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進行時丨【醉美安仁】芙蓉村里逛燈會

新安仁 發佈 2024-04-05T01:34:35.033511+00:00

芙蓉村,在龍海,是安仁一個普通的丘陵山區村莊。村的四周都是小山包,一條美麗的芙蓉河從村中流過,彎彎曲曲的,像大寫的S,流淌在芙蓉村的田野上,讓人流連忘返。而更吸引我的是芙蓉那裡的燈會——芙蓉燈會。「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這是安仁的民俗。

芙蓉村,在龍海,是安仁一個普通的丘陵山區村莊。村的四周都是小山包,一條美麗的芙蓉河從村中流過,彎彎曲曲的,像大寫的S,流淌在芙蓉村的田野上,讓人流連忘返。而更吸引我的是芙蓉那裡的燈會——芙蓉燈會。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燈」,這是安仁的民俗。正月十五鬧元宵,全中國都在鬧,熱熱鬧鬧,歡天喜地。


芙蓉村的燈會,趕了上千年。文革時期斷了,但是老百姓「暗趕」——各自在家裡「鬧」。據《安仁縣誌•風土•節序》記載「上元:剪彩張燈,金鼓喧鬧,制為龍獅,往來相慶賀。又有為字燈者,大率自人日前後至是夜止,室中燃燈火。謂之照虛耗,城市婦女出入衙署及各神廟,謂之走百病。鄉村游燈田畦,以祈豐稔。」



今年的元宵節,我沒有帶上大部隊,只約上吳豐清大哥,想早早地趕到芙蓉去,靜靜地全過程地觀燈會。誰知道我們還是遲到了,村子裡的龍燈隊伍和腰鼓隊早已出發,敲鑼打鼓,挨家挨戶,熱鬧去了。


芙蓉村的老支書熱情地接待我們。豐清大哥是芙蓉人,一進入芙蓉,真的是到了家裡,村民好客,東家請西家邀,喝米酒品土茶。我不會喝酒,加上意不在酒,所有的酒我都沒喝。老吳則不同,鄉情難卻,又好這口,進得幾家後就是醉眼朦朧口舌欸乃了。


老支書告訴我:「芙蓉村一川分兩半,山嶺狹長,三洞而四廟,地靈人傑。」


我沿著小溪走,溪岸邊清一色的木芙蓉樹,據說古已有之,但現在的芙蓉樹,是豐清大哥和贊文大哥親手栽的,從縣城帶過來的苗子,說是要打造一個真正的芙蓉村。兩邊是田畝,正月的田野里什麼都沒有,翻動過的是烤菸田,油菜苗還沒有到風長的季節。散養的土雞在田野里自由覓食,土鴨在小溪里游弋。靠山邊的是農舍,依山而建,一字排開,公路從家門口曲折通過。



熱鬧的隊伍,舉著長龍和皮獅,吹著嗩吶,穿過田野,家家戶戶拜年似的。每到一戶,放鞭炮,焚香作揖以示恭迎,然後好酒好茶伺候。龍獅隊腰鼓隊在音樂聲中舞動起來,帶來一年的喜氣和運氣。熱鬧完畢,主人家會拿出一個紅包,雙手恭送給戴著「官帽」的財神爺。


中餐集體就餐,在公祠里,以村小組或自然村為單位,不分大小,不分男女,擺八仙桌,上三海席,大傢伙熱鬧。


席間,老者給我們講上藍王的故事,講芙蓉燈會的來由,講芙蓉廟分三座。總廟在仙嶺鼓形山,上廟在長塘,中廟在合元,下廟在芙蓉陂。長塘是芙蓉河的源頭,《安仁縣誌•地輿•陂塘》載「長塘,長二里許,歷旱不涸,堤土磊石狀小山。每當春漲,一望無涯,風景儼如湖上」。


老人還自豪地講述:芙蓉西官,有五把交椅五頂轎子。自古以來,這裡名人輩出:李育林,國民黨團長,黃埔6期,地下黨員。郭清華,抗日營長。抗戰老兵李冬福,參加過湖北益山、江西上饒、長沙保衛戰。黃埔軍校生陳汝白,湘南遊擊隊隊員李覺非,天心公司總裁李繼禹,南京政治學院教授劉聲鍔,新疆建設兵團高工劉忠位……老人們數家珍般地列舉著芙蓉村的優秀兒女。


晚餐後,百姓自發地到來下廟。下廟,在蔡家山腳下的田野里,那裡有一個小土堆,傳說上藍王在此處設壇治水求雨。廟很小,但氣勢不小。插彩旗,掛燈籠,氣柱拱門,「盛世勝景春夜銀燈祥盈廟會擊鼓踏歌頌上藍美德;純風淳俗良宵金盞瑞滿芙蓉飛龍舞鳳贊福主恩澤」。



夜幕降臨,天色暗了下來,而地上的燈籠則被點亮。大人小孩手提著大大小小的燈籠,齊聚在福主廟前坪。長長的布龍,短小的草龍,精緻的彩鳳,皮製的獅子以及插上香火的火龍,在鑼鼓聲中躍躍欲試。上香叩頭祭拜完畢,村長一聲令下,游燈開始。禮炮齊鳴,嗩吶震天。一家接著一家,一組勝過一組,此時山村沸騰起來,真是「銀花火樹不夜天」。多少年,我沒有見過如此熱鬧壯觀的山村夜景。民風傳統,民俗文化,在農村,在山野,擁有如此魅力和吸引力,我驚嘆不已。


夜遊的隊伍走遠了。近處山頭上閃著點點亮光,我問豐清大哥,那山上的火光是什麼?大哥告訴我,那是當地百姓在自家祖墳上點燃的火把:人間過節,祖先們也要過節呢。同時也是在祈願祖先保佑後人平安幸福,風調雨順。


我站在山村的馬路上,觀賞芙蓉燈會這人間勝景。經受過貧窮和痛苦之後,人們是多麼地渴望著民族文化的回歸。


註:此文發表在2022.02.16《都市作家•散文選刊》



【作者簡介】李瓊林,男,湖南安仁人。郴州市作協會員、郴州市評論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地方文化和文藝工作,寫散文為主,在全國《海外文摘》《散文選刊》《都市作家》《湖南寫作》《郴州日報》《郴州文學》等刊物發表作品,有多篇作品獲得全國散文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