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5年來我們出版了如此多有關「她」的書

廣西師大出版社 發佈 2024-04-05T09:37:36.853239+00:00

今天,我們精選了一份近五年來我們出版過的女性主題書單,包含自我追尋、事業發展、親密關係、家庭生活等多項議題,獻給同樣迷茫的你。

伍爾夫說:「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濺。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女性在這個世界上,總是頂著無數的標籤生活著。她們被要求做父母的乖女兒、丈夫的賢妻子、孩子的好媽媽……

這些標籤已經嵌入她們的血肉,與她們融為一體。「所有人都在告訴我要做自己,可是當面具被撕下時,我只剩下模糊的血肉。我不知道我還能是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做自己。

今天,我們精選了一份近五年來我們出版過的女性主題書單,包含自我追尋事業發展親密關係家庭生活等多項議題,獻給同樣迷茫的你。願你在閱讀中看見「最偉大的女作家」伍爾夫面向世界的吶喊,看見「時尚帝國創始人"香奈兒引領的獨特品位和潮流,看見「東亞女性主義的開山人」上野千鶴子解決人生煩惱的睿智,看見女藝術家們創造時的巧思和才華,看見三十歲的女人們對生活的追尋……在不同女性的創造力中,看見她們的力量與可能性

THE WOMEN

PART.1 女性傳記

1 #除了馬克思的女兒,她還是誰?

《她這樣的一生:愛琳娜·馬克思傳》

著者:[英]瑞秋·霍姆斯

譯者:陳慧平等

作為馬克思的女兒,愛琳娜的身份往往會讓人忽略她為社會進步所作出的貢獻。她是首位領導英國碼頭工人及煤氣工人工會的女性、八小時工作制國際運動的重要領導者之一,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政治哲學的開創者、女性主義先驅。作為父親的秘書和助手,她不知疲倦地為父親馬克思工作了許多年,編輯了不少馬克思的重要作品,為馬克思理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其父卡爾·馬克思、其母燕妮·馬克思、兩個姐姐珍妮和蘿拉以及她父親的好友恩格斯都對她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書中大篇幅描寫了愛琳娜的家庭及其成長經歷,刻畫出愛琳娜·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

2 #一名才華橫溢的女性作家

《維吉尼亞·伍爾夫傳》

著者:[英]昆汀·貝爾

譯者:蕭易

維吉尼亞這個「浪漫的勢利鬼」,既光鮮又可畏,她活在自己內心的叢叢衝突之中,活在調情與被調情中,靠著才華橫溢的玩笑減自己的壓,活躍別人的氣氛,而她那副一碰就碎的身體,又不會付出稍微多一點的親密。

「未出嫁之前,維吉尼亞·伍爾夫原本是史蒂芬家的小姐。」從史蒂芬到伍爾夫,傳記自然分為兩卷,它是第一部探討這位作家生平的真正完整作品。通過維吉尼亞·伍爾夫外甥的視角,呈現出了有別於她那種莫測的藝術世界的真實形象。

3 #墨西哥先鋒藝術及現代女性藝術家代表

《弗里達·卡羅:用苦難澆灌的墨西哥玫瑰》

著者:[加]蘇珊娜·巴貝扎特

譯者:朱一凡 阮靜雯 李夢幻

弗里達被公認為20世紀墨西哥先鋒藝術及現代女性藝術家的代表。她勇於打破禁忌,以創作自畫像著稱,著名歌星麥當娜和藝術家畢卡索、馬蒂斯等都是她的忠實擁躉。弗里達畫筆下特立獨行的自畫像表達了她肉體上的痛苦、煎熬,墨西哥傳統文化的深厚影響以及不向悲劇命運低頭的倔強性格。

