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思考|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的意義和內涵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佈 2024-04-03T12:22:42.931748+00:00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這是黨的二十大後黨中央在我國數位化發展領域作出的最全面擘畫,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對數字中國建設作出了整體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標誌著數字中國建設進入了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2月25日,觀眾參觀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現場成果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黨的二十大後黨中央在我國數位化發展領域作出的最全面擘畫,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對數字中國建設作出了整體布局,提出了一系列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標誌著數字中國建設進入了整體推進的新階段。數位化是當今時代的重要發展特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順應數位化發展趨勢,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中國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戰略目標,數字中國首次寫入黨和國家綱領性文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此次《規劃》進一步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這一論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進一步明確了統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意義。

數字中國建設是以數位化和信息化為特徵,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全面用數賦智為手段,以提高社會整體發展效率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為目標,以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為支撐的一項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遠景工程。《規劃》對數字中國建設作出了「2522」的整體框架,不僅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各個方面,而且注重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強化數位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位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這一布局將數位化思維、認知、技術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各領域,通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們黨面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適應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經過系統思考、深謀遠慮所提出的一項管全面、管長遠的重要任務。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整體目標指引下,通過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實現數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歷史意義、政治意義、戰略意義和科學意義。通過推動數位技術應用和理念創新,引領國家實現經濟體系現代化、科技創新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式數位化發展新道路。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是我國數位化發展領域的一項大設計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聚焦於世界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和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順應新發展階段的形勢變化,將數字中國建設作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充分發揮了數位化的驅動引領作用,打造數位化國際競爭新優勢。

提出以數字中國建設推動國家整體實現數位化轉型發展,並使之成為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規劃》將數字中國的內涵和外延從戰略高度加以總結和提煉,作出系統布局和整體謀劃,使數字中國建設更加體系化、科學化,形成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這種引擎作用,不僅體現在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的基礎命脈,強化自主創新和確保安全的能力,構建數字治理和國際合作的環境,更體現在其全面融合了我國「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提高了中國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能級。

系統提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發展原則和主要目標,對於數字中國建設中基礎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進行了全面部署。《規劃》將推進「五位一體」的數位化轉型由局部部署延伸到整體布局,更好地發揮數位化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發展動力、提升發展質量等方面的作用。在整體布局中,更加注重建設互聯互通、標準統一、高效利用的公共支撐體系,全面提升數位化發展的基礎支撐能力和數據要素利用水平;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完善數字人才培養機制,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海量數據優勢,加快提升我國數位技術的創新應用水平;健全完善治理體系,前瞻布局應對數位化發展中的新風險、新問題、新挑戰,營造公平、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環境;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和制度供給,加強政策協同、資源整合、上下聯動,強化適應數位化發展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搭建數字國際合作的整體布局和工作機制,主動應對國際網絡空間競爭合作的新形勢新挑戰,賦予數字中國建設更加豐富的世界意義。

以問題為導向,著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努力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切實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規劃》突出強調數字中國建設的體系化和科學化,推動相關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職能配置更加科學、運行管理更加高效、數位化發展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更加適配。注重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在空間和區域上的優化布局,構建支撐不同類型基礎設施高效聯通、集約共享的底座,有力支撐各領域數位化轉型,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積極完善數據管理機制和開發利用規則,加強政務數據、企業數據和社會數據的融合利用,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治理能力提升。加強數字標準化體系建設,強化重點領域、高頻事項的標準研製應用,更好支撐系統聯通、數據流通、業務協同和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的規範引領作用。

以《規劃》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布局

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落實好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和提升國家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以數字經濟實現數字生產力充分釋放。應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在國內大循環中的關鍵節點作用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連結作用,推動數字產業能級躍升,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我國數字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切實以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以數字政務提高數字為人民服務能力。將數位技術廣泛應用於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加強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推進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匯聚融合和深度利用。加大政務信息化建設統籌力度,堅持集約建設數字政府。全面推進政府運行方式、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數位化智能化,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以數字社會推動發展成果全民共享。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數字發展為了人民、數字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提升教育、醫療、交通、環保等重點民生領域數位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豐富數位化生活場景和體驗,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生活。加快彌合區域、城鄉、人群間的數字鴻溝,不斷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以數字中國建設助推實現共同富裕。

以數字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數字道德觀、數字價值觀和數字世界觀。加快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促進文化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融合,創新數字文化產品供給,豐富數字文化內容。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發展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文化新體驗。

以數字生態文明助推實現美麗中國。實現「數字綠色化」和「綠色數位化」協同發展,以數位化轉型帶動綠色生產方式轉型,加強數字基礎設施綠色化改造升級,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數字產業體系。普及數位化綠色生活方式,推進遠程辦公、在線會議、公共出行、綠色消費的廣泛應用,積極探索與數位化相結合的碳普惠機制。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治國理政的數位化能力。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黨的領導是順利建成數字中國的先決條件和政治保障,要把黨的領導貫穿數字中國建設全過程各方面,統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重大戰略落地見效。中國的數位化發展路徑不同於西方,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優勢,體現出深刻的人民性、歷史性和創新性。數字中國建設要充分發揮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優勢,將數位化思維、認知、技術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要素資源支撐,提升創新發展和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完善數位化發展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在數字中國建設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 李治,本文刊登於《中國紀檢監察報》2023年3月9日理論周刊第8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