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王」蝙蝠隨身攜帶4100多種病毒,若被消滅了,會有啥後果?

答案在這兒 發佈 2024-04-03T07:58:21.188775+00:00

此前新冠病毒「毫無緣由」的爆發之後,有一種生物成為了「背鍋俠」,它就是蝙蝠。當時大家都以為是蝙蝠將病毒帶到了人群當中,對其感到深惡痛絕。

此前新冠病毒「毫無緣由」的爆發之後,有一種生物成為了「背鍋俠」,它就是蝙蝠

當時大家都以為是蝙蝠將病毒帶到了人群當中,對其感到深惡痛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意識到了事情的真相併沒有那麼簡單,蝙蝠可能是被冤枉的。

事實上,這並不是蝙蝠第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了,而屢屢上榜也是事出有因,畢竟它確實是自然界當中的「毒王」,攜帶4100多種病毒。

那麼,蝙蝠到底都攜帶了什麼恐怖的病毒?如果它被消滅了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嗎?

「毒王」蝙蝠到底有多毒?

作為自然界中唯一能夠長時間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無疑是特殊的。

由於生活習性特殊,它們只會與自己種群的成員交往,算得上是比較「孤僻」的一個物種了。並且,蝙蝠生活的條件也是比較惡劣的,大多在陰暗潮濕的山洞當中,這些地方基本沒有其他的動物涉足。

不過,世界範圍內蝙蝠家族的成員還是比較多的,算是哺乳動物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動物類群之一,根據世界動物名典的記錄來看,全世界的蝙蝠可以分為17科175屬830種。

不同種類的蝙蝠食性不同,具體可以分為食蟲性、食肉性、食魚性、食血性、食果性五類,這之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食血性蝙蝠,事實上這種蝙蝠並不多,只有三個種,在我國也沒有分布。從相關統計數據來看,翼手目當中有70%都是食蟲的

而根據棲息環境的差異,還可將蝙蝠分為洞穴型、房屋型和樹棲型。或許是由於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角落當中,促使蝙蝠有很多的機會與病毒產生接觸,因為這種環境是病毒繁殖的最佳場所。

最初,由於蝙蝠居於深山,人們並未對這種生物過多關注,更沒有想到它們竟然是移動的「毒庫」。直到後來,人們在蝙蝠身上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型病毒,比如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馬爾堡病毒、坎帕爾病毒等等,絕大部分都是RNA病毒。

從人們對各種蝙蝠的研究分析來看,這些病毒身上的總量甚至能達到4100多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它身上攜帶的大部分病毒,都屬於人畜共患性病毒,這就意味著蝙蝠可以充當一個合格的傳播者,將這些恐怖的病毒帶到人類社會,引起大規模的傳染。

資料顯示2013年,GE等從雲南省中華菊頭蝠糞便樣本中分離獲得一株活的SARS樣冠狀病毒,是目前SARS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的最強證據,且研究結果證明SARS冠狀病毒在跨物種感染中無需中間宿主。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感到不解,這蝙蝠生活在深山老林當中,又怎麼會有機會將病毒帶到人類社會呢?

事實上,蝙蝠雖然久居深山,但是由於其飛行能力突出,所以和人類之間的接觸還是比較密切的。

再加上近年來人類領地的瘋狂擴張,使得蝙蝠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所以它們和人類之間的接觸可能會更加頻繁。此外,洞穴探索運動和「野味兒愛好者」也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傳染。

但不管怎麼說,這似乎都是人類先動手導致的,畢竟一直以來蝙蝠都沒有想過要與人類過多接觸,它們或許在漫長的演化中發現了自己身攜多種病毒,所以寧願孤獨的活著。

當然,人類向來是自私的。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也是為了避免蝙蝠身上的新病毒傳染給人類引發大規模感染,似乎將蝙蝠消滅才是最安全的做法,畢竟當它死了,那些病毒就失去原始宿主了,便也不能如現在這樣囂張了。

那麼,我們真的可以這麼做嗎?

可以選擇消滅蝙蝠嗎?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王者,人類確實是有能力決定其他物種的「生與死」的,畢竟這些年在不經意間,我們已經消滅了不少動物。正因如此,只要我們有意願,應該也是可以將全球的蝙蝠都消滅的。

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卻不能這麼做,因為蝙蝠在生態系統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是它們獨特的生存空間,促使它們能夠在多種人類鮮少涉足的環境中捕食。不同蝙蝠取食生態位的分化,使其成為了當地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第二就是蝙蝠的關鍵種作用

隨著人類對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物種多樣性維持機制的研究愈加深入,就發現自然界中的某些物種十分關鍵,人們將其稱為關鍵種。一旦這種生物銳減或者滅絕,將會對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

比如咱們上文中提到的,不同食性的蝙蝠,食果性蝙蝠對於所處叢林的植物種子傳播就有關鍵作用,甚至說二者是在協同進化的。

資料顯示果蝠一夜間能吃掉相當於體重2倍的果實,一夜間能飛行23到25千米以上,在熱帶森林中蝙蝠能為傳播種子的植物大約有300餘種,而由這些植物所製成的約450餘種商品每年的價值可達數億美元。

當然,從關鍵種的角度來說,食蟲性的蝙蝠也十分關鍵,它們的存在有效的抑制了害蟲的繁殖。由於擁有超強的飛行能力和回聲定位系統,蝙蝠的捕蟲之路往往是比較順利的。

研究表明1隻小小的小黃蝠14小時內可捕捉600隻害蟲。1隻蝙蝠每個夜晚能吃掉相當於1/3自身體重的昆蟲,這樣來說,1隻體重為20克的蝙蝠一夜可吃掉200到1000隻昆蟲。

最後就是蝙蝠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了,別看它們身攜劇毒,實際上還是給咱們帶來了許多好處的。比如說蝙蝠的糞便是一種優質的農業肥料。正因如此,不少熱帶國家都會收集它們的糞便。此外蝙蝠的乾燥糞便還可以當藥物使用,在我國稱其為「夜明砂」。

綜上所述,蝙蝠在生態系統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毫不誇張的說它們甚至算得上是「環保衛士」。所以,人類無法承擔消滅蝙蝠這之後生態系統崩壞導致的嚴重後果,即使它是「毒王」,也不能對其下手。

說到這兒,有人可能不解,為什麼蝙蝠攜帶這麼多病毒,卻沒將自己毒死呢?

蝙蝠的抗病毒機制

當人類追溯蝙蝠家族的進化史的時候,就發現了數百萬年來,蝙蝠一直在和病毒作鬥爭。在不斷的努力下,它們與病毒之間達成了微妙的平衡,使其能夠「共生」。

共生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蝙蝠超長時間的飛行,使其需要保持超高的代謝率。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體溫長期在40攝氏度以上。這種體溫,能夠有效地抑制病毒侵染能力。

第二蝙蝠擁有特殊的干擾素通路,比如它體內存在的STING基因,可以有效的降低IFN-β干擾素水平,而這種干擾素就是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活性的。干擾素的水平越高,機體的炎症反應就越強烈。

參考資料:

[1]《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1002-2694(2006)05-0450-06-《蝙蝠對人獸共患病的傳播作用》-於恩庶,徐國英,劉岱偉,顏苹苹

[2]《中國病原生物學雜誌》-10.13350/j.cjpb.230123-《蝙蝠攜帶重要病毒研究進展》-胡丹,羅正漢,葉福強,韓一芳,王太武,汪春暉,張錦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