本書講述了弗里達貼著先鋒藝術家、女權主義者等標籤的不循傳統的傳奇一生,與丈夫、知音、弗里達藝術最忠實的推崇者——迭戈·里維拉牽纏激盪的羅曼史,以及與著名藝術家馬蒂斯、穆雷、布勒東、杜尚、米羅、康定斯基等不為常人所知的交遊往事。此外,書中除收錄大量弗里達畫作外,還收錄了她個人收藏的檔案、家庭照片、物品和文物,以及弗里達居住環境的照片,所有這些都讓我們得以深入了解弗里達獨特藝術風格的源頭,其中閃耀著的非凡創造力和獨特個性,令人心馳神往。

4 #美國現代主義之母的一生

《喬治亞·歐姬芙:流浪的花朵》

著者:[美]艾莉西亞·伊內茲·古茲曼

譯者:夏瑩

喬治亞·歐姬芙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之一,被公認為美國現代主義之母,是美國偶像級藝術家。她是一個矛盾體,她不施粉黛、不愛華衣,卻留下了數不勝數的照片;她嫁給了20世紀著名的美國攝影師,每年卻有一半的時間離開丈夫及其成名的城市;她不與人來往,卻通信廣泛;她一生顛沛流離,卻努力想要安頓下來,直到53歲才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她愛新墨西哥州的家園,卻也愛旅行,享受發現新風景的樂趣,足跡遍布全球。

本書將另闢蹊徑地從變化的角度去詮釋歐姬芙的創作,呈現一個被讚譽、被誤讀、被追尋卻永遠觸之不及的藝術人生,使讀者在了解藝術家生平經歷的同時,感受20世紀乃至當今女性精神與個體獨立的風貌。

5 #「香奈兒」風靡全球的背後

《可可·香奈兒:幸運的5號》

著者:[英] 卡羅琳·楊

譯者:校逸

在香奈兒之前,女裝設計師往往躲在自己的店鋪里,不參與社交。香奈兒則遊走在巴黎的上流社會,喜歡和人們分享自己穿衣打扮的習慣、品位和需求。她從豐富的人脈里獲取信息,進而把握潮流趨勢。香奈兒設計的服裝,順應了當時歐洲社會掀起的女性獨立浪潮,將女性從繁複的服飾中解放出來,賦予她們身體的自由,幫助她們行動靈活地參與體育項目、使用交通工具,以及外出工作。

從寄居修道院的貧困少女,到掌領時尚王國的服裝設計師,香奈兒始終為自己所嚮往的自由和成功而充滿激情地工作。她以獨立的人格、堅定的自我追求,邁向廣闊的世界,收穫了愛情、名利和自由,成為時代獨立女性的代表。這本圖文並茂的傳記以獨特的方式講述了她非凡的故事,側重於向讀者展示她生活的家園、環境和周遭風景,以獨特的視角凝望香奈兒的一生。

6 #女性主義藝術領域的開山之作

《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著者:[美]琳達·諾克林

譯者:李建群

為什麼當我們聊起藝術的時候,脫口而出的總是凡·高、畢卡索、莫奈?為何在普羅大眾的視界中,少有提及偉大的女藝術家?在歷史上,女性真的更難以成為「藝術家」嗎?為什么女藝術家難以被定義「偉大」?女性的力量,在漫長的藝術史上從來都不是邊緣。

這是一部流傳了半個世紀的女性主義藝術領域的開山之作,預示了女性主義藝術史的開端。

為什麼諾克林在50年前的發問,在今天依然極具現實意義?過去的半個世紀,我們取得了哪些成就,仍面臨著哪些困難?本書直面半個世紀以來的女性處境變化,圍繞著性別、藝術與權力的思考,正式吹響了藝術領域女性主義的號角。

7 #探索張愛玲的內心世界

《張愛玲傳》(修訂版)

著者:張均

張愛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具魅力的女作家,關於她的傳記已經頗不少見。可是,「關於張愛玲,我們不是說得太多,而是太少。我們太多渲染、重複她作為一個天才女子的「傳奇」,而太少將心比心地探尋她在現實中,作為生活著的、感受著的女性所經歷過的內心的光芒與黑暗。」

