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幅計算機學術生態的拼圖,少不了這些「斜槓女性」

微軟亞洲研究院 發佈 2024-04-05T19:51:29.742962+00:00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學術合作部,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學術背景和人生閱歷的女性,正在以各自所擅長的方式,為跨領域研究搭建溝通協作的橋樑。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學術合作部,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學術背景和人生閱歷的女性,正在以各自所擅長的方式,為跨領域研究搭建溝通協作的橋樑。這些「斜槓女性」有著不拘一格的職場哲學與處世之道,她們也更加樂於在開放、多元、包容的氛圍中,為研究院連接眾多合作夥伴,以自己的熱情和智慧,為廣闊的計算機學術生態拼圖填補著不可或缺的板塊。


多元與包容是創新和創造的動力

Miran Lee,微軟亞洲研究院學術合作總監

國籍:韓國

關係管理能手/ 自主創業和經理人雙 buff 加成/ 徒步旅行愛好者

Q:你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其中哪些部分最具挑戰?

Miran Lee:我負責微軟亞洲研究院在韓國和亞太地區的學術合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制定學術合作的戰略和方向,發現業務機會,設計各類合作項目,以及管理維護合作夥伴的關係。在學術合作部,我們與合作夥伴通過研究合作、課程開發、學術交流等方式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推動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並助力計算機領域的人才培養與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我的工作十分具有多樣性,所以我認為最有挑戰性的部分是,如何有效協調多個項目的優先級;如何通過良好溝通和管理維繫牢固的夥伴關係;以及如何及時地把握學術界趨勢從而為學術合作部設計具有足夠吸引力的項目或計劃。

Q:如果將計算機學術生態看作一幅拼圖,那麼你是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這幅拼圖的?在推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有什麼成功的秘訣或建議?

Miran Lee:作為計算機學術生態系統的一員,與他人共同完成「拼圖」的最佳方式就是合作和溝通。與學生、科研人員和教職員工建立強有力的夥伴關係必須要採取通力合作的方式,所有各方都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而有效的溝通則是在合作夥伴之間建立信任和理解的關鍵,它有助於創造一個積極的工作環境,讓每個人都感到被重視和傾聽。

我認為,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首先要為每一次合作設定明確的目標,並確保每個參與者都可以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定位。其次要營造一個開放、包容的氛圍,鼓勵大家溝通、反饋,讓每個人都可以自在地表達想法和意見。傾聽夥伴們的想法,認可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於夥伴間建立信任和尊重也十分重要。而對新想法保持開放的態度,並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可以確保合作始終保持相關性和有效性。

Q:你曾經在多個不同科技領域的公司工作過,還創過業,為什麼後來選擇加入了微軟亞洲研究,並在這裡工作十餘年?

Miran Lee:微軟亞洲研究院提供了一個能夠充分發揮我在技術和業務方面優勢,並與業內優秀人才合作的機會。而且研究院致力於推動計算機科學領域前沿技術的發展並造福整個人類社會的這一理念,非常令我嚮往。這裡還擁有獨特的多元與包容文化,讓我享受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同工作,共同改變世界的成就感。

Q:你以往那些豐富的跨行業經驗,對現在的工作有怎樣的幫助?

Miran Lee:我曾經在一些優秀的科技公司擔任過管理者職位,這讓我在推動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以及關鍵領域創新時,能夠制定並採取更合理的策略。在韓國安陽大學擔任兼職教授的經歷,使我對師生和科研人員的需求有更深的理解,有助於我設計出更好的合作計劃。另外,我在軟體開發和技術方面的經驗也讓我能與研究院的各個研究組進行有效的協作。總的來說,跨行業的經驗給我帶來了獨特的視角,為我在目前的崗位上所取得的成績做出了貢獻。

Q: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員工有著不同國籍及文化背景。你對跨文化的溝通和合作有何感受?

Miran Lee:跨文化交流是微軟亞洲研究院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進行創新和創造的重要動力之一。身處多樣性文化交匯之中,我們可以獲得新的視角和見解,並學會理解及欣賞那些不同的思維與工作方式。

跨文化的溝通合作也讓我們鍛鍊出了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並且善於傾聽、擁有同理心。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擁有開放包容的思想,尊重不同的意見和觀點,願意對溝通或工作方式進行調整,從而適應不同文化的特性。

Q:你有哪些業餘愛好,這些愛好給你帶來了哪些收穫?

