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9、陶謙並非忠厚長者,他首先挑戰曹操

正史故事 發佈 2024-04-05T20:37:22.277269+00:00

#歷史開講#在《三國演義》中,陶謙被塑造成一個忠厚長者的形象,他原本想巴結討好曹操,不料他的部下貪財,殺害了曹操的父親,結果遭到曹操的瘋狂報復。然而,史書記載卻不是這樣。陶謙既有野心,又有能力,是當時很有實力的軍閥。

在《三國演義》中,陶謙被塑造成一個忠厚長者的形象,他原本想巴結討好曹操,不料他的部下貪財,殺害了曹操的父親,結果遭到曹操的瘋狂報復。然而,史書記載卻不是這樣。陶謙既有野心,又有能力,是當時很有實力的軍閥。陶謙與曹操屬於敵對陣營,是他首先向曹操發起了挑戰,而且曹操父親被害,他也逃脫不了干係。

《三國志》記載,陶謙是丹陽郡人,漢末群雄之一。陶謙從小好學,被推舉為茂才,入仕後在州郡任職,當過盧縣縣令和幽州刺史,後來被徵召入朝,擔任議郎,曾隨軍西征,討伐韓遂,立有戰功。

裴松之引用《吳書》記載說,陶謙少年喪父,無人管束,以性格放浪而聞名。在十四歲的時候,陶謙騎著竹馬,以布作為戰旗,與其他孩子模仿打仗玩耍。這個情景,恰巧被甘公看見。甘公當過蒼梧太守,是個名人,他見陶謙與眾不同,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甘公夫人不同意,甘公卻說:「這孩子十分奇特,將來必成大器。」

陶謙長大以後,胸有大志,性格剛直。他雖然名字叫陶謙,卻並不懂得謙讓。陶謙曾經擔任過司空張溫的參軍,張溫很器重陶謙,陶謙卻看不起張溫。有一次,陶謙在宴會上公開羞辱張溫,張溫大怒,隨即把陶謙貶到邊關。後來,在眾人勸說下,張溫消了火氣,把陶謙召了回來。陶謙回來的時候,張溫置辦酒宴,為他接風,並且親自在門口迎接,給足了陶謙面子。陶謙卻並不領情,昂首而入,對張溫正眼都不看一下。張溫可是陶謙的頂頭上司啊!可見陶謙的性格和為人,怎麼都算不上是忠厚長者。

公元188年,徐州、青州的黃巾軍勢力再起,攻打郡縣,聲勢浩大。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黃巾軍。陶謙到任以後,重用當地豪強,招募和訓練軍隊,很快打敗了黃巾軍,把他們趕出境外。當時,北面青州、西面袞州的黃巾軍都很活躍,連兗州刺史劉岱都被殺了,而徐州卻太平無事,黃巾軍不敢在徐州境內活動。青州、袞州、豫州的一些百姓,紛紛湧入徐州避難。可見,陶謙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徐州,也是東漢十三州之一,範圍大致在今江蘇省北部和山東省南部,與青州、袞州接壤,轄五個郡國、六十多個縣,治所在今山東郯城縣一帶。徐州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是個用武之地。陶謙精心治理徐州,他實行屯田制度,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不過,《三國志》說,陶謙背離正道,遠君子,近小人,刑法政事極不協調,善良之人很多受到迫害。

當聯軍舉兵討伐董卓的時候,陶謙不顧大義,擁兵自重,並不參與。相反,他頻頻向禍亂朝廷的權臣獻媚,與他們保持聯繫。陶謙派遣使者入京,獻上厚禮,表示效忠朝廷。誰都知道,此時的朝廷,是在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之下。於是,李傕以朝廷的名義,任命陶謙為徐州牧,封為溧陽侯,還特別授予他安東將軍的稱號,意思是說,東方之地,就由陶謙來安定了。所以,陶謙產生了獨霸東方的野心。

陶謙掌管徐州的時候,曹操還僅是一個小小的東郡太守,在北方地區,陶謙的勢力,只有占據冀州的袁紹能夠與他抗衡。所以,陶謙把袁紹當作最大的敵人,便與袁術、公孫瓚結為統一戰線。陶謙的野心是很明顯的,《三國志》說,當時有個叫闕宣的人,自稱天子,陶謙竟然與這個偽皇帝合作。可見,陶謙並不忠於漢室,而是另有打算。

公元193年春天,陶謙剛剛當上安東將軍,就迫不及待地舉兵攻打袞州,企圖霸占東方。陶謙是想乘曹操新入主袞州、立足未穩之際,向外擴張勢力。陶謙聯合自稱天子的闕宣,共同出兵,一舉攻占了袞州境內泰山郡的華縣、費縣,接著,又攻打任城。所以,按史書記載,不是曹操先去攻打徐州,而是陶謙首先向曹操挑戰的。

