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噸重量一把舉起,中國空間站「長」手臂,一長一短,組合發力

王亞男航空說 發佈 2024-04-02T17:13:39.936945+00:00

中國空間站有兩個好幫手,它們是一對大小機械臂,大機械臂叫做天和機械臂,小機械臂叫做問天機械臂,其中天和機械臂安裝在天和核心艙外,它組合總長達到了10.2米,能夠承受25噸的重量,可以輕鬆抬起100公斤重的東西。

航天員在空間站中出艙活動,離不開機械臂的幫助,少了機械臂,很多工作都很難完成。神舟十五號乘組先後兩次出艙活動,都是在機械臂的輔助下進行的,包括出艙和在核心艙、兩個實驗艙之間快速轉移,並完成艙外多項任務。

中國空間站有兩個好幫手,它們是一對大小機械臂,大機械臂叫做天和機械臂,小機械臂叫做問天機械臂,其中天和機械臂安裝在天和核心艙外,它組合總長達到了10.2米,能夠承受25噸的重量,可以輕鬆抬起100公斤重的東西。

問天機械臂顧名思義就是安裝在問天實驗艙外了,它的全長只有5米左右,能夠承受3噸的重量。相對於天和機械臂,問天機械臂確實不夠長,力氣也不夠大,但是它更加靈活,能夠獨立的做更加精細的活。中國空間站這對機械臂,可以說它們是各有分工,各有優勢。

中國空間站的大小機械臂並不只有出艙和快速移動這兩個功能,它還能夠協助航天員進行貨物搬運,在艙外進行設備安裝和檢查,對空間站外部平台進行維護,能夠在艙外進行懸停捕獲。

機械臂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夠快速輔助航天員應急返回艙內,太空環境惡劣,航天員在艙外作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比如在艙外工作時,很有可能會遭遇航天服充氣膨脹、太空碎片撞擊等意外出現。一旦出現意外,機械臂可以輔助航天員在最短時間內返回艙內,保障航天員的安全

雖然名字叫「機械臂」,但實際上天和機械臂和問天機械臂並不是簡單的機械臂,它們是擁有「智慧」的機器人,具備任務規劃、自主避障、運動控制和信息處理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夠像人類一樣進行工作。

機械臂擁有一個中央控制器,它能夠像人腦一樣對複雜的數據進行處理,精確的控制機械部分進行工作。同時在機械臂的「肩部」和「腕部」,安裝有末段執行器並配備力傳感器,讓機械臂能夠像人的手臂一樣具有觸覺神經,能夠對外界進行感知。一旦它感受到外界對它施加的壓力過大,它就會自主進行風險評估,並做出規避。

機械臂擁有七個關節,其中1個肘關節,3個腕關節,3個肩關節,這使得它比人類的手臂一還要靈活幾倍。同時機械臂上安裝多個高清相機,能夠360度無死角的對目標進行拍攝,同時也能夠準確的定位目標位置。

機械臂在艙外工作,也會受太空環境的影響,比如輻射強,溫差大。因此機械臂大多採用耐輻射,耐腐蝕的材料,同時還要在機械臂的表面塗上防護塗層,加大對機械臂的保護。

還有個特別的地方,中國空間站的大小兩個機械臂其實是可以互相組合的,最終成為形一個15米的長機械臂,具備更大的工作範圍。這也是為什麼說這兩個機械臂是「一對」。

中國機械臂的實力是透明公開的,我們對此沒有藏著掖著,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讓一些國家和政客感到不快。美國太空軍司令詹姆斯·迪金森上將就曾危言聳聽的說,中國空間站的大小機械臂可以捉衛星,會威脅到太空中的衛星。迪金森的設想也曾在好萊塢的影視作品中出現過,在美劇《太空部隊》第一季中,就曾有中國空間站用機械臂,剪斷美國偵察衛星太陽能帆板的橋段,不過這也只是影視作品中的誇張橋段。

實際上想要在太空中捕獲衛星,人類目前的技術要實現還是有難度的。

首先需要將自己的太空飛行器調整到目標衛星的軌道附近,然後保證兩者能夠成功實現交匯,還要保證和目標衛星交匯時相對速度不能太快。在這個過程中,太空飛行器要做非常複雜和精準的機動,如果要使用機械臂破壞和捕獲一個非合作的衛星,更是需要太空飛行器維持長時間的穩定跟蹤,目前幾乎無法實現。

實際上,國際空間站上的機械臂比中國的更長,達到17.6米,這個機械臂並非美國研製的,而是加拿大的臂2型機械臂。國際空間站安裝機械臂已經多年,也未曾聽聞有用機械臂捕獲衛星的說法。

我國太空機械臂起步比較晚,但是進步速度非常快,目前國產的機械臂和加拿大的機械臂一樣實現了艙外自主移動,而日本和歐洲的機械臂還是固定式安裝,使用靈活性和任務適應性差很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