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群和學齡兒童都適用,南卡護眼檯燈L1 Pro開箱

數玩工場 發佈 2024-04-05T23:00:12.966376+00:00

中學時代你在書桌前寫作業,大學時代你在期末周看文獻、趕論文,工作以後你在深夜趕PPT,無論哪一種場景,都離不開檯燈的幫助。檯燈作為一種適合人眼讀寫的光源,在人類知識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國家衛健委相關數據,2020年全國青少年兒童總近視率為52.

中學時代你在書桌前寫作業,大學時代你在期末周看文獻、趕論文,工作以後你在深夜趕PPT,無論哪一種場景,都離不開檯燈的幫助。檯燈作為一種適合人眼讀寫的光源,在人類知識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國家衛健委相關數據,2020年全國青少年兒童總近視率為52.7%,其中6歲兒童近視率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檯燈作為影響視力的照明工具選擇就越來越重要了。


本文開箱分享的南卡護眼檯燈L1 Pro整體上使用了白色塗層,外形很簡潔,搭配辦公家居場景也不會看起來突兀。髒了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到,方便清潔。

整燈採用環保綠色烤漆,安全無化學危害。做工很精緻,銜接處嚴絲合縫,觸感介於光滑與磨砂之間,很有質感。


三軸鋁合金燈臂的設計,可以讓檯燈高度、角度自由調節,俯仰開合能到180度,高度最高能到80cm,適應各種大小空間的使用。而且調節的阻尼感也不錯,不存在松松垮垮的情況。


檯燈內置168顆側發光燈珠,搭配2000萬納米級導光點,官方宣稱能達到99.8%的高度還原太陽自然光,這個參數可以說是護眼檯燈里的佼佼者。而且還有RG0級別的無藍光,以及無頻閃認證,自然全光譜,最大程度地呈現健康光源,達到護眼的目的。

這種配置下,南卡護眼檯燈L1 Pro的照度達到452Lux,實現了遠高國AA標準要求--護眼光覆蓋面積為國AA要求的2.1倍,滿足【兒童近視防控】全部要求。


顯色指數指的是光源下物體本體顏色的還原程度,越接近100越好,用RA值表示。

這款檯燈達到了RA98,真正意義上的高顯色指數,保證燈光下看到的東西顏色更真實,維持辨色能力,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這也是我入手這個檯燈的關鍵原因。


南卡護眼檯燈L1 Pro支持觸控調整亮度,只需要在底座的燈條處左右划動就可以實現無極調光,直觀明了。包括開關、智能調光等其他功能都在上面,觸控靈敏,交互體驗很好。


免觸碰、入座自動開關燈的設計十分人性化,開啟後,人到座位自動感應亮燈,有時候離開了忘記關燈,檯燈也會感應到,在你離座5分鐘後自動熄滅,還能幫你省一些電,這個功能帶來的體驗可真是太舒服了。

孩子在家上一天網課,或者大人居家辦公,有時候會時間跨度比較長.早上開始,一轉眼就太陽落山了,這個過程中,如果用其他檯燈,自己不去主動調節的話,那檯燈大概率會長時間保持一個亮度不變,但是環境光是隨著太陽不斷變化的,這樣很可能會導致眼睛乾澀、疲勞。

南卡護眼檯燈L1 Pro採用的二代南卡PE自適應智能調光技術,就能根據場景自適應ai調光,高頻率的每秒100次檢測,保證檯燈亮度實時變化,原理類似於手機的自適應刷新率。


針對這種從早到晚的場景,南卡護眼檯燈L1 Pro還有自然光生物算法,模擬日升日落的自然光變化,讓你一天的學習或者工作保持專注,據說還能減少大約38%的用眼疲勞。

對於學習和工作,這台檯燈還有一些別出心裁的設計。普通檯燈的燈光下照射範圍有限,手部重影不可避免的出現在牆壁的暗處,讓人看起來很不舒服。而南卡護眼檯燈L1 Pro有多層光源的照射,開啟向上發光後,燈光補償暗處,打造立體護眼光,就能有效減少手部重影,不光能提升專注力,還能減少視覺疲勞。


最後說一個我特別喜歡的定時休息提醒功能,分為20分鐘和45分鐘兩個檔位。20分鐘檔適合專心工作完成一個任務,時間一到就短暫休息三五分鐘,對工作效率提升有很大幫助。45分鐘檔恰好是一個課時的時間,適合網課學習。這種主動式的放鬆對於眼睛的保護效果比被動式護眼更加顯著,兩種方式共同作用,既能保護眼睛健康,又能勞逸結合。


總結

南卡護眼檯燈L1 Pro無論是外觀、配置還是使用體驗,各方面都做到了無懈可擊,沒有短板。作為一款搭載了許多功能的護眼檯燈,它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適合各種各樣的場景使用。


給孩子用,它能有效地保護眼睛,儘可能地防止近視,培養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習慣;給大人用,它是工作利器,自適應調節燈光緩解疲勞,感應式開關燈也十分方便。


1600塊的檯燈,很多人可能會無法接受。但是在使用後,我確實能感受到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孩子在成長期的時候眼睛十分脆弱,不小心用眼導致近視升高,會產生一生的影響。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多花錢買好的檯燈,直接一步到位,我覺得是值得的,況且它也能給家裡的上班族使用。

如果你還是覺得沒必要花這麼多買個檯燈,也請不要隨便買個幾十塊的檯燈敷衍了事,它可以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墊腳石,但也請不要讓它變成健康路上的絆腳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