陶謙沒有想到,此時的曹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他雖然剛當上袞州牧不久,卻迅速收編了青州黃巾軍,手裡有了三十多萬精兵。曹操聽說陶謙來犯,立即率兵迎敵。青州兵剛剛歸附了曹操,急於表現,作戰如狼似虎,陶謙抵擋不住,一連丟失十幾座城池。陶謙無奈,只好退守老巢郯城,堅守不出。

由於曹操剛接手了袞州,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而且軍糧短缺,不能久戰,特別是曹操心裡很清楚,在當時情況下,是難以吞併徐州的,所以,在給了陶謙一個教訓以後,曹操就主動撤兵返回了。這是曹操第一次打徐州,實際上是自衛反擊。

就在這年的秋天,曹操的父親曹嵩,在去袞州的路上,被徐州方面殺害了。對此,《三國志》記載,是「為陶謙所害」。范曄的《後漢書》 記載得更清楚,說曹嵩路過泰山的時候,被陶謙得到了消息。當時陶謙剛被曹操打敗,心懷怨恨,便派輕騎兵追擊,把曹嵩以及隨從全部殺害了。

不過,也有史書有不同的說法。《吳書》記載說,曹嵩路過徐州的時候,陶謙派都尉張闓帶二百名士兵護送,張闓因貪圖曹嵩財物而將其殺害。《三國演義》為了塑造陶謙忠厚長者的形象,採用了這個說法。《吳書》的說法明顯不合情理,當時曹陶兩家處於敵對狀態,陶謙怎麼會派兵護送曹操父親呢?殺曹嵩倒符合情理。

曹操父親被殺,曹操豈能善罷甘休。這一次,曹操是下決心要消滅陶謙、吞併徐州了。為此,曹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第二年夏天,曹操做好了一切準備,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第二次攻打徐州。這一次,曹操是志在必得,大軍幾乎傾巢而動,只留陳宮、荀彧、程昱率少部分兵力留守後方。袁紹是曹操的盟友,也派出朱靈等幾名將領,率軍前去相助。

有意思的是,戰鬥結束以後,其他將領都回到袁紹那裡,朱靈卻說:「我見過的人多了,沒有一個像曹公這樣的。這麼賢明的君主被我遇上了,怎麼還能離開呢?」於是,朱靈率領手下士兵歸順了曹操,從此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最後官至後將軍,被封為高唐亭侯。

曹操率領兇悍的青州兵以及袁紹的援兵,攻城拔寨,勢如破竹,所向無敵,很快占領了徐州的大片土地。但是,青州兵軍紀不嚴,殺戮過重,受到人們譴責。《三國志》說,曹軍所經過的地方,大多數都遭到了屠殺。《後漢書》說,「共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不留,泗水為之斷流」。有的史書,甚至說曹操「屠城」。曹操被指責為奸雄,這是他的罪狀之一。

陶謙見形勢危急,急忙向他的盟友求救。陶謙與袁術、公孫瓚是一夥的,不過,這個時候,袁術已經被袁紹、劉表、曹操聯合起來打敗,逃到了揚州,鞭長莫及。陶謙只好向公孫瓚求救,公孫瓚派青州刺史田楷去救徐州。劉備當時任平原縣令,也隨田楷一同前去。

劉備在鎮壓黃巾起義時從軍,因功被任命為安喜縣尉,在鞭打督郵後棄官逃走,投靠了公孫瓚。劉備與公孫瓚都是盧植的學生,兩人交情深厚,公孫瓚讓劉備當了平原縣令。劉備曾經與田楷一起抵禦袁紹,這次又一塊去了徐州。

田楷、劉備雖然去救徐州,但兵力不多,陶謙反而給劉備增加了四千士兵。陶謙眼見大勢已去,日暮途窮,內心恐懼,打算逃回老家丹陽去。就在這關鍵時候,曹操卻突然撤兵回去了,陶謙僥倖逃過了一劫。

徐州雖然沒有被滅掉,但已經被曹操打得七零八落了。陶謙心力交瘁,不久病死,終年六十三歲。陶謙臨終前,把徐州託付給了劉備,從此,劉備開始顯現起來。《三國演義》寫了這一情節,與史書記載相符。

曹操在節節勝利,眼看徐州就要被收入囊中的時候,為什麼突然撤軍了呢?原來,是他的後院起了火,陳宮在後方叛亂了,他不得不回去平叛。

曹操雖然智謀過人,但這次陳宮叛亂,他卻是萬萬沒有想到的。陳宮反叛,勾結呂布,差點毀了曹操基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