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三八節看的電影,每一部都能讓你撕掉標籤,看見真實的自己

斯嘉麗聊電影 發佈 2024-04-05T09:33:43.288026+00:00

平時我不太喜歡推薦節日應景電影,但是,當我發現三八節竟然沒有成為一個電影檔期的時候,還是覺得可以推薦一下,大概從事影視劇行業的人都覺得以女性為賺錢目標的傻白甜戀愛腦影視劇就足以讓女性忘記自我了。

文/斯嘉麗

平時我不太喜歡推薦節日應景電影,但是,當我發現三八節竟然沒有成為一個電影檔期的時候,還是覺得可以推薦一下,大概從事影視劇行業的人都覺得以女性為賺錢目標的傻白甜戀愛腦影視劇就足以讓女性忘記自我了。



01

與成長和青春和解的《伯德小姐》


如果說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看看《猜火車》,那麼每一個正處在青春蛻變期的女性,都應該看看《伯德小姐》。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伯德小姐就像每一個小鎮女生一樣:

期待高飛,但是言行中二。



為了標新立異,刻意不一樣,刻意撒謊,刻意營造人設,其實最後發現,真實的自我,不需要矯揉造作也可以達到。

期待叛逆,刻意去做父母千叮萬囑不可以做的一切事。

比如不顧一切地去體驗媽媽教她不可以隨便交出去的第一次,她交給了一個混蛋。她以為的神聖和付出,在混蛋眼裡是愚蠢的無知。



期待友情,卻又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最好的朋友。

人生很多路,父母想要牽著她一起走,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倔強,不管前面有多少大人鋪好的坦途,她終究還是選擇從旁邊未知的小路上負傷前行。



你很難去指責她,因為她就是我們走過的青春,就是我們成長路上的自己。

在父母一次又一次失望的目光中,她說,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了呢?



子非魚,焉知魚之痛。

成長的洗禮,終究還是要自己去經歷。

這部電影推薦給所有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青春期的女孩子,面對自己真實的一切,確實需要勇氣。



02

與自己的夢想和鄉愁和解的《布魯克林》


很巧,這部也是西爾莎·羅南主演的美國電影。她若是再拍一部類似的,就可以湊成女性成長三部曲了。

第一部我推薦的是青春的蛻變,這一部,就是那個蛻變以後的姑娘,離開自己的小鎮,飛向了夢想中的大城市,擁抱自己夢想的歷程。

內地曾經有部電視劇《你在他鄉還好嗎?》,裡面的故事就很真實很痛苦,而《布魯克林》相對來說,可以說撫慰到了漂在異鄉女性的內心深處。



這個在小鎮本就不起眼的女孩,在各家各戶的家長里短里,原本就生活得很拘束,她想要離開的心,促使她義無反顧地離開母親和姐姐。

所以,其實,即便你不是學霸,你也可以有說走就走的權利。

來到異鄉之後,女主角也沒有像我們電視劇里會出現的情節一樣,嫁給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峰,也沒有像大女主劇一樣,遇到一個又一個為她爭風吃醋的男人。



她只是一個努力在充滿機會的地方投入自己努力的人。

這一點很重要,對小鎮姑娘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有機會,而我的努力又被看見。

她努力工作,被看見了,她為了能融入自己喜歡男孩的家庭,努力學習如何優雅地吃意面,也被體諒了。



這個世界並不是到處都有善意,但是世界投向她的,她都抓住了。

在這個過程中,雖有辛苦、孤單,但是好像她真的要融入這個城市了。



此時此刻,她真的很像那個當初義無反顧離開家鄉的我。每一個漂在異鄉的女孩子,大概都能理解這種全力以赴的努力帶來的滿足感,以及雖然從不選址於口,卻縈繞心頭的孤獨和鄉愁。

電影此時給了她一個選擇。

就像現實生活里萬千你我一樣,你有一個退路正在打開。



母親讓她回家,希望她留下來。

那些曾經看不上她的小鎮鄰居們紛紛開始高看她,甚至還有一段以前似乎不可能屬於她的小鎮愛情向她拋出橄欖枝。

看,去大城市鍍個金,然後回到老家生活,這不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選擇嗎?


高房價、高壓力、薪水也不怎麼樣,人際關係也不怎麼樣,環境也不怎麼樣,還不如回老家。

有錢了,托個關係,進個單位,要不考個編,買個房,生活節奏也不用那麼快。

你很難說哪個選擇是對,只能說,我們都曾走過這樣的十字路口,看到這樣的情節,必能相視一笑。



女主角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可能因為我最終也是選擇了離開,所以,我能理解她。

那些選擇留下的,也許擁有的是更好的生活也說不定。選擇沒有對錯,只有當下自己覺得是最優項就行。



女主角身上的鄉愁和自己的夢想在此打了個照面後,她再次揣著對故鄉的愛去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這種堅持,大概就是大城市裡萬家燈火的動力。

每一個漂在異鄉,或者已經將異鄉變成家的女性,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它真的懂你的夢想和選擇。



03

為妻為母者都應該看的《82年生的金智英》


人生的階段似乎就是這樣,走過青春,走向夢想,然後,有些人自由自在,有些人步入婚姻,生兒育女。

我查閱了2022年婚姻報告,很有意思的是,顯示20-39歲的女性中,已婚率66%,也就是說,已婚的比未婚的多。

對女性而言,面對占多數的已婚婦女,內地卻很少有關注內心的電影。而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則從女性視角對已婚女性的生活現狀進行了打動人心的描寫。



上面這段話太說明文了,對不起。

這麼說吧,《82年生的金智英》其實我沒有一次看完過。每次都是看到電影名字就開始哭。

因為看第一遍的時候就看著看著哭了,我就知道這部電影的套路太抓人了。



它把當全職女性的日常一點一滴地通過白描的手法展現在你面前,既不煽情也不做作,你就像看著一個滿身是傷的女性一步步往前走,卻無能為力。

當金智英爸爸給她帶東西回去吃,說那是她最喜歡吃的,結果那其實是弟弟最喜歡吃的。



當金智英努力地工作時,男女並不同工同酬。

當金智英老公要求結婚生娃時,老公說我會幫你分擔帶孩子的事。

表面上這已經是可以在朋友圈炫耀的好老公了,然而,難道孩子本來就應該是妻子一個人帶嗎?為什麼叫做分擔?而不是共同撫養?

當金智英去醫院看病,醫生說全職主婦還有什麼辛苦?衣服是洗衣機洗。



難道醫生家裡的衣服會自己從家人身上跑到洗衣機,然後洗完自己會跑去衣架,幹了以後衣服也會自己疊,還會自己跑去衣櫃嗎?

當金智英到了婆婆家過節,婆婆對自己的女兒說你太辛苦了,在婆婆家幹活,金智英啊,你趕緊去做飯吧,小姑累了。

你的女兒是女兒,你的兒媳婦難道不是別人家的女兒嗎?



當我看著導演的鏡頭從一個充滿偏見,卻沒有被人意識到的畫面,到另一個充滿偏見也依然無人在意的畫面中轉換,忍不住淚流滿面。

女性在生活中的被忽視、被貼標籤、被物化就這樣展現在眼前。你都不知道應該心疼地擁抱哪個階段的金智英,好像哪個階段都是我們自己。



所以,特別推薦那些將要步入婚姻的女性帶著自己的意中人去看看,如果他真的無法共鳴,也許你要思考一下,你的婚後生活是不是會像金智英。

最後,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做那個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而不是誰的女兒,誰的女朋友,誰的妻子,誰的媽媽,你有自己的名字。

做你自己,節日快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