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壓神劇看透職場,魔鬼制度太譏諷?網友:做夢都想給我老闆看看

柳飄飄了嗎 發佈 2024-04-01T21:36:16.001564+00:00

繼東方青蒼一角爆火之後,王鶴棣又來一個漫畫感拉滿的角色:造型就漫里漫氣的,1:1復刻經典漫畫天然呆造型。

繼東方青蒼一角爆火之後,王鶴棣又來一個漫畫感拉滿的角色:

造型就漫里漫氣的,1:1復刻經典漫畫天然呆造型。

包括頭上那根呆毛。

除了角色,場景也是極盡浮誇之道。

都市劇一貫的極奢中產風,它直接升級成pro max版本,所謂「單間」長這樣:

跟你租的單間完全兩個概念

什麼劇?

名字就透出了二次元內味兒——《今日宜加油》(下稱《加油》)

這部情景喜劇改編自韓漫IP《高斯電子公司》,職場主題,每集只有短短二十幾分鐘。

就因為這股子二次元畫風,剛開播時勸退了不少人。

不過飄一口氣刷了二十幾集,發現這品相乍看浮誇,但又跟以往懸浮的都市劇不太一樣。

它更像是為社畜量身打造的一出下飯喜劇。

辛辣,但也很對苦哈哈的職場人的胃口。

《加油》講的是高發集團企劃三部的故事。

這裡既無勾心鬥角,也不平庸沉悶,儘是抓馬的瑣碎日常。

企劃三部的主要業務是設計產品。

諸如可以實現8個屏幕同時使用的「奏摺手機」;

或是能自動生成和播報睡眠報告的智能辦公椅。

乍看很貼心,可惜不適用於辦公室,尤其是摸魚的時候。

不信你看。

哪天不小心碰上領導突然視察工作,哪怕你裝得再忙,這辦公椅立馬就能戳穿你。

- 我這改了一早上文件……

- 「睡眠時間3小時45分鐘,睡眠測評100分」


想出如此奇葩的產品,不難預見企劃三部的成員都是些什麼骨骼清奇的人才了。

首先是部門倆領導,堪稱企劃三部的臥龍鳳雛。

部長魚其渺(諧音魚七秒),一個常常布置完緊急任務,但自己轉身即忘的龜毛上司。

英文字母都認不全,但愣是因為「中文好」坐上部門老大這把交椅。

拍領導馬屁時口若懸河,舌綻蓮花,原來學好中文在職場這麼有用,大家不妨做個筆記學一學(bushi):

像董事長您這樣

超然物外、樂善好施、宅心仁厚的企業家

在今天的社會太少了

您的做法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總監姚斯文,則一點不斯文。就是那種動不動就催人,時不時還甩鍋的暴躁上司。

他倆手下的員工,每個人格的漫畫味也很濃。

組長1號吉娃娃,職場老油條,擺爛混日子的中年職場人。

連曾經的下屬都一路晉升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他依然日常躺平摸魚。

剛上任的副組長李天然則剛好相反,每天上班打滿雞血。

但因為先天缺乏眼力見,入職五年還當不上組長,堪稱職場黑洞。

他夢寐以求的組長2號一職,被廣告部空降過來的范思思擔任。

不過這姐可不想做職場女強人,只是盼著成為每天高效率完成工作後,到點準時打卡回家的當代打工人罷了。

唯一跟國產劇女強人配置最接近的,是管財務的吳科長。

人前的她總是冷臉,不怒自威……事實卻是因為整容太頻繁導致做不出表情。

你看人吳科長

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變化

當然,根據八大經典喜劇角色,還得安排一個天真善良的富二代。

企劃三部也有——李天然的實習生徒弟,白馬帥。

一個不想回家繼承三百億家產,寧願到別的企業從實習生做起的富二代。

也是一個鈔能力滿級,一帶就起飛的天然呆。

出差買不到機票,他一通電話就搞定,還給免費升了艙。

李天然坑他請喝奶茶,結果他請了全公司。(我怎麼就沒有這種同事)