本書以其個人經歷為經線,以其文學生涯為緯線,以大量的有關張愛玲的文本資料為基礎,談及了其成長環境、情感生活、文學生涯等多個方面,為讀者描繪出一個冷觀人世浮華、深諳生命感傷、追求完美主義的張愛玲。

8 #舞蹈是她的生命

《皮娜·鮑什:舞蹈劇場的創造者》

著者:[英]羅伊德· 克萊門卡

譯者:王虹

皮娜·鮑什,德國有名舞蹈家、現代舞編導家,「舞蹈劇場」的創立者,對20—21世紀的舞蹈、舞台藝術乃至當代藝術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她的舞蹈將人物與場所深度結合,從中締造出全新的傳達藝術理念的方式,晦暗與光明、絕望與希望交織出現,可謂在舞蹈劇場中重置了人的存在本身。從不自我重複,永遠在挑戰習慣。每一部作品誕生,她都帶給世界新的東西、新的衝擊;而即便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時間也在自我裂變。她讓我們看到女性在追逐所愛時閃爍的無限光芒。她的舞蹈是哲學,是思想,只有書本可以抵達舞蹈靜止之處的思想。

9 #知識女性旅行小史

《壯遊中的女性旅行者》

著者:[意]阿蒂利奧·布里利 [意]西莫內塔·內里

譯者:董能

18—19世紀,在渴望新知識、認識新世界之路上大膽奔波的,除了那些雅好藝術、酷愛古蹟的老少紳士,還有一批敢作敢為的女性。對於那個時代的女性來說,壯遊不止是文化養成的機會,更是代表自身存在的關鍵時刻,並常常象徵著戲劇性的解放之舉。

本書以壯遊中的女性旅行者為主角,講述了1757—1854年間16位傑出女性的旅行故事。這些女性旅行者中有走在時代思想前列的女權覺醒者,如海絲特•皮奧奇、瑪麗•雪萊,更有才華過人的女作家、女畫家,如德•斯塔爾夫人、伊莉莎白•勒布倫。她們在旅行中表現出不同於男性旅行者的敏感和堅韌,在壯遊中掙脫枷鎖,在歷史、愛情和冒險中開創女性獨立的先河。她們創作了豐富細膩的旅行日誌和文學藝術作品,在文化史上留下屬於女性的別樣精彩。

THE WOMEN

PART.2 女性社科

1 #單身女性的故事

《單身女性的時代:我的孤單,我的自我》

著者:[美]麗貝卡·特雷斯特

譯者:管燕紅 賀夢菲 薛軻

本書聚焦美國單身女性,選取了約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儘管她們的膚色、族裔多樣,生活環境與教育背景不盡相同,但這些單身女性積極爭取自身權益(選舉權、墮胎權益),影響了經濟、文化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單身女性正在這個本不是為她們設計的世界裡,逐漸占據一席之地。

不是「獨身宣言」,也不為向傳統婚姻「抖機靈」——特雷斯特提醒我們:女性命運不再是簡單的「二選一」(不結婚就養貓),在她們面前會有更多的選項、更出彩的人生。結不結婚,女性都需要一種保持單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經濟上獨立。由此我們將無可避免地迎來一個單身時代。

2 #女戰士的行軍紀實

《天路行軍1950:千名女兵徒步進藏紀實》

(修訂版)

著者:紀曉松

千名女兵徒步進藏,挑戰人類極限的高原行軍,人類史上驚世駭俗的行軍奇蹟,也是中華民族史上一座難得的精神寶藏。本書是一部描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民解放軍的千餘名女戰士隨同進藏部隊進軍西藏,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巨大貢獻經歷的長篇紀實文學作品。根據真人真事創作,揭秘新中國首批進藏女兵的傳奇經歷,主人公故事曾被改編成紀錄片《我的格桑梅朵》在央視播出。

3 #五代時期女性群像

《世變下的五代女性》

著者:山口智哉 李宗翰 劉祥光 柳立言 編著

五代時期的女性,有著怎樣的家庭地位?是否真的像後世定義的「男尊女卑」?五代女性,面對社會動盪,是否無所作為?她們對家族的地位升降,有怎樣的影響?家庭內部妻與妾的較量,又怎樣體現在子女的身上?通過女性墓誌我們能挖掘出哪些真相?又是通過怎樣的科學梳理、對比整理各種碑誌史料,來得出接近於真實的結論?

