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星為啥越來越沒有號召力了?

飛天傳書人 發佈 2024-04-02T09:27:42.197196+00:00

這個問題,還得從我的童年記憶說起。有時我回想起過去時,總覺得記憶就是日漸斑駁的老照片,一張又一張鋪疊在回憶的長廊里,每一幀照片都有當時流行的歌聲在迴響 。我的童年記憶里,塞滿的是港片畫面和各個港劇里的主題曲、插曲。

這個問題,還得從我的童年記憶說起。

有時我回想起過去時,總覺得記憶就是日漸斑駁的老照片,一張又一張鋪疊在回憶的長廊里,每一幀照片都有當時流行的歌聲在迴響 。

我的童年記憶里,塞滿的是港片畫面和各個港劇里的主題曲、插曲。

從第一部《霍元甲》一直到後來的《尋秦記》之後鮮少再看港片,其間一張又一張靚麗的臉孔鋪滿了記憶之牆。

從最早香港亞視《霍元甲》裡的米雪、黃元申,

再到無線的《上海灘》裡的周潤發、呂良偉、趙雅芝、湯鎮業;

再到武俠劇開始風靡的《射鵰英雄傳》裡古靈精怪的翁美玲,忠厚憨實的黃日華,瀟灑貴氣的苗僑偉,痴情又楚楚動人的楊盼盼,《楚留香》裡風流倜儻的鄭少秋,《萬水千山總是情》裡幹練又大方的汪明荃,風度翩翩的叔圈男神謝賢……。

整個八十年代,香港明星以橫空出世之勢,璀璨如繁星流動於夜空的明艷之姿,充盈了整個華語文化圈。

八十年代後期,香港時裝劇開始走紅,《流氓大享》《義不容情》等劇又掀起了一波收視狂潮。

儘管當時有《血疑》《排球女將》等經典日劇和《天涯同命鳥》《人在旅途》《霧鎖南洋》等經典新加坡劇的衝擊,但港劇依舊是銀屏大哥大。

萬梓良、張衛健、陳法蓉、劉嘉玲、鄭裕玲等人在八十年代末期走紅。

進入九十年代後,都市商戰片、警匪片、家庭情感倫理劇開始走紅,《人在邊緣》《灰網》《我本善良》《火玫瑰》《大時代》《鑑證實錄》《創世紀》《天地男兒》《笑看風雲》《銀狐》《大地恩情》《戲王之王》《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劇目百花爭艷,扎堆播出,武俠劇包括《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天蠶變》《笑傲江湖》等武俠劇風頭依舊,亞視和TVB棋逢對手,平分電視劇收視率。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九十年代的台劇,瓊瑤劇也在九十年代初期興起,且獨霸愛情劇之首,無人能出其右。

這個時期,走紅了大量的港台明星。

黎明、溫兆倫、邵美琪、溫碧霞、吳岱融、曾華倩、陳庭威、江華、羅嘉良、古天樂、李若彤、陳慧珊、林保怡、陶大宇、歐陽震華、古巨基、張家輝、陳錦鴻、郭晉安、萱萱、伍詠薇、周海媚、陳松伶、黎姿、呂頌賢等人。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從八十年代初港劇引進至內地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港劇只要引進到內地播出,播哪部劇哪部劇的男女主角、配角都會紅起來。

這是由當時內地文化剛剛放開意識形態的特珠時期所決定的,與此同時,當時的香港影視,正處於輝煌期,人才濟濟,精品佳作倍出。

劇本方面,有香港四大才子坐鎮,導演方面,電視劇有戚其義。招振強、韋家輝等人,電影方面有徐克、吳宇森、王晶、王家衛、爾東升、陳可辛、林嶺東等人。

不論提起哪個人名下都有數部經典作品。

說到電影導演,就順理成章地想到了當時稱霸電影圈的香港電影明星。

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邱淑貞、鍾楚紅、梅艷芳、關之琳、袁潔瑩、藍潔瑛、李嘉欣等擁有著頂級顏值的女星們爭奇鬥豔。

男星們此時也毫不遜色,四大天王就不說了,功夫明星成龍、李連杰、洪金寶、元彪、甄子丹、樊少皇、鄒兆龍等象徵著中國男性的力量感,狄龍、姜大衛、周星馳、張國榮、鄭伊健、陳小春、劉青雲、謝霆鋒等人紛紛走紅。

女星就更不必說了,影視劇花開兩岸:朱茵、吳君如、袁詠儀、萬綺雯、鄧萃雯、歐陽佩珊、李綺紅、劉玉翠、雪莉等女星千嬌百媚紛紛火遍兩岸三地和東南亞地區。

無論從幕後的製作團隊到台前的演員,從八十年代直至2000年初期,整整二十年的時間裡,港劇都稱霸華語圈以及整個亞洲。

那時的香港明星,風采各異,美得無以復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再有強大的製作班底加持,香港明星參演的劇目,幾乎就是神劇,播一部火一部。

而當時的內地劇,正處於起步摸索和模仿時期,少有精品出現。整個八十年代,內地劇也僅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渴望》這少數的幾部劇能與港劇抗衡。

反觀香港明星,大都成長於內地移民過去的家庭中,本土的港星極少,朱茵算是本土港星,有一種說法,她只有在周星馳的鏡頭下才夠美,到了其他劇中並不出眾。皮膚黑、個子小是朱茵的短板,但不論如何,是香港娛樂圈,造就了這一批又一批巨星。

曾幾何時,港圈哪怕是三四線的明星,只要來到大陸,就是香餑餑,就會受到大陸觀眾的追捧。但那時的港星,視來內地圈錢為自掉身價。大陸的明星,也想盡辦法想擠進港圈,卻總是碰壁。

排外,是港圈從始自終的毛病,如果不從港圈出道的,大陸明星很難在港圈裡混出名堂,除非你有李連杰那樣的本事。

大部分有著大陸人出身的香港演員,都是由香港培訓班出道,方能在香港影視圈立足,後期揚名立萬。

這二十年,是香港影視無比輝煌的二十年。從2000年開始,香港影視開始隕落。

隨著香港老牌明星以及香港老牌的導演、編劇、製作人的老去,香港影視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新晉的香港明星,從顏值上來說就沒有一個能與老牌港星相提並論的人。

只出了幾個中生代演員陳偉霆、黃宗澤和鍾漢良,其中兩人還北上內地發展,留黃宗澤一人在TVB苦撐。

香港老牌演員紛紛離港來到內地發展,但很多人因為水土不服只好再次返港,王晶、徐克、林嶺東這樣級別的導演開始與內地合作拍合拍片,香港影視獨行天下的盛況已成為過去。

內地影視業的崛起,香港經濟的衰退以及影視人才的流失,後繼無人都是香港影視衰落的原因。看看現在的港姐都是什麼顏值,隨便內地一個十八線的小花就能秒到渣也不剩的水準,無論是演員還是製作團隊,都無法與過去輝煌時期的港圈相比。

與香港明星一起成長起來的七零、八零後們,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充當著社會的主力軍,他們作為文化的主導力量左右著整個娛樂審美的走向,也正是這批人,一直支撐著香港明星的號召力。

而如今,七零後已經伴隨著這些港圈的俊男美女們一起老去,他們,不再是影視文化的主力軍,換以九零後零零後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審美的主流已經易主。

香港明星也就此失去了號召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