除此之外,企劃三部還有一種很新的打工人。

一直默默做事,卻總被當成透明人的打工人之神,吳名氏。

部門分禮物「多」出來的那一份,沒人想起來是他的。

甚至下班後,還被同事誤鎖在辦公室。

如果用較真的現實眼光去看,這些漫畫式設定基本上都還離地三尺。

但放在喜劇里,一切就合理了。

情景喜劇的一大看點就在於,把日常的人事物屬性誇大為一種極具諷刺意味的喜劇效果。

《加油》的諷刺重心,在於職場中的層級壓迫

例如團建,表面上好像平平無奇,可裡頭的講究多著呢。

就拿集團副董組織的一場馬拉松比賽來說,深諳職場潛規則的大多數,都視之為在領導面前刷臉的好機會。

哪怕腿腳受傷,拄著拐杖也要親自上陣。

領導突然蹲下繫鞋帶,把眾人嚇得急剎車,瞬間變成了原地跑、後退跑的大型秀場。

總之,比賽規則不是「跑第一」,而是「保持在領導後面」。

快到終點時,哪怕(毫無眼力見的)你最先到達,終點線也會(很有眼力見地)越過你,主動向領導迎過去。

這跑的還是馬拉松嗎?

不,跑的是人情世故。

每個集團都有這樣一條常見的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難得有機會赴領導的私約,哪怕你的彩虹屁還沒吹完,領導也可能突然掉頭就走。

因為領導也難得有機會,赴更大的領導私約。

諷刺是真諷刺,好笑也是真好笑。

《加油》裡的誇張笑點最後還是指向了現實,因而再浮誇,也不會讓人出戲。

所以,讓懸浮感落地的,還得是現實主題。

雖然是漫改IP,但經過本土化改造後,反倒更契合國內的職場習慣和共鳴點。

我還是頭回見到職場劇里的打工人下班後除了健身,還有養紙片人的。

從床上擺著的周邊抱枕,到乙女遊戲愛好者的小憂慮,都借范思思這個角色展現出來。

姐妹,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手機里那幾個野男人?

一方面,它是上班摸魚下班放鬆的消遣。

可當被發現,又不免難為情。

「你真的覺得很正常?我也覺得這明明就是很健康的愛好嘛」。

作為深度宅女代表,當被同事過度關心時,范思思還當了回打工人嘴替,說出了當下多少喪系打工人的心聲。


我懶惰,但不需要被鞭策

我社恐,也不需要被溫暖

我落後,更不需要被提攜


下班後只想享受些「膚淺的快樂」,我懂。

這位編劇是懂打工人的。

劇里隨處可見編劇埋下的職場專屬暗號,等著屏幕前的觀眾去對。

比如職場社交潛規則里,那些極其微妙的邊界尺度。

上班閒聊可以,下班嘮嗑不行;

網購拼單可以,但逛街不行;

下班聚餐可以,但占用周末不行。

理由是,你願意忍受早起打扮塞車流汗,千里迢迢去見一個每天都要見的同事嗎?

- 同事不配。

所以,不理解周末同事不回信息的同學,現在懂了吧?對方是覺得你不配

如果說以往國產劇的精英們讓大多數普通人難以代入,那在《加油》裡,你總能從那些個「在演我」的角色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有一集,就是以打工人心照不宣的周一綜合症為主題。

它直接把「病症」細化給你看。

首先周日晚上,就先伴有「起床倒計時」焦慮失眠症。

周一當天開車上班的,往往容易有暴躁症。

以及間歇性加班過敏症、開會嗜睡症和健忘症。

一有人打哈欠,立馬傳染整個辦公室。

除了這些讓打工人感同身受的日常,它還敢調侃職場上的小痛點,幫你把心裡的憋屈罵出來。

(強烈建議大家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領導不經意地看到)