Miran Lee:我的愛好是閱讀和徒步旅行。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智力發展和生活樂趣都大有裨益。置身於大自然中的徒步旅行不僅可以改善健康、增強力量和耐力,還有助於減輕壓力、改善情緒,讓思維清晰。這些愛好既能讓我放鬆心情、享受生活,還經常讓我獲得一些意外驚喜的新技能、新興趣,或是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


用自己擅長的「連接A與B」的能力為不同領域牽線搭橋

Mawo Kamakura,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學術合作經理

國籍:日本

傳統文化遺產保護者/ 美食愛好者/ 茶文化擁躉

Q: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選擇加入了微軟亞洲研究院?

Mawo Kamakura:這一切開始於我研究生導師的一封電子郵件。我實驗室的許多學長和同事都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過,所以我對研究院「聞名已久」,但因為自己的研究範疇是人文社科專業,因此我從未預料到會和研究院產生交集。

但當我從導師的推薦郵件中了解到研究院學術合作部的工作性質後,就開始認真考慮這個機會。一方面此前來往於埃及、柬埔寨、義大利等多個國家的工作經歷讓我非常適應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合作;另一方面我一直與文化遺產組織(包括聯合國機構、政府組織)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人共事。我感到這些獨特的經歷能讓我在研究院發揮不同的作用。

事實證明這是個正確的選擇。微軟亞洲研究院給了我發揮自己專長的空間,也讓我獲得了「活出自我」的滿足感!

Q:你一直致力於通過 3D 數位技術保護傳統文化,如何看待 AI 等創新技術在此領域的作用?

Mawo Kamakura:大概從2005年開始,我陸續參與了一些關於文化遺產的 3D 數位化保護項目,包括在柬埔寨、義大利、埃及和日本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比如,將第二艘胡夫太陽船中發掘的物件進行 3D 數據儲存等。

由於 AI 和存儲技術的發展,以及顯示設備的小型化和多樣化,文化遺產的大規模數據存儲變得越來越容易。同時,新技術也讓我們能夠更加便利地獲得更多未知的知識,比如破譯文物上的古代語言,識別模糊的文字和圖畫。總之,AI 技術給我們帶來了更豐富、更靈活的選擇,讓人類文化瑰寶得以長存於世。

Q:你目前主要負責什麼工作?如果把你涉獵的不同領域比作一幅拼圖,你希望這個拼圖最終會形成怎樣的畫面?

Mawo Kamakura:我負責微軟亞洲研究院在日本地區學術合作的相關事宜,同時我還是東京大學空間信息科學中心 (Center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kyo) 的訪問學者。我的工作可以概括成三個方面:學術合作、產業合作和連接溝通。

我希望讓更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感受到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的價值和意義,並且盡我所能為雙方建立連接,推動合作創新,用自己擅長的「連接A與B」的能力為不同領域牽線搭橋。

Q:你是如何運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當前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

Mawo Kamakura:當遇到問題我會考慮兩件事:尋找能將過往經驗用於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以及期待從新的經歷中獲得新知識來獲得自我提升。我也會嘗試把一個任務分解成多個相對簡單的小環節,並發現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Q: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與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同事合作,給你帶來了怎樣的跨文化交流感受?

Mawo Kamakura: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很多同事都來自亞洲,我們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除了英文之外,一些同事能夠和我使用漢字交流。即便我們對漢字有著截然不同的讀法,但這依然是非常有趣的經歷。這些交流能讓我了解到不同的觀點並且獲益良多。

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是一個優秀組織的特徵之一。因此,微軟亞洲研究院才能聚集眾多擁有不同背景、個性和專長的傑出人才。在這裡每個人都能自由追求自我,也能結交良師益友,這正是研究院最具吸引力的一點。

Q:你有哪些業餘愛好可以分享?它們帶你給哪些收穫?

Mawo Kamakura:在行走於各國的旅程中,我發現自己對不同國家的飲食非常有興趣。比如品茶就是我最喜愛的飲食文化之一。同事送給我的五味子茶,和我在研究院的一次活動中發現的小青柑茶,至今都令我難以忘懷。

品嘗不同文化的飲食,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另外我也熱衷於自己烹飪,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整思緒、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好方法。


好的技術就如同投身環境科學的初心——為了讓世界更美好

石貝貝,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學術合作經理

國籍:中國

環境科學/ 計算機入門到精通/ 帶著家人去旅行


Q:你現在的工作內容是什麼,你認為其中哪個部分最具挑戰?

