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即將登陸澳洲

電商報 發佈 2024-04-05T21:41:37.158701+00:00

TEMU將在澳洲上線拼多多正在以「洲」為單位出海。3月6日,有消息稱拼多多跨境電商業務將於3月13日正式進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一消息已經過拼多多方面證實。

TEMU將在澳洲上線

拼多多正在以「洲」為單位出海。

3月6日,有消息稱拼多多跨境電商業務將於3月13日正式進入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一消息已經過拼多多方面證實。

拼多多跨境業務負責人表示,為了助力中國製造業一站銷全球,在TEMU正式登陸澳洲後,已在北美市場上線的國內製造業產品,也將同步進入澳洲市場。

同樣,在籌備澳洲市場期間,拼多多也將繼續向國內製造業的商家、企業、工廠全面開放,入駐TEMU的商家將享受0佣金、0保證金、流量資源等優惠和補貼政策。

此外,拼多多將為出海的企業提供倉儲、物流、售後等基礎設施服務,以及包括語言文化、法律援助在內的一體化出海解決方案,打通出海通道的同時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這對於正在出海的商家和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實際上,從去年9月TEMU進軍美國市場開始,商家們就已經感受到了拼多多做跨境業務的決心。畢竟它只用了一個多月,就成為了北美購物類APP排行榜的第一名、超過了亞馬遜、SHEIN等前輩,一鳴驚人。

2022年12月,TEMU在美國的下載量突破千萬,並成為當月美國下載量最高的App,至今仍在霸榜。2023年1月,拼多多乘勝追擊,在加拿大開設站點。拼多多展現出的巨大商業潛力,給了入駐的跨境商家很大信心。

拼多多的攻勢不止如此,2023年2月,拼多多繼續加碼跨境業務,花2400萬美元在「超級碗」投放了長達60秒的廣告。要知道,「超級碗」作為頂流賽事是相當於美國春晚的存在,此前的廣告主都是麥當勞、百威、可口可樂等老牌巨頭,而拼多多的入局,不得不令人感嘆其「財大氣粗」。

更可怕的是,現在的TEMU還不是「完全體」,拼多多在國內使用的社交電商玩法「砍一刀」並沒有移植到TEMU身上。拼多多跨境電商的前景,似乎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廣闊。

不一樣的大洲,一樣的人性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拼多多在北美一往無前的打法,在澳洲也同樣管用嗎?

通過觀察拼多多在美國的打法,我們可以看出TEMU成功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低價。拼多多在美國復刻了和國內一樣的低價路線,甚至可能比國內更狠。對於每個新註冊的用戶,TEMU都會自動送出3張7折的優惠券,可以用於全場商品。在部分活動期間,TEMU甚至是全場包郵的,這對於其他平台的用戶來說想都不敢想。

拼多多低價戰術的效果就是大量的成交訂單。比如上線三個月,拼多多上銷量最高的耳機已經賣出了10萬多件,售價只有8.49美元。雖然評論區充斥著對質量問題的控訴,但這並不妨礙用戶瘋狂「剁手」,畢竟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第二,廣告。拼多多在廣告營銷上採取了一種看似笨拙卻實際有效的手段。縱觀拼多多在海外投放的短視頻廣告,幾乎和我們平時在抖音上看到的差不多,不僅拍攝手法粗糙,連口音都不太地道,甚至「超級碗」上投放的廣告都帶著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

但簡陋的形式,恰恰是TEMU火起來的原因。很多消費者都對低價商品有一種天然的不信任感,如果用精緻的廣告則會放大這種感覺,反倒是粗糙的廣告更貼近用戶,讓平台調性和「低價」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建立用戶心智。

第三,售後。和國內的「七天無理由」不同,TEMU的免費退貨時間被延長到了90天,贏得用戶一陣好評。相比之下,亞馬遜的退貨期限是30天,SHEIN是45天。

拼多多的這「三板斧」,無疑都砸中了用戶的痛點,其背後則是人性的弱點。無論是貪婪還是節儉,低價永遠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出於對陌生事物的恐懼,人們更傾向於購買熟悉的產品,哪怕只是廣告裡常見到的;規避風險則是人的本能,因此「反悔期」更長的平台更能給人以安全感。

雖然北美和澳洲中間隔了一個太平洋,但人性都是一樣的,而收入不高的群體總是占了社會的多數,所以在美國受歡迎的TEMU在澳洲理應同樣吃得開。

不過,拼多多的出海也不可能永遠是一帆風順的,其至少面臨兩個問題。

一方面,拼多多的跨境業務面臨著政策壓力。便宜的商品的確有市場,但如果太便宜了,卻可能會被反傾銷政策阻攔。亞馬遜等美國企業沒有這個顧慮,但作為外來者的TEMU就不一定了。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跨境業務面臨著盈利壓力。TEMU之所以能如此低價,不僅是因為平台給出了補貼,更是因為壓低了供應商的價格。在一定時間內「買量」確實有用,但如果長期無法使商家盈利,平台可能面臨著入不敷出的境地,畢竟廣告投放可是實打實的「燒錢」。

總之,開闢新戰場對拼多多並不是難事,難的是取得這場仗的最終勝利。

電商出海正當時

不管拼多多的跨境生意能不能做成,其「出海」本身對中國電商整體來說就是一件好事。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國內電商市場已趨近飽和,巨頭們不再研究如何把市場的蛋糕做大,而是總想著如何搶奪別人手裡的蛋糕,增量市場正逐漸變成存量市場。

雖然近年來內容電商越來越火,但本質上它還是縮短鏈路+薄利多銷那一套,並非什麼靈丹妙藥。最近電商價格戰又有了抬頭的跡象,更加印證著平台間的內耗正在加劇。

在這個環境下,電商出海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只有賺外國人口袋裡的錢,才能真正把蛋糕做大,擺脫無休止的內卷。當然,除了拼多多,阿里、京東、抖音等大平台都在做,只是生意做得還不夠大,希望能加大力度。

這兩年人們總熱衷於討論「文化輸出」,其實最好的文化輸出方式是商品輸出。當他們穿著中國牌子的衣服、用著中國牌子的手機時,他們才會覺得看中國的電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時勢造英雄,電商出海正當時。

作者 | 風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