從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宦女子、英雄子女、寡婦到後宮嬪妃,本書立足32幀女性墓誌碑文,結合史書等百種以上的史料,探討的五代時期身份多元的女性,呈現了一幅五代女性圖像,藉此我們得以窺探當時五代女性周圍的世界。

4 #職場與家庭的兩難抉擇

《回歸家庭?:家庭、事業與難以實現的平等》

著者:[英]沙尼·奧加德

譯者:劉昱

性別歧視與職場天花板阻斷了女性的上升空間,高強度和高要求的職場文化吞噬了個人生活。她們是高學歷、高收入的職業女性,本該在職場上大展身手,但是卻有了一個共同的歸宿:全職家庭主婦。她們回歸家庭,看似出於自願,實則沒有選擇。她們犧牲了事業,結果發現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風港。她們努力展現自信與平衡,但壓抑和憤怒從未消失。自主選擇的背後是結構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則是深深的憤怒和失望。本書直面婦女在家庭、職場的不平等處境和真實心聲,希望能以此為起點,幫助她們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獲得遲來的、真正的平等。

5 #不同時代下的女性法律地位

《婦女、家庭與法律實踐:清代以來的法律社會史》

著者:趙劉洋

清代「離異」婦女的生存境遇如何?民國時期婦女權利在法律實踐中面臨怎樣的困境?改革開放前法官如何確定離婚判決依據?當代中國法律實踐中的房產分割有著怎樣的特點?雖然作者關注的是清代以來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但「離婚」「離異婦女」「離婚訴訟」「房產分割」這些日常生活中頻頻接觸的詞語,卻能夠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引發時代共鳴。

書中以清代以來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為視角,對與婦女權利直接相關的法律實踐做了細緻梳理。通過深挖訴訟檔案,作者對清代、民國、1949年至當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離婚案件進行了細緻而深刻的剖析,還原了大量關於婦女離異、典妻、審判訴訟等歷史細節,揭示了近世以來相關法律制度與訴訟實踐在婦女權利的保護或損害等方面遠為複雜的非線性悖論關係。

6 #從人類起源追溯女性身體權力丟失的歷史

《樂園之丘:權力誕生與被剝奪的歷史》

著者:[荷]米尼克•希珀

譯者:王晚名

性別偏見、身體暴力、母職懲罰、生育困境……即便到了21世紀,女性仍然不得不背負著這些「原罪」,艱難前行。而這一切,都源於女性獨特的身體部位,以及試圖以此控制女性的古老社會機制——父權制。

本書博引大量案例,從人類的起源追溯父權制的形成歷史,講述女性獨特的身體部位如何使其擁有權力,終又因此被無情剝奪。失去權力的女性被污名、被降級,不平等成為社會常態和難以跨越的障礙,女性也因此常常遭遇不公。在新的時代,意識覺醒的女性又將如何突破性別困境,一一拆解屢屢反撲的性別歧視力量?本書給出了有力的回答。

7 #20世紀的中國女性藝術

《何香凝與中國女子書畫會:

20世紀前半期中國女性藝術運動圖景》

著者:蔡顯良主編 房樺編

12位女藝術家,何香凝、馮文鳳、顧飛、李秋君、陳小翠、周鍊霞、吳青霞、陸小曼、方君璧、楊蔭芳、關紫蘭、郁風,皆活躍於20世紀的中國藝壇。就藝術思想劃分,她們分別是投身社會的革命者、繼承傳統的新閨秀、致力西畫運動的新女性。從藝術取向上看,她們無不受時代思潮及社會變革的影響,或繼承傳統,或研習西畫,或融匯中西。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同時,她們的藝術實踐也體現了民國女性自立求存、以書畫立足於社會的魄力與拓展。