比如占用休息時間的團建,因為變相加班的本質而被打工人深惡痛絕。

企劃三部也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部門規定,每天下班就組織部門同事聚餐。

AA就算了,還不讓人請假。

而這一通不必要的聚餐下來,至少每個月工資得去掉大半,讓人吃不消。

累了困了,但手頭的工作依然不能停,這本已是每個打工人的無奈共識了。

但最讓人生氣的,是領導還要給你戴高帽,然後拿一張空頭支票給你補刀。

我應該讓你休息的

但這工作離不開你啊

咱們忙過這段時間再說好不好


不過,這對於久經職場的打工人來說,頂多算迂迴戰里的小刀。

高發集團的副董為了強制加班壓榨勞動力,那才叫費盡心機,可謂當代周扒皮本皮。

不僅在辦公室安了個只看得到白天景色的「智能窗」。

還想出了一個比007還磨人的「π工作制」。

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加班無止境,公司曾經的最高記錄是有人工作718小時。

而在這種魔鬼制度下,還真篩選出了上進心爆棚的終極卷王,隔壁企劃一部的高得分。

他愣是在公司當熬鷹呆了720小時,破了記錄,結果請假也請了720小時,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能量守恆。

黑色幽默的味道,有了。

作為一部半架空的職場類情景喜劇,這劇其實挺討巧。

相比一味靠明爭暗鬥抓馬吸睛,卻老拍不出真實職場環境的國產劇,它索性直接從打工人精神層面的共鳴點切入。

就像擺在當今社畜面前的一面鏡子,照出職場人的心聲和被忽略的感受。

打個比方,有點類似於喜劇大賽的舞台現場。

有時也能舉重若輕地道出笑話背後的真相。

就好比剛剛提到的那位卷王,高得分。

他跟李天然一樣永遠躊躇滿志,但論賣力程度,他有過之而無不及。

狠起來,直接把公司logo紋在手上,跟領導表忠心。

也因為有眼力見,他才來一年就當上了李天然五年都沒當上的組長。

本以為,像這樣會來事、充滿幹勁的員工,生活條件也會相應提升。

卻沒想到,他竟是全劇最省最摳門的人。

吃飯基本靠蹭。

在月租一千三的單間裡,一張棺材板大小的床就給了他「頂天立地的安全感」。

起初他的經歷雖悲慘,但好笑。

被無良房東轟出來後,馱著行李恰巧被同事撞見。

但他又實在礙不下面子,只好瞎編自己在過一種極簡主義生活。

後又貪便宜遇到無良中介,被騙去跟一條看倉庫的狗合租。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滿意的室友吧,結果發現對方是自己的同事,只好再次開始一番胡謅表演,最後帶著失落離開。

而作為觀眾,笑著笑著,你又能發現內里包裹著小人物的心酸內核。

因為這種被放大的小丑式省錢大法背後,理由無他,只是為了未來的生活。

這部劇乍看雖浮,但它沉下來的基調,實則是溫情。

因它對於每個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一種難得的關懷。

這種關懷,既包括細緻的觀察,也開啟了一個頗具人情味的職場視角。

就像高得分在快餐店留宿無意被李天然撞見後,倆人順理成章成了室友。

這樣帶溫度的反轉,在劇里比比皆是。

比如像組長吉娃娃這類聚餐時常遇到的典型「鴿王」。

在同事們看來,不管聚餐還是看球,他的「馬上到」最後都會變成「下次一定」。

甚至連一起同行出差,他也說鴿就鴿。

但《加油》給你掰開一個有普通家庭的職場人無意爽約的背後,有很多瑣碎卻現實的理由。

比如小孩生病、家人加班,抑或只是擔心給家裡徒增了一筆開銷。

所以,在專注展現殘酷職場環境的國劇市場裡,這部劇也算提供了一條思路——職場人的所慮和所想,同樣重要。

這樣抓馬的職場讓人心生嚮往,我想關鍵就在於,它不是幫打工人喊個口號就走,而是實實在在地,說出了我們的不易。

它替懷揣夢想、躊躇滿志,但又被步步緊逼的奮鬥者辯護:

我既想努力,但又不想自己的人生只剩努力。

也替只想下班後擁有自在生活的打工人,喊出了那個樸素的願望:

工作的目標,是為了不工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