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被鐵鏈鎖住脖子,畫面令人心碎

木子歷史觀 發佈 2024-04-01T19:12:23.323090+00:00

熊貓外交自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與世界各國建立起良好的外交關係,其中有一項便是中國特有的熊貓外交。因為大熊貓是中國四川的特產,全世界都沒有,加上它長得圓滾滾的,黑白相間的毛髮甚是可愛,所以受到了很多外國友人的喜愛,咱們的熊貓外交也由此產生。

熊貓外交

自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與世界各國建立起良好的外交關係,其中有一項便是中國特有的熊貓外交。

因為大熊貓是中國四川的特產,全世界都沒有,加上它長得圓滾滾的,黑白相間的毛髮甚是可愛,所以受到了很多外國友人的喜愛,咱們的熊貓外交也由此產生。

其實起初中國的大熊貓也不像現在一樣是租借給其他國家飼養的,而是直接被當做國禮贈送給人家。比如1972年中美關係緩和,尼克森訪華期間,中國就贈送了一對名為玲玲和興興的大熊貓給美國。

到了1983年,祖國逐漸繁榮昌盛,贈送大熊貓才變成了租借大熊貓,一般租期是10年,除了需要每年付100萬美元的租金以外,對大熊貓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也需要進行評估,而且在國外出生的大熊貓幼仔也是歸中國所有,必須在3年內歸還。

不過,雖然租借大熊貓的條件越來越嚴格,但願意租借的國家還是趨之若鶩。比如荷蘭為了租借一對大熊貓,從申請到成功簽約足足等了8年的時間,並且在大熊貓到來之前,他們就為大熊修建好了住所,簡直堪比皇宮大院,各種配套設施齊全,裡面還專門配植了大熊貓最愛的四川小竹子。

而在芬蘭的大熊貓,每年過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動物園都會為它們安排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目,比如請歌唱團在中秋節的時候給大熊貓唱歌,簡直國寶范兒十足。

此外,在日本的大熊貓,為了照顧好他的飲食,動物園每餐都會準備它最愛吃的四川竹子,這些竹子可不是日本人自己種的,而是專門從四川空運過去的。

更不可以思議的事,2011年的時候,英國評選的年度女性不是一個人,而是大熊貓甜甜,可見英國人對大熊貓的喜愛。可是在1939年的時候,英國人可不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的。

套上狗鏈的大熊貓

1939年,在英國倫敦的動物園裡出現了這樣一幕,讓無數看過這個視頻的國人都忍不住落淚。視頻中,這隻還未成年的大熊貓,英國人給它起了一個很有中國風的名字叫「明」。

但這隻大熊貓卻被一條狗鏈拴住了脖子,由飼養員生拉硬拽的艱難前行,並且在飼養員的指揮下,還要表演它難以完成的節目。

當時為了博人眼球,動物園還牽來了一條狼狗,任由狼狗去撕咬這些未成年的大熊貓。為了活命,「明」只能奮起反抗,周圍的觀眾卻看得不亦樂乎。

當然動物園是不會讓大熊貓就這樣被狼狗給咬死的,到了一定程度,他們就會將狼狗趕走,這時候的大熊貓已經是遍體鱗傷了,此時飼養員為了安撫「明」的情緒,才會讓它飽餐一頓。

周而復始,大熊貓「明」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境遇裡面,膽戰心驚,1944年「明」在多年的折磨下,就這樣病死了。

它病死的時候還是一隻剛成年的熊貓,實在是可惜,但英國人在報紙上刊登的訃告卻說:「明」應該死而無憾了,因為它曾經讓千萬人都獲得了快樂。

——————————————————————————————————————

遠渡重洋

1936年,一對美國新婚夫妻不遠萬里來到了中國,妻子是一位服裝設計師,叫露絲,丈夫是一位狂熱的探險家叫威廉。

他們輾轉了幾次飛機才到達上海,但是威廉剛到上海不久,舊病就復發去世了,而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露絲從上海又來到了四川。他們來四川是想幹什麼呢?

因為當時在國外掀起了一陣尋找活體大熊貓的熱潮,所以吸引了很多像威廉這樣的探險家,紛紛跑到中國的四川來捕獲大熊貓。

於是露絲帶著一名華僑組成了一個簡單的探險隊,他們來到四川之後打聽到了大熊貓經常出沒的山區地帶,尋找其身影,但是一無所獲。

直到幾個月後,露絲的助手在一個樹洞裡發現了一隻毛茸茸的小傢伙,像個糰子,眼睛油亮亮的,露絲一眼就認出了這就是大熊貓的幼崽。

露絲為其取名為「蘇琳」,之後為了以免夜長夢多,露絲帶著蘇琳快馬加鞭的回到了上海,並打算從上海搭乘飛機返回美國,但由於當時他們屬於非法入境,所以暫時不能離境。

飛機沒有指望後,露絲便暗中找到了一艘貨輪,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他們順利的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船隻。