本書以何香凝作為20世紀女性藝術研究的學術起點,圍繞何香凝、中國女子書畫會的女畫家代表,以及同時期致力於探索中西藝術融合的現代女畫家代表,呈現20世紀前半期中國女性藝術運動的圖景

8 #全年齡的藝術史科普

《藝術史的另一半: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著者:李君棠

繪者:垂垂

這本書嘗試回答藝術史上一個著名的蠢問題:「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如果有,是什麼樣的社會與個人生活的限制,使得她們在藝術史敘事中被遮蔽?

從女藝術家的視角出發進行藝術史科普,不僅介紹藝術史上的重要事件與流派,還通過23位女藝術家的故事,帶你一覽從洞穴繪畫到現代主義雕塑的藝術史。同時,講述被歷史遮蔽的藝術史的另一半,在歷史文化語境中勾勒女性藝術創作一步步展現自我和突破桎梏的過程。

9 #美國傳奇女詩人、現代主義詩歌先驅

《狄金森的花園》

著者:[美]朱迪絲·法爾 [美]路易絲·卡特

譯者:盧文婷

艾米莉·狄金森,現代主義詩歌先驅之一、美國傳奇女詩人。她生前長時間隱居避世,詩歌也大都只是私下「發表」。這位以隱居避世著稱的詩人,交往僅限於「友人和花」,她手植的花園繁花不斷,花之魂魄也融入了她的詩歌之中。這些詩歌或附在簪有花朵的信箋中,或藏在花束中央,花活在她的詩與信中,其中藏著怎樣的「花語」?她是如何將花編織成詩,使之凝為恆久的精神意象?

本書以花朵、園藝為切入點,對狄金森的氣質、審美,以及她看待藝術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方式提出了新的看法。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細膩浪漫的行文風格,帶你緩步於花與詩交織的芬芳之境

10 #女性主義者如何解決生活難題

《上野千鶴子的私房談話——

像女性主義者那樣解決問題》

著者:[日]上野千鶴子

譯者:安素

討厭的老公,討厭的職場/可以討厭自己的母親嗎?/上司這樣算性騷擾嗎?/很愛妻子,卻與已婚女性發展出了危險關係/無性婚姻讓我枯萎/快50了,想和年輕男孩約會/和異性交往真麻煩/妻子說,老了最好適當禁慾/生活貧窮,沒有朋友/25歲了,沒有人愛/你要解決的是性慾還是性交欲?……

大眾人生中迫切的50個煩惱,戀愛難題夫妻愛欲親子教育職場糾紛等,上野千鶴子從女性主義者的角度給出各種切身的建議,讓男女兩性都可以更好地應對工作和生活。

THE WOMEN

PART.3 女性寫作

1 #三位傳奇女作家的另一面

《三種愛:白朗寧夫人、狄金森與喬治·桑》

著者:張翎

「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激情。」三個在陰影中寫作的女人,三段因愛而勇敢、因愛而孤獨、因愛而自由的命途。

白朗寧夫人、狄金森、喬治·桑是十九世紀三位傳奇女作家。她們以絕世天賦與曠世激情衝破世俗枷鎖,勇敢地愛,獨立地寫作,自由地生活,不僅攪動了當時文壇,至今也仍是對抗偏見與平庸的最強音。作者以小說家的筆力與步履,通過對三位女作家身世與故居的探幽尋溯,融合自身的文學體驗及成長,揭開了她們跌宕命途鮮為人知的一面。

2 #女性視角書寫的鄉愁

《向北方:張翎小說自選集》

著者:張翎

沉默如同一座冰山,封鎖了塵世的秘密。關於愛情,關於婚姻,關於難以窮盡的人生。《向北方》收錄了張翎《雁過藻溪》(加長版)、《向北方》和《塵世》等代表作。張翎擅長以獨特的女性視角書寫跨界故事, 表現歷史記憶和人文情懷。在冷峻蒼涼的筆調中,她對於自己筆下的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寬容和關愛,用她的鄉愁為讀者構建了她視野中的世界。她的文字深情而雋永,她的想像豐富而綺麗。我們通過她的富有才情的描述,看到了另一種人以及另一種生活。

