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頂天」也要「立地」——河北省棗強縣複合材料產業轉型側記

中國建材報 發佈 2024-04-05T16:01:42.667142+00:00

■張巍巍 孫一凡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支撐,是構建大國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傳統產業集群面臨產業的升級轉型。向什麼方向轉?怎麼轉?效果如何?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話題。

■張巍巍 孫一凡

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支撐,是構建大國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傳統產業集群面臨產業的升級轉型。向什麼方向轉?怎麼轉?效果如何?這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話題。近期本報走訪了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的河北複合材料產業園區,耳聞目睹了其複合材料產業轉型的故事。

「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風電複合材料加工車間。」河北複合材料產業園區(以下簡稱產業園區)內某複合材料企業負責人指著廠區內的空地介紹道,「風機產品預計下半年就能交付到客戶手裡。」

這只是棗強複合材料產業轉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棗強縣把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作為推動複合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的主線,打造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帶動提升複合新材料產業發展。

乘改革開放春風

複合材料大發展

2月中旬的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春寒料峭,在河北省複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展覽館中,模壓製品、拉擠型材、纏繞管罐……一件件最新研製的複合材料產品映入眼帘。宋建國是該研究院院長,深耕複合材料行業已有30餘年,說起這些年來產業園區如何發展、轉型升級,他的話匣子便開啟了。

「產業園區現有複合材料加工企業300餘家,在全國複合材料產業集群中體量最大,年產值達150億元。」宋建國說。

棗強縣素有「玻璃鋼之鄉」的美稱,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是全國最早引進玻璃鋼生產工藝的地區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複合材料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健全,行業迅速發展壯大。借著春風,棗強縣玻璃鋼產業逐漸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

究其緣由,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20世紀80年代是國內石油產業發展最快的時候,當時北京、天津的技術相對先進。為發展地方經濟,當地政府將天津的玻璃鋼技術員邀請到當地作技術顧問,指導企業工人生產,解決棗強縣玻璃鋼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有了技術,在玻璃鋼市場缺口巨大的年代,棗強縣民營複合材料製品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長,將玻璃鋼產品輸送至北京、天津。棗強縣也很快發展成為全國四大複合材料生產基地之一,為我國複合材料產業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2004年,棗強縣的產業園區被科技部授予「國家玻璃鋼材料產業化基地」。

避免惡意競爭

細分領域是關鍵

然而,隨著玻璃鋼產業發展的高峰過去,一些問題和矛盾也逐漸顯現。

玻璃鋼行業准入門檻低、經營模式單一、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產品低質化、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複合材料的發展之路被嚴重製約。

例如產業園區典型產品SMC化糞池產量占全國產量的2/3。越來越多企業參與同種產品的競爭,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價格越來越低。

以低質、低價去和同園區企業搶占市場,結果經常是「兩敗俱傷」。

走訪中某企業代表表示,前幾年有一款新產品,A企業開發後報價3000元,B企業高價挖走A企業的一線工人做出仿品,報價2000元,但是質量不行,甲方不認可,卻認定2000元是產品的底價。最後一拍兩散,機會流失。早些年這樣的惡性競爭特別多。

「豐富產品結構體系,細分產品應用領域,既有區別又有特色,才是企業轉型發展之路。」產業園區某企業總經理說。

產業園區共有模壓設備800多台、纏繞設備1500多台、拉擠生產線1000條左右,總體產能約占全國產能的近一半。產量的高度集中樹立了「棗復材」的品牌,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

「園區企業應積極建立低端、中端、高端的產品線。」恆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潤集團)負責人指出,「我們建廠伊始是以管道為主打產品,現在逐漸發展為以軍工產品為主、管道為輔的產品體系,而中小企業也應建立對應的產品體系,保證園區內產品種類、生產廠家穩定,儘可能避免惡性競爭。」

發展規劃是外因

真正轉型要靠自己

2012年,恆潤集團投資3.6億元建立河北省複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產業園區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升級提供「智慧大腦」。

2018年,產業園區設立了「建平台、塑品牌、育產業、做示範」的總體布局。

2019年,河北省複合材料協會成立,作為政府和企業連接的橋樑。

政府的發展規劃是外因,真正轉型要靠企業自己。

為提高產業園區的知名度,協會組織當地企業到國內、國際各大展會參展,「棗復材」品牌逐漸顯露頭角。

根據複合材料產品生產技術不同,在園區內創新建立園中園,例如纏繞類園區、拉擠類園區、模壓類園區等,集中產品,方便上下游對接和管理。

目前在恆潤集團三廠區以纏繞工藝為主建立了示範園中園,規範生產,原輔材料統一採購,對成本和質量從源頭進行把控。據了解,目前已經有30多家企業入駐了園中園。

「人才引進是園區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深耕行業多年的某企業總工說,「很多複合材料企業的員工是從棗強走出去的,像山東、江蘇的一些複合材料園區有很多的棗強人,我們一直為行業、企業輸送人才,也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在河北省委組織部的支持下,從2022年開始,產業園區對來園區工作的技術人員給予一定的補貼。人才不僅可以促使園區內的人力資本快速轉化為產業資本,更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重要途徑。

做強做優棗強複合材料

既要「頂天」也要「立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並提出「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找准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田玉龍在3月1日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產業發展中,重大技術裝備起到「頂天」的引領作用,而產業基礎起到「立地」的支撐作用,要做強做優材料製造業,既要「頂天」也要「立地」。

目前棗強縣正積極引導鼓勵企業開發高端複合材料製成品,重點發展多基複合材料、碳纖維複合材料、石墨烯電取暖產品,積極開發面向航空航天、風電葉片、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高性能產品。

棗強縣有著複合材料生產的基礎,有當地政府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有一群奮發有為的企業家群體,隨著國家對新材料產業戰略地位的強調和確認,複合材料領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這些將助力棗強縣複合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本文原載於《中國建材報》3月6日8版

責編:丁濤

監審:賀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