石貝貝:我主要負責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開放科研合作計劃,重點負責「可持續發展」與「信任」研究主題,另外也包括鑄星計劃,以及多個區域的高校合作等工作。

總結起來,我的工作就像為兩個原本孤立的地方架設橋樑,為兩種獨立物質創造反應催化劑,為合作關係奠定穩固地基。而其中的挑戰就是在不同時境下,找到需要架橋、催化、穩固的目標,並用最恰當的方式來實現。

Q:擁有環境科學專業背景的你,如何看待科技發展對自然環境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石貝貝:我從小就很喜歡去到自然景觀非常豐富的地方,當初選擇環境科學這個專業就是希望可以保護環境,保衛地球家園。上學期間,我發現環境科學的很多課程與計算機科學存在交叉融合。後來一次生態與計算機交叉學科的科研項目,成了我加入計算機行業的契機。此後我承擔過許多環境科學和計算機領域的跨界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好的技術與我最初投入環境科學的初心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

不可否認,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造成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過度消耗,而解決這些問題其實更加需要技術創新的力量,比如用與環境友好的技術來替代破壞環境的發展方式。但這樣的科技創新是非常不易的,它需要各學科的學者們通力合作、長期鑽研、融匯創新。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有一批研究員通過我們的負碳計算科研合作計劃與亞洲許多高校的環境科學、地球科學和氣候學等領域的專家一起投身其中,為這個艱巨但極具意義的研究方向而努力。我也非常有幸可以與他們一起並肩向前。

Q:跨學科的背景,給你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石貝貝: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在不停地從舒適圈跨越到新的領域。從環境科學到計算機科學,從研究員到研究項目經理,我需要不斷學習那些以往可能非常陌生的知識。幸運的是,一路走來身邊優秀的同事給予了我很大地幫助和信任,幫助我快速成長。

好在我獨有的專業背景以及跨領域的視角和思考,也常常給團隊帶來有價值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能夠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的變化,應對新事務和新領域的挑戰,並且以更寬廣的視野發現廣闊的精彩世界。

Q:你如何看待 AI 對社會的影響?

石貝貝:AI 的發展和普及,尤其是最近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也許我們很快就會看到先進 AI 技術推動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回顧歷史,雖然每次技術變革都會出現喜憂交織的情況,但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積極掌握技術並用於正途一定會為社會發展創造巨大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從事 AI 研究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看重技術能推動社會向著可持續且互信的方向發展。正因為此,微軟亞洲研究院從2020年就開始推出負碳計算科研合作計劃,希望充分發揮 AI 技術在數據和計算領域的優勢,助力全球的可持續發展。2021年,我們又開啟了負責任的人工智慧跨學科探索計劃,與法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人文科學領域的專家們一起,在打造可靠可信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同時促進相關人文學科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支撐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

Q:如果把 AI 所帶來的美好未來看成一幅拼圖,那麼你認為負責任的 AI 和可持續發展應該在拼圖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石貝貝:我想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會是 AI 這幅圖畫中的基本「構圖」之所在,確保 AI 呈現的畫面是安全、可靠且穩定的。而可持續發展應是圖中的 「色彩」,讓 AI 系統的發展在不會對人類、環境和未來造成不可逆轉傷害的基礎上,豐富、真實地呈現人們心中最美的畫面。總之,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和可持續發展在 AI 美好的未來發展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負責任的 AI 和可持續發展共同實現,AI 給全球社會所帶來的美好未來才能真正到來。

Q:你有什麼業餘愛好,從中又收穫了什麼?

石貝貝:我最大的愛好是旅行。小時候,我就夢想環遊世界,想去親眼看看不同的山河湖海,體驗各異的風土人情。從小到大,我身邊的旅伴從父母,到朋友、伴侶、再到現在帶著家人和女兒,每次旅行無論是前期準備還是旅程結束後的回味,都是一段幸福的經歷。

旅行讓我收穫了很多新知識和新本領,這些收穫滋養了我多元的思維模式,讓我可以更好地面對生活與工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