而當時美國的國內關於蘇琳的消息早就滿天飛了,他們為了一睹活著的大熊貓的風貌,一早就在舊金山的碼頭等待,並且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這是美國人第一次看見活體大熊貓。

之後,露絲就帶著蘇琳輾轉各個州巡遊,這也為她帶來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為了讓蘇琳得到更好的照顧,最後露絲將其高價賣給了當地最大的一家動物園。

一時間,在美國的蘇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動物園每天都人滿為患。而蘇琳的一舉一動,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會被記者報導出來,還有很多的商家也抓住了機會,製作了很多的熊貓吉祥物,大街小巷的人們穿的衣服,鞋子或者是背的包包總能看見蘇琳的身影。

但非常不幸的是,由於缺乏飼養經驗,蘇琳來到美國才一年的時間就去世了。之後,它被做成了標本永遠的躺在了博物館中。

熊貓之王

後來,一個名叫史密斯的傳教士,作為威廉的身前好友,因為眼紅露絲,所以他也踏上了尋找大熊貓的征程。

1937年,史密斯利用自己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了四川,表面上他是來傳播文化的,實際上他是來偷獵的。

他僱傭了很多的當地獵人,助其尋找大熊貓,並且要求活捉。

而在四川僅僅用了2年的史密斯,就捕獲了12隻大熊貓。因此他也被人們稱為「熊貓之王」。

由於沒有飼養的經驗,所以12隻大熊貓很快就出現了生病死亡的問題,而為了阻止這樣情況的惡化,史密斯打算儘快離開中國,並且在此之前,他已經聯繫好了買家。

由於是偷獵得來的大熊貓,也不敢招搖過市,史密斯便花重金包下了一艘貨輪,悄悄的離開了中國。

但大熊貓常年生活在陸地上,對海上顛簸的環境很難適應,加上飲食上也不乾淨,在旅途中又有三隻病死了,最終達到英國的時候,只有5隻大熊貓還活著,其中一隻到了英國不到兩周,因為水土不服,得了肺炎也死亡了。

這時候史密斯的手上只有4隻可供出售的大熊貓,他把其中一隻賣給了一個德國人,另外三隻賣給了英國人,英國人給三隻大熊貓取名為「唐」「宋」「明」。

而「明」是三隻熊貓裡面最年幼的,所以適應能力也最強,活得也最久。「唐」和「宋」分別在1939年和1940年就病死了。

———————————————————————————————————————

神父戴維

大熊貓作為中國獨有的產物,以前外國人根本就沒有見過,他們的熊貓熱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在清朝末年有很多的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其中有一位叫做戴維的法國傳教士把大熊貓帶到了國際舞台上。

1862年,戴維來到了中國,他聽說四川的寶興縣有很多的奇珍異獸,便有了想一探究竟的想法。

於是他借工作之便,從上海來到了寶興縣,成為了當地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有一次在傳教的過程中,他看見了一戶人家的家中掛了一張黑白相間的獸皮,甚是好看,就打聽了一下獸皮的來歷,農戶告訴他,當地人稱之為「花熊」,性情溫順,喜愛吃竹子,常年生活在深山之中。

不久之後,戴維就僱傭了20多個當地的獵人,去山裡尋訪花熊的蹤跡,經過幾個月的尋找,他們終於找到了一隻花熊送到了戴維的面前。

而戴維看見這隻軟綿綿的小傢伙很是愛不釋手,便想將它帶回法國,但小傢伙經受不住長途跋涉,還沒到法國就去世了。

戴維只好把小傢伙的皮做成了標本,送到了博物館展出。這既是世界上的第一隻熊貓標本,也是外國熊貓熱的源頭。

而被戴維送回法國博物館的標本,經過博物館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充分研究後認為:這個小傢伙既像之前發現的熊,也跟貓科動物有很大的區別,反而是與之前在中國發現的小貓熊特別相似,便將其命名為「大貓熊」。

到了1939年,重慶的一家動物園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喜好,舉辦了一個稀有動物標本展,其中便有大貓熊,但因為當時中國的讀法習慣還是從右到左,所以貓熊的名字被外國人認成了熊貓,並且這個叫法被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今天的「大熊貓」了。

而大熊貓被大家所熟知之後,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災難,一些瘋狂的冒險家來到中國,肆無忌憚的獵殺和捕獲大熊貓,以獲取豐厚的報酬。

由於當時的中國十分落後,連自己的子民都無法保護,更何況是動物呢?

所以才給了這些歹人有可乘之機,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頒布了第一條正式法令,保護珍稀動物,其中就包含了禁止對大熊貓捕獵行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