運氣因素影響很大。好比解放戰爭3野4野最猛吧,戰績最大的可是2野。雖然1縱在東北後期戰績落下了點,但是抗美援朝時彭總等的評價還是第一主力。打三所里龍源里的2師也就是113師,其表現堪稱頂尖吧,在東北戰史里評價雖然是頭等主力師,但還是不如1師。所以一個縱隊有倆這種師時,你很難不把它排在前面。

原來《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裡已經有明確評價:「一縱部隊從參加秀水河子殲滅戰起,在東北解放戰爭重大戰役中都擔任主力。是東北各縱中人數最多、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私以為,要數殲滅戰,3野最厲害,畢竟四野殲滅敵數沒有三野多。四野打仗如「秋風掃落葉」,攻堅戰--錦州和天津,野戰--「圍剿廖耀湘」,阻擊戰--塔山,哪個不是硬骨頭。結果四野都是準備充分,短時間結束戰鬥。三野的淮海不是獨立打的,而且無論是攻堅,所以野戰或者阻力,都是艱苦異常。

但你不能說黃維比廖耀湘強很多吧,所以結論就是如果四野打淮海,會更順利。其實,1947年7月開的小河村會議的時候,就殲敵數排了隊,華東是第一,晉冀魯豫是第二,本身前面戰績就不低。5師在戰史里是被評為最有朝氣,進步快,猛打猛衝,1/17師也有野戰攻堅防禦兼備和攻堅超強的評價,本來沒有高下之分,也不知道怎麼傳來傳去就成標準了。


總之,在解放戰陣初期,三野戰績基本倍數殺四野,尤其是前兩年,基本三倍殺四野,國軍在東北就5個主力軍和2個湊數的軍,其他全土匪和警察,這點力量,還不夠華野第一年打的,華野第一年就殲滅國軍7個整編師或軍,幾乎等於國軍在東北的所有主力實力。抗戰初期從其他戰區抽掉的兩萬幹部那可不是開玩笑的,那是兩萬幹部,不是兩萬大頭兵,三年後東野能擁兵百萬,離不開這些基層幹部的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