3 #搖滾女聲的成長之路

《星空與隨想》

著者:張淺潛

本書是中國搖滾女聲張淺潛的一本隨筆集,她從自身經歷出發,記敘了自己對音樂、對生命的感悟。這些年來,張淺潛以文字、圖畫,以及和她有關的攝影作品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她觸覺豐富地感知著周遭的一切。透過張淺潛的文字,我們能看到一個思想歌者的成長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經歷的中國搖滾樂和獨立音樂的發生與發展;透過她的圖畫,我們能感受到一個女性對內外世界的描繪,綺麗而多彩,飽滿又敏銳。這十多年的游吟與記錄,是張淺潛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現,跟隨她的筆調,我們將看到她那執著的人文思索和藝術追尋。

4 #衰老不可怕

《閉經記》

著者:[日]伊藤比呂美

譯者:蕾克

閉經=必經,但年齡≠羞恥。衰老,閉經,照護喪親,喪失性魅力,再也減不掉的贅肉與失控的更年期……伊藤敞亮又美麗地直面生而為女的難堪與難言之隱,百無禁忌、淚中帶笑地書寫所有女性必將經歷的私密:「所有人,所有人,都會變老啊!」

挑戰衰老污名,撕破肉身禁忌,直面人生後半場的痛與樂。伊藤在這本書里寫的並不只有閉經的事,她以女詩人特有的細膩和詼諧生動的筆觸枝蔓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其根本還是進入更年前後女人的身體和生活,是正在或未來將要老去的我們所有人與各種人和事之間的關係。這本書或許會幫助我們更理解母親的人生、苦難、病痛,或許可以讓我們提前照見未來的生命之路,因同樣的身體經驗,而不再害怕、不感到多餘的羞恥。

5 #波蘭傳奇女詩人中譯詩集國內首次出版

《溫柔的確定性》

著者:[波蘭]哈麗娜·波希維亞托夫斯卡

譯者:李以亮

波希維亞托夫斯卡的詩歌熱情與思考並存。她以抒情詩著稱,詩歌常探討死亡、愛情、存在,以及反思歷史和神話人物,尤其是女性。對於生活波希維亞托夫斯卡有著尖銳的觀察,同時清新的意象中顯現深刻的感官。雖因疾病英年早逝,波希維亞托夫斯卡的詩歌從不透露悲觀,與其,她的詩行間有著穿透死亡陰影的頑強生命力,是一位真正向死而生的詩人。在她的詩中,愛與死亡如根莖糾纏交錯,密不可分。她的骨子裡有兇狠的自我,又藉由自我探索存在的本質。因而,個體與人類共同的命運,通過她的詩句得以緊緊相連。

6 #直搗母女關係的永恆困境

《關於女兒》

著者:[韓]金惠珍

譯者:簡郁璇

普通母親的獨白,喚起身為女兒的我們所經歷過的共同恐懼,和仍在等待的理解;叛逆女兒的反問,質疑著所有標籤與偏見,也反問著整個社會的「厭女」敘事。關於女兒,亦是關於母親的一切,關於母女之間、人與人之間沒有輸贏的理解之戰,也關於「各式各樣」的我們。母親的期待關乎「正常」,而女兒的期待關乎「自由」;母親往往把女兒當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兒卻再也不想像媽媽那樣活著……書寫母女之間充滿挫敗又不願彼此放棄的相互抵達,直搗東亞母女關係的永恆困境——獻給所有的「壞女兒」,和掙扎著想理解的好母親

