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成式AI遇見醫療保健

至頂科技 發佈 2024-04-05T22:16:23.581514+00:00

雖然其蘊藏的能量巨大,但我們仍須認真分析最佳應用場景才能為其找到理想的施展平台。醫療保健尤其如此——作為一個向來以變化緩慢著稱的領域,任何新興技術的草率部署都有可能引發巨大風險。大家可能還記得前幾年廣受關注的IBM Watson,曾經號稱能診斷複雜的癌症,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雖然其蘊藏的能量巨大,但我們仍須認真分析最佳應用場景才能為其找到理想的施展平台。醫療保健尤其如此——作為一個向來以變化緩慢著稱的領域,任何新興技術的草率部署都有可能引發巨大風險。大家可能還記得前幾年廣受關注的IBM Watson,曾經號稱能診斷複雜的癌症,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最終,藍色巨人在去年將其低價賣出。

所以在醫療保健方面,我們不妨以一種簡單的五步走方法,評估生成式AI能夠為其做出哪些貢獻:

1. 從技術能夠協助解決的問題入手,搞清楚生成式AI擅長做什麼。

2. 搜索存在這些問題的整體領域。

3. 理解在核心用例中使用生成式AI的動機和障礙,包括在接受新方案前人們需要放棄哪些舊辦法。

4. 圍繞業務動態做優先級評估。

5. 廣泛了解建立完整解決方案的必要因素,包括技術、工作流諮詢、患者教育等。

要將這套方法應用到醫療保健領域,首先需要明確我們的評估對象——不是能解釋醫學影像或人口健康數據集的深度學習。這些工作已經在進行當中。另外,我們考慮的也不是AI在特定場景下的簡單應用,比如診斷預約。這裡的關注點只有一個,生成式AI與新興醫療保健服務。

首先,生成式AI能幫助解決哪些問題?答案很多,但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可以專注於其中四點:1)解釋非結構化數據;2)以連貫的方式解釋數據;3)讓人們參與對話;4)產生新的想法。

第二,這些問題分別對應哪些整體領域?從以上四點出發,我們可以對應出以下示例:

1) 解釋非結構化數據:總結電子病歷中診斷說明所表達的關鍵事實,要求醫療保險公司提供預授權,並在臨床試驗數據中提取模式,例如在患者上報的結果或治療無效者中找到共性。

2) 以連貫方式解釋數據:為醫療保險公司提供客戶服務、診斷和制定治療計劃。

3) 讓人們參與對話:獲取篩查數據(例如,患者在家中感覺安全嗎?)並為敏感度較低的健康問題提供談話治療。

4) 產生新想法:使用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數據集,發現新的有效成分和現有療法的某些新療效。

第三,採用新技術的動機和障礙有哪些。這個問題很可能直接決定某些用例能否實際落地。例如,在生成式AI獲得FDA批准成為醫療設備之前,任何企業不得藉助AI為美國患者提供明確的診斷或制定治療計劃。然而,未來的市場前景可能發生變化。考慮到很多臨床醫生已經被患者需求壓得不堪重負,也許適當放寬監管要求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另外,這部分分析還有助於發現適合快速創新的領域(依賴性低、需求高、風險/轉換成本低的領域)。例如,原本自費的談話療法現在就有望用AI代勞。

第四,根據業務動態確定不同市場的落地優先級。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本文無法深入討論。但概括來講,我們可以通過個體/規模經濟、市場渠道、銷售流程和競爭強度等因素做出判斷。

最後,廣泛審視完整的解決方案。很少有哪種新技術能像生成式AI這樣,有望徹底改變人們的長期工作實踐。例如,生成式AI的廣泛普及可能要求對客戶做相應培訓,並建立起互補產品的生態系統。另外,當競爭對手模仿某些底層醫療技術時,生成式AI還有助於在市場上做產品區分。

總之,如果大家身在醫療保健或生命科學行業,不妨嘗試各種方式探索生成式AI的價值。而且與其單從技術入手,不妨關鍵由此帶來的整體挑戰,宏觀思考我們真正需要怎樣的解決方案。之後再據此研究實現方法,看看除了生成式AI之外,有沒有哪些門檻更低的成熟方案也能帶來類似的效果。

在醫療保健領域,企業級生成式AI正面臨著一片廣闊的藍海。而前面提到的五步走方法論,足以表明其中蘊藏的豐富機遇。因此即使是在醫療保健這樣一個向來保守的行業,顛覆性的變革也將很快出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