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著名詩人,張棗這十句詩,中西方詩意融合,又暗含生命意識

刺蝟讀書 發佈 2024-04-05T17:23:03.341335+00:00

他曾在八十年代生活在四川地區,憑藉詩歌兼顧的音樂性、文字的溫潤感、西方現代詩歌形態等,與歐陽江河、柏樺等其他四人並稱「巴蜀五君子」,他便是著名詩人張棗。

他是朦朧詩後期重要代表詩人,其詩歌靈動又充滿美感;他還是我國唯一一位多語種詩人,精通俄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多國語言;他曾在八十年代生活在四川地區,憑藉詩歌兼顧的音樂性、文字的溫潤感、西方現代詩歌形態等,與歐陽江河、柏樺等其他四人並稱「巴蜀五君子」,他便是著名詩人張棗。今天,我們來欣賞他的十句唯美詩句,體會其文字的獨特感。

在當代文壇,張棗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詩人,創作出不少令人難以忘懷的詩。據了解,張棗的外婆特別喜歡我國詩歌藝術,尤其對白居易和杜甫鍾愛有加。他的父親也是詩人,又懂俄語,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在23歲時候,張棗遠赴德國留學,懷揣著讓自己詩能兼容多種語言長處的使命,後來他發明一種屬於自己的「文字形態」,將中西方文化和語境結合,以綻放出詩歌異樣光輝。

張棗是朦朧詩的代表作家,他很看重修辭運用以及如何在詩中產生作用,加之在我國古典文學上進行深入研究,巧妙地將西方現代主義技巧相融合,最終讓其詩歌另闢蹊徑,具有不可消除的地位。在詩歌韻律方面,張棗也有很突出的貢獻,他的詩繼承古典詩詞音樂性,又革新古典詩歌的隱喻形式,還將隱喻、象徵、意象高度結合,彰顯出詩歌清高格調。

其實,張棗並不是一位高產詩人,近30年創作生涯里,僅僅創作100餘首詩,但在這些為數不多的詩中,充滿著詩人對人生的思考與態度,彰顯詩人哀鳴與急促的情感特徵。他喜歡在詩中抒寫「我」,以表達主人公形象,並將自身融於文字地靈魂之中,同時意象與場景疊加,可以體會到詩人在情緒上的節奏感,細品之後讓人盪氣迴腸。

前文說到,張棗運用意象,他經常用到「蝴蝶」、「雪花」、「菊花」等等,這些意象預示著轉瞬即逝的哀愁,在不斷重複使用下,幾乎成為他筆下一閃即逝的風景線。另外,張棗的詩中,聲音是一個重點,詩歌聲音縝密,靈活控制,一直被人稱道。詩中的聲音以對話的語調為特色,為世人營造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而這種聲音特質成為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

說到詩中文字的對話特質,可以說詩人將自己在詩中分裂出去,他用文字努力尋找本我,因而其文字就是自我發現,尋找自我的心路歷程。因此,他曾迷茫,但又固執,哪怕千辛萬苦,也要義無反顧的追尋。最終,他用詩找到本我,向世界敞開自己心扉,讓讀者了解到真實意義上的本我。

值得一提的是,張棗的詩中體現出生命美學,比如,他描寫飛蛾撲火的逃脫宿命,這是他在提醒自己,與命運做搏擊是註定孤獨,也告誡人們,軟弱的人讓生命產生無力感。再有,他寫出命運不確定性而感到迷茫,將自己比喻為寂靜,這代表著與命運抗爭是多麼孤獨,周圍一片寂靜,給他帶來更多恐慌。

他用詩嘗試去尋找反抗命運的機會,在長期追尋之下,內心痛苦,能否追尋到幸福,是一件小概率事情。他曾經在隨筆中這樣寫到:活著就是慢慢改掉缺點,走向完美的過程,走向人生最英勇的高處,並保持靈魂的崇高與健全。他用詩歌呼籲人類,為幸福而歌,但他的幸福觀並不是理想中的樣子,而是立足於生活,追求生活中的幸福。

張棗曾被一位德國漢學家稱之為「20世紀最深奧的詩人」,他的詩以精確而感性著稱,又融合中西詩意,燃燒在他所生活的那個文學時代。據記載,張棗於2010年3月8日逝世,享年48歲,今天是這位「巴蜀五君子」之一13周年忌辰,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十句詩句,體會其文字的無窮魅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