7 #「母性」與「自我」的猛烈衝突

《情愛畫廊》

著者:張抗抗

本書講述了女主人公秦水虹,為了追求真正的愛情,捨棄優裕的家庭和女兒,在兩個城市、兩個家庭之間苦苦掙扎的故事。在她身上,傳統的「母性」和女性的「自我」發生了猛烈的衝突,親密無間的母女關係不再構成文化意義上的承繼關係,而成為背離、中斷、還原成生命獨立的個體。女主人公具有現代精神的「女性美」,不再是被男性本位文化所掌控的女性形象,而是開放的社會背景與生活形態中,重新甦醒的女性的代表。以畫為形,以情為魂,用神奇宏闊細膩唯美的「文字畫面」,表達審美意義上的情愛理想主義,勾勒出具有現代精神的「女性美」。

THE WOMEN

PART.3 女性文學

1 #少女的青春迷惘

《五月女王》

著者:顏歌

「在內心深處,我始終有一種笨拙的,無法恰當地融入這個世界的尷尬。」作者以一個身體控制不住總在長高的女孩袁青山的視角,重構了一代人的青春的迷惘。

小說包含著正反兩面的故事。在正面,我們看到的是那些用方言大聲罵街、漸漸長大的孩子們,在塵土飛揚的平原小鎮平樂,他們拉幫結派,小偷小摸,鬥毆,戀愛,想要離開卻最終無法離開,訴說東西南北四條街上芸芸眾生的悲劇的同時,描摹了只有女性才能體察到的人心靈底層的痛苦迷城。而在小說背面,有另一個不易被察覺的故事,關於古代的神靈,神靈的遺物,突變的身體,變成杜鵑鳥的姑娘和成為鯰魚的垂釣者,為作品平添了雜沓落寞的氤氳氣氛。

2 #治癒自己的女性們

《哈蜜的廢墟》

著者:[美]陳謙

「固然她書寫了女性從異性處感受到的嚴重傷害,但她更著力於反思女性內在生命中創傷修復的能力,因為如果女性無法做出創傷修復的選擇,那些坦露的傷口最終會吞噬她們的生命,吞噬她們生命中的光明與美善。

書中塑造的「哈蜜」「蓮露」「戴安」等女性形象,都是因為童年創傷而一生在尋求治癒自己的女性,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揭示了她們的隱秘心理,用文學筆法向讀者展示了各種心理隱疾被抽絲剝繭、被剖白、被治癒的過程,對現實生活富有被照見、被關切的意義,是一部深切關注女性心理、剖析女性精神成長的現實主義小說集。

3 #反社會型人格下的女性情誼

《我的妹妹是連環殺手》

著者:[奈及利亞]歐因坎·布雷思韋特

譯者:黃瀟瀟

姐妹間的嫉妒與扶持,父權下的掙扎與反抗,愛人間的渴慕與猶疑,反社會型人格下的女性情誼。

這是一本無法無天的書,一個充滿殺戮但讓人發笑的故事,故事內核與網際網路上著名女性主義運動「姐姐來了」有著相似之處——只不過是暗黑版的。作者挖出了家庭生活的黑暗核心,一團暴力與性別問題的混合物,女性活在暗影之下與創傷共生,進而衍生出複雜的姐妹情誼與道德關係,聯手對男性進行反抗與復仇,是當下非常應景的一本書。

4 #你會怎麼去照顧她?

《給媽媽當媽媽》

著者:陸曉婭

母女角色互換,一面是洶湧而去的記憶,另一面是溫情的反哺。兩段逆行人生逐漸並軌,二人牽手完成這場漫長的告別。

這本隨筆中,作者陸曉婭通過35篇陪伴手記,記錄了母親從初現認知症端倪到離世的這段生命歷程中,她身為至親的整個陪伴過程。在這條用溫情守護的時間線上,面對罹患認知症、逐漸失去感知力的母親,作者憑藉自身專業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術,並更多通過理解、接納、親近、呵護與愛,去延緩病魔對母親的傷害,重建母女間身與心的溝通,修復母女間曾存在的隔閡,撫平母親童年的創傷。這是一部在女兒與母親的角色呼喚中,重新詮釋「愛」的生命紀實。

