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佛印之間的趣事,因為有彼此,此生無憾事

遺海拾星 發佈 2024-04-05T14:48:53.657109+00:00

蘇東坡被貶杭州後,很苦悶,但是這個時候,他結識了杭州金山寺的佛印,二人飲酒作詩,他很快把官場的失意轉化為了生活的樂趣。佛印喜歡吃,每次蘇東坡宴請賓客,他都會主動過來。

蘇東坡被貶杭州後,很苦悶,但是這個時候,他結識了杭州金山寺的佛印,二人飲酒作詩,他很快把官場的失意轉化為了生活的樂趣。佛印喜歡吃,每次蘇東坡宴請賓客,他都會主動過來。

一次,蘇軾邀請黃庭堅去船上遊玩,期間準備了不少飯菜,離開岸邊後,蘇軾笑著對黃庭堅說:「每次吃飯佛印都會來,這次咱們在船上喝酒吟詩,看他還能找到嗎?」說完心裡甚是得意。誰知道,佛印早已知道蘇軾邀請黃庭堅的事,他提前藏在了船板的下面。蘇軾說的話,被他聽的一清二楚。

酒過三巡,船不知不覺來到了西湖的塔邊,蘇軾正覺得快意,說:「佛印不在,真是清靜呀,不如咱們就行酒令吧」。黃庭堅滿口答應,於是二人就開始行起了酒令。二人正說得起勁,突然船板下面竄出來一個人,當場就吟詩一首:「船板撥開,佛印出來,憋死我哉,憋死我哉。」

蘇軾和黃庭堅見是佛印,同時捧腹大笑,蘇軾拉著佛印的衣角說:「你藏的好,對的詩也妙,今天的飯菜又被你吃上了。哈哈。」三人隨後賞月觀景,爽朗的笑聲傳遍整個西湖。

就這樣經過一些磨合後,蘇軾與佛印混得越來越熟,後來就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蘇軾有很多朋友,包括詩歌朋友,但是能長久維持且趣事頻多的只有佛印。

佛印是江西人,俗名叫謝端卿,自幼喜愛清靜,喜歡讀書習文,長大後學問很大,但不願理睬俗世,就進入寺廟當了和尚。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才華橫溢,號稱大宋第一才子。他為人豪爽率真,有道家風範,在詩詞,書法,美食等方面,都一枝獨秀,遠超眾人。初中課本就有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歷史上,除了他的詩詞有名,他與禪師佛印的故事也被後世傳為美談。

蘇軾和佛印的關係非同一般,從他們的鬥智玩笑就可以看出,二人是一對無話不說、坦蕩相待的夥伴。

二人都有哪些趣事呢?一起來了解下。

人們都說蘇東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善於詩詞,但是面對佛印,他常常被戲耍。

一次,東坡與佛印對坐閒聊,東坡想戲弄佛印下,就說古人吟詩把僧對應為鳥,比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鳥對的就是僧。「鳥」在俚語裡,常用來罵人,東坡想以此來戲虐下佛印,佛印隨即回應,今天我與你相對,那你是不是鳥?一句話就把東坡給問住了。

還有一次,東坡與佛印在林中打坐,周圍很靜,過了一會,佛印對他說,你的坐姿不錯,如同佛祖一般。東坡聽佛印誇他,心裡很高興,看見佛印披著黃色的袈裟,席地而坐,他說,你看你的坐姿,好像一堆牛糞。

佛印聽完,不僅沒生氣,反而微微一笑。東坡這下高興壞了,以為終於戰勝了佛印,回到家後就像自己的妹妹炫耀,蘇小妹一聽就知道哥哥著了佛印的

道,東坡不解,蘇小妹說,哥,你又輸了。禪師心中有佛,所以看你才像佛,而你心中有糞,所以才看誰都像牛糞。

東坡被貶時,喜歡與佛印坐著船遊玩,一天,他們行至長江,看見岸邊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於是二人詩興大發,商議每個作一句小詩,然後同時投入水中。結果後來,打開一看,還真是一副好對聯。

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聯是:水淹東坡屍(東坡詩)。從這點看出,二人真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後來,佛印跟著東坡學會了做東坡魚,學會後他就在寺廟裡做魚吃。一次,剛做好東坡魚,東坡就進來了,佛印因為是出家人,害怕東坡看到他吃魚,於是趕緊把魚肉藏到了磬木里,

東坡其實早就知道了,因為他一進去就聞到了魚味。但他故意裝作不知道,說道:法師,今天想請教你一件事,問完就走。佛印說:你說吧,看看你大學士是否能難道我。東坡說:我前一陣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有了,下聯就是想不起來,你幫我想想。我的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聽後,思考片刻,就對出了下聯「積善人家慶有餘」。東坡一聽,哈哈大笑,他對佛印說,既然磬有魚,那就趕緊把魚端出來吧,別一個人獨享了。佛印一聽,直呼上當,只顧想著對聯,沒想到這次卻被東坡給戲耍了。

