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流浪孤兒,靠著偷師成為一代宗師,百年後門派發展至10多萬人

奧特慢慢 發佈 2024-04-02T18:58:48.527786+00:00

三百年前,清朝一把火燒了少林寺,洪熙官則是靠著一身絕世武功逃了出來,具體的經過我就不多說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一九九四年的《新少林五祖》。

他從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憑藉驚人的資質,一躍而上,成了一代宗師,在擂台賽連續大戰三位高手皆勝;

他將驚世武學帶回出生的村里,拳法在村子裡流傳開來,如今學徒已過十萬人;

他的徒孫為了證明傳統武術的厲害,在東洋人面前露了一手,用六十秒打出了兩百三十八拳,又使出寸勁打出兩百八十磅的世界紀錄。

他就是「白毛照」,紅佛拳法的第六代傳人。


「白毛照」生於一八六五年,是清朝同治時期的人。他原名洪照成,家住深圳寶安區的洪橋頭。

洪照成原本家裡就窮,到他六歲時,又因父母雙亡,成了孤兒。

他在孤苦無依之下,邁著天生微跛的腳一路行乞,來到了佛山何家村,在這兒,他遇到了紅佛拳第五代掌門人,也就是他的老師,「白毛通」。

這裡,我們就從「洪佛派」的由來和發展說起。

三百年前,清朝一把火燒了少林寺,洪熙官則是靠著一身絕世武功逃了出來,具體的經過我就不多說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一九九四年的《新少林五祖》。


洪熙官從少林寺流亡至廣東,並開創了自己的「洪拳」,在他逃命的時候,曾住到富家少爺李祖寬的家裡。

李祖寬好武,洪熙官也不隱藏,直接把一身本事傾囊相授,不過,洪熙官是反清復明的義士,洪熙官一離開,朝廷的鷹犬也追到了李祖寬的家裡。

李祖寬為逃避官軍,遁入廣東八連山青華寺,後來剃度出家,自稱雲彌。

那日雲彌正在寺中練功,忽見兩隻雄鷹在空中搏鬥,頓生靈光,稍作琢磨,便創造出了「撥香樁掌法」,又名「佛掌」。

雲彌大師將「撥香樁掌法」融入到洪拳之中,創造出了「洪拳佛掌」,又被稱為「洪佛拳」。


多年之後,雲彌出世,將自己的一身本事,傳授於二代掌門黃永基,又過了一百年,經過三代掌門李寬同到四代掌門何道旦的手中,這才傳到了「白毛通」吳通這兒。

這麼多年過去了,「洪佛拳」威力雖大,卻無人知曉,只能說明珠蒙塵。

年過半百的吳通看見流浪到門口的洪照成,覺得可憐,於是讓他到武館裡打雜。

吳通的武館裡沒啥學徒,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他還得去幫人照看賭坊,賺些外快。

洪照成對於吳通每日在練的武術很感興趣,每次吳通在傳授拳法的時候,洪照成一有空閒,就靜靜地站在一旁觀看,等到了晚上,再到僻靜之處偷偷練習。


不得不說,洪照成不愧是武學奇才,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無人指導的情況下,竟然自己學會了。

吳通看到這一幕,也是大吃一驚,他讓洪照成給自己的弟子們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實力,結果,他的實力碾碎了所有人,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

之後洪照成被吳通收為弟子,吳通視其為衣缽傳人,悉心指點,使得洪照成突飛猛進。

可如今吳通年事已高,能教給他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少,更多的還是要看洪照成的修煉天賦了。


當時還有個「踢館」的風俗,便是各大門派派出代表到擂台上比試一番,吳通便讓洪照成代替自己出戰,洪照成在比試中連續三次都贏了,從此洪照成在武林中名聲大噪。

洪佛拳是一門獨特的武學,它講究以快打慢,並且拳法里最講究的是左掌,一般人發力都用右手,對上了洪佛拳往往會吃大虧。

因為他頭頂與師父吳通在相同的位置,都有一縷白色的毛髮,所以,他不但得了吳通的真傳,更得了吳通的綽號,在武林中被稱為「白毛照」。

多年後吳通過世,但他始終認為洪照成是個可造之才,日後可以超越自己,於是在臨終前他還特意囑咐洪照成,讓他辦完喪事後,去一趟肇慶鼎湖山,找他的師叔羅隱。


洪照成按照吳通的吩咐,跟著羅隱學了四年武學,四年時間裡,不僅領悟到了「洪拳佛掌」的真諦,更是在羅隱的指導下,學習了不少藥理。

洪照成功成名就後,回到了家鄉——洪橋頭。這裡還發生了一則趣聞。

洪照成路過家鄉附近的武館時,見到武館裡有人在打拳,作為一名武痴,見到有人練武自然是會觀察一下,可他明目張胆地看了大半個時辰,這讓武館裡的人認為他是在偷師,於是裡頭就衝出了十幾個弟子把他圍了起來。