5 #女性的身體主權

《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

著者:[愛爾蘭]希內德·格利森

譯者:盧一欣

頭髮、血液、子宮、臉龐,愛與病痛構築的女性生命星空;母職、藝術、創造、死亡,以書寫逃離監禁的一次身體越獄。從身體病痛到戀愛結婚,從親友離世到生命誕生,從社會變遷到文藝新潮,從回望歷史到展望未來。格利森以自己從小患病的經歷出發,結合文學、藝術、歷史、社會發展中的女性身體呈現,以手術刀般的筆觸書寫身體在女性生命經驗中的意義,展示出性別與病痛對女性身體主權的定義、侵入和相互搶奪。通過這些文章,我們既可觀望到一位女性充滿苦難與幸福的豐富人生,也可透過社會觀察家的智慧之眼,剖析女性身體在文化與社會中遭受的誤解與傷害。

6 #文學巨匠筆下三十歲女人的心聲

《三十歲的女人》

著者:[法]巴爾扎克

譯者:沈志明

《三十歲的女人》是巴爾扎克的早期作品,由六個短篇小說組成。一百八十年前,這一系列短篇小說單獨發表時,尤其受到女性讀者的喜愛和高度評價。這部小說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每一代三十歲的女人都遇到了與前輩相同的問題:知道反抗,善於反抗;既不甘心過去的失敗,又戰戰兢兢擔心未來。巴爾扎克為三十歲女人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於這一年齡段的女性曾被稱為「巴爾扎克式的女人」。在書中,感受三十歲女性的迷思與追尋。

7 #八十歲女性的自我覺醒

《激情耗盡》

著者:[英]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

譯者:沈矗 孫芸珏

女性的自我覺醒、自我解放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永遠都不會太晚。

小說講述了一位女性在人生暮年自我覺醒的故事:過去的七十年裡,這個女人對丈夫言聽計從,而現在,她決定按照自己的喜好度過餘生;這不是一個乏味的老婦人的故事,而是一個不老的女人的故事。事實證明,地位、財富和家庭都不應成為人們追尋自我價值時的束縛,對於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即便到了八十歲,女性依舊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享受的人生。

THE WOMEN

PART.4 女性繪本

#致敬孩子身邊所有的送書人

《馬背上的女圖書館員》

著者:[美]希瑟·亨森

繪者:[美]戴維·斯莫爾

譯者:王志庚

這是一本根據美國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圖畫書。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政府為了推廣閱讀,曾經採用騎馬送書的方式解決對偏遠地區的閱讀支持問題。女圖書館員堅持送書,每兩周一次,不取分文。哪怕山路崎嶇,哪怕寒風暴雪,她依舊如期而至,步履不停。住在高山上的小男孩卡爾原本對書不感興趣,卻被女圖書館員的堅忍意志所打動,在她的影響下開始閱讀,愛上讀書,看到了大山外面的廣闊世界。她們送的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束光。在孩子們人生出發的地方,點亮一盞燈。以此致敬孩子身邊所有的送書人。每個生命都因閱讀而擁有無限的可能。因為有了書,才有了幸福的種子,也才有了照亮未來的光。

看完這一份長長長長長長的書單

是不是已經「種草」了一二三四五六七本書呢!

我們還特地為大家整理了

我社近五年的女性主題圖書!

心動不如行動

點擊連結▼

為自己或朋友送上一份

婦女節專屬禮物吧~

獨秀書房各門店近期推出了

女性主題書展

精選女性主題圖書

在閱讀中看見女性、了解女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推文進一步了解~

三月書展 | 獨秀書房女性主題書展進行中,在書籍里品讀「她力量」

「獨立而自由的靈魂,才是幸福之源。」

祝所有女性婦女節快樂

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聊一聊#

有哪位女性是你欽佩和欣賞的嗎?

在評論區和我們談談吧

我們將選擇2位讀者送出圖書一本

-END-

編輯丨廖茹畫、任真(實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