關於吃魚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

有一次,蘇軾請佛印吃魚,故意說成是吃「半魯」,弄得佛印不知道何意。第二天,佛印也請蘇軾吃「半魯」,結果害得蘇軾在院子裡曬了半天,原來佛印知道吃半魯的意思後,故意把它弄成了「魯」的下半截。這次鬥智,蘇軾仍然沒有占到便宜。

二人的友誼和對生活的情趣的故事有很多,都被後世整理成了文章,以供世人玩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東坡不是每次都想著戲弄佛印,他對佛印的情感很真摯,而且他總能從佛印那裡得到點撥。經過多次的點撥後,他的佛學提升很快。一次,他寫了首詩,希望佛印教他佛教的要義,寫完後就差人交到佛印手裡。這首詩是這樣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佛印聽後回復了兩字:放屁。

東坡知道後,大怒,於是就找佛印理論。佛印見蘇東坡如此生氣,一直大笑不停,他說東坡兄呀,是你自己說「八風吹不動」的呀,怎麼一屁就過江找我了呢?東坡見狀,只能灰頭土臉的回去了。回去後,他覺得自己的修行還不夠,於是潛心修煉,不為名利而動怒或生氣。

除了被戲耍,二人也有互相協助的故事。比如下面這個。

宋神宗時期,全國大旱,當時蘇軾是翰林學士,朝廷要求他為百姓祈雨降福。蘇軾一臉無奈之時,佛印說這有何難。於是喬裝打扮之後,蘇軾就把他帶到了相國寺。宋神宗上完香後,在寺里的大殿裡歇息,佛印想一睹皇帝真容,就裝扮成送茶客,為皇帝獻茶。

宋神宗見他氣宇不凡,於是問他是哪裡人,佛印答道自己是江西人,自幼讀書,精通典籍。宋神宗就賜他法號佛印,當場在寺廟裡完成了剃度。佛印本想讓皇帝提拔他入朝為官,沒想到宋神宗讓他做了僧人,事情到此,他只能跪拜謝恩。這就是佛印出家的故事,跟蘇軾脫不開關係。

相傳,宋朝剃度需要花很多錢才能實現,佛印沒花一分錢就剃度,因此大家對他很尊重。佛印每天在寺廟念佛讀經,對外面的花花世界也就不惦記了。蘇軾對於這件事非常愧疚,於是經常來寺廟看他,二人一來二往,就真的成了非同一般的好友。

蘇軾做人豪爽,喜歡和佛印開玩笑。一次,蘇軾在朝廷受氣,就來到寺廟,沒進門就大喊:禿驢何在?看門的小和尚肯定受到了佛印的指導,於是答道:東坡吃草。弄得蘇軾非常尷尬,因為沒有占到便宜,就灰頭土臉地回去了。

蘇軾以為佛印的清靜修為是裝出來的,其實佛印早已超脫紅塵,對入朝為官的事更是瞭然於心,不再執著。蘇軾之所以總是吃虧,就在於他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佛印了。

為了讓佛印還俗,蘇軾還專門安排一個長相出眾的女子去侍寢,結果佛印喝得酩酊大醉,天亮了也沒破色戒。後來,女子道出實情,佛印向蘇軾說出內心真實想法,這才解了女子的困窘。通過這件事,蘇軾更加對佛印的為人敬重了,隨後讓佛印成為了自己的入府之賓。

世人稱讚二人,把佛印和東坡比作伯牙與子期。馮夢龍的《三言兩拍》中,曾記錄了二人的不少生活趣事,從此可以看出,很多時候都是佛印在度化東坡,而非東坡救助佛印。

作為宋朝的大文豪,東坡在佛印面前總是敗北,掃興而歸。學識淵博,滿腹經綸,萬人敬仰的蘇軾,竟然甘拜下風。

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兩人的友誼。正是在這段時間裡,蘇東坡受到佛家思想的影響,心胸變得更加開闊,富有佛性,性格也變得更加豁達豪爽。他把對佛學的領悟貫穿到了自己的人生和詩詞創作中,如同一顆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中國的文學事業。

1080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由於朝中不少大臣的求情,宋神宗沒有殺蘇軾,而是判了蘇軾住監一百零三日。宋太祖定下的「不殺士大夫」的規矩救了蘇軾。這段時間裡,蘇軾白天種菜,晚上寫詩,他經常想起與佛印的往事。

通過與佛印的交往,他領悟到更多佛學智慧,最終參透生死,寫出了「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流傳千古的名句。

1101年,北歸途中,蘇軾病逝於常州。臨死前,能讓感到欣慰的是,除了對家人的牽掛,還有與佛印的友誼。他與佛印之前的緣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或許還能再續前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