任憑洪照成如何客氣如何解釋,人家也是不肯善罷甘休,眼見就要挨一拳,洪照成率先出手。

他仗著靈活的身法在人群中穿梭,時而出拳,時而出掌,很快就把這群人給放倒了,露了這麼一手,震懾了不少人,洪照成的名氣也就打響了。


附近的武林中人聽說洪橋頭出了個功夫了得的年輕人,紛紛前來挑戰,結果一個接一個地被打倒,洪照成的名頭就越發地響亮。

有一天,村子裡的富豪洪連貴挑著一些稻穀登門想要拜師,洪照成開始萌生了開武館的念頭,於是收下洪連貴這個大弟子,開了「洪佛拳館」,拳館裡分為兩邊,一邊是習武的場地,另一邊是醫館。

在亂世之中,武功不僅能強身健體,很多時候還能保護好自己,洪照成又是出了名的武林高手,因此村子裡自然有不少人上門拜師,也在那時候起,洪橋頭的村民,基本都會一點「洪佛拳」。


練武的時候,受傷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時候,洪照成的醫館就派上了大用場,再加上洪照成的藥膏效果很好,所以,不僅僅是學生們會來洪照成這裡看病,就連周圍的村子裡,也會有人來這裡看病。

偶爾有困難的人家,洪照成也會給他們看病,而且不但免費,還會免費提供一些藥品,因此他在這裡深得村民們的喜愛。

武館的收入來源除了收徒、治病,還有就是舞獅了。

「洪佛派」的舞獅也很有特點,其他門派的獅子大多都是紅黃相間的,大多都是一些好日子,比如考中狀元、開店之類的時候會請來舞獅。

至於「洪佛派」的舞獅,則是通體漆黑,獅頭看著極具威嚴,通常是用來為人擋災的,雖然不多見,但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很願意花這個錢。


洪照成成為大宗師後,有了穩定的收入,於是買下了地皮蓋了房子,娶妻生子,膝下有洪善寶、洪銀樹、洪耀宗三個兒子。

長子洪善寶,武學天分最高,比之洪照成還要高出不少,在洪照成看來,洪善寶才是最合適的接班人。


不過,從父親那裡學到「洪拳佛掌」後,洪善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想多學點東西,於是跑到東江,拜入了一位武林高手門下。

短短數年間,洪善寶已經把師父的武功學會,可他總覺得師父還藏著掖著,於是,洪善寶突然有個想法,也因為這個想法他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當天晚上,洪善寶突然襲擊師父,師父見洪善寶咄咄逼人,一開始還能隱忍,可是洪善寶的功夫實在了得,師父無奈,只好一咬牙,施展絕技,擊中了洪善寶。


洪善寶雖然唇角溢血,但見識到師父的拳法後視若珍品,不過師父要給他送來丹藥,他甚是自傲,自以為家裡也有,拒絕了。師父很嚴肅地對他說,中了他一掌的人,只能用他的丹方來解毒,讓洪善寶老老實實地服下丹方,但洪善寶還是拒絕了。


回家之後,洪善寶的傷勢一天天加重,有幾次師父親自送藥給洪善寶,洪善寶卻是死活不肯。他本以為自己還小,熬一熬就好了,誰知病情突然惡化,沒過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洪善寶的死,令洪照成悲痛萬分,家裡人有好幾次想要找洪善寶的師傅算帳,但洪照成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知道任何一個師父都會給自己留下一些壓箱底的招式,而且人家還不止一次上門給洪善寶送藥,還把前因後果都說清楚了,洪善寶的死也只能怪他自己太過傲氣。



一九二一年,洪照成因種種原因,離家到香港定居,在簸箕灣開了個武館收徒,此時的他已經五十六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洪照成為逃避被波及,又重新將武館遷往元朗屏山鄧氏祖廟。

洪照成於一九四四年六月逝世,終年七十九。而最小的洪耀宗,則成了「洪佛派」第七代掌門。

洪照成當年在洪橋頭所教的徒弟們,把整個門派都保存了起來,並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村子裡一半以上的人都學過這門功夫。


早在七零年代,洪耀宗就緊跟時代潮流,將「洪佛派」改名為「洪佛派國術總會」,從此「洪佛派」名揚海內外,如今傳到了第十三代,門徒擁有十來萬人。

八零年代,第八代傳人洪錦培在跆拳道、柔道等武術崛起時,為了發揚傳統武術,參加了東洋的電視節目,他以二百八十磅的力量使出一招「寸勁」,並於六十秒內打出二百三十八拳,連破兩項世界紀錄,被武林人士冠以「閃電手」之稱。


洪照成是洪佛派的第六任掌門,每一任掌門都有自己對拳法的感悟,並記錄下來。

像洪佛拳里的「八仙醉拳」便是第三代掌門所創;「十四橋手」是第四代掌門所創,「四仿拳」是由五代掌門「白毛通」所創;「四大跛拳」是由六代掌門洪照成所創。

如今,洪佛拳風靡全球,於2021年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拍攝了一部短片,叫做《拳拳之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