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民工總量過千萬,怎麼看?

掌上春城 發佈 2024-04-06T02:13:51.785538+00:00

3月6日,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雲南全省農民工總量達到1010.6萬人,比上年增加46.5萬人,增長4.8%,增幅高出全國3.7個百分點。

3月6日,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雲南全省農民工總量達到1010.6萬人,比上年增加46.5萬人,增長4.8%,增幅高出全國3.7個百分點。

農民工是我國勞動市場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變量之一,其總量及結構的邊際變化對未來有著深遠影響。

從全國範圍來看,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民工總量增速於2010年上升至6%左右的最高點,此後一路緩慢下行,2018—2019年已降至1%以下。2020年受疫情影響,更出現了近兩個百分點的負增長。雖然在多方努力下2022年情況有所改善,但全國農民工總量同比增長仍然只有1.1%。

鑑於以上數據,有關專家認為,中國勞動力市場已經度過了供給充沛,價格低廉的時期,即將迎來勞動力供給從過剩變為短缺的「劉易斯拐點」。

在這一大背景下,雲南農民工總量以4.8%的高增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也就更加值得關注。這一數字、不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近年來雲南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發展的高昂勢頭,預示出邊疆省份未來發展的可期前景;同時也體現出了雲南在發展新階段對於全國勞動力市場的獨特價值。

是否可以這樣推論,在高增長率下不斷壯大的雲南農民工隊伍,將成為中國勞動力供給(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力供給)的重要補充來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農民工總量增速與全國趨勢的「背道而馳」,將進一步增加雲南在勞動力供給的價格優勢,促進雲南成為勞動力供給的「成本凹地」,對雲南招商引資、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等各項工作產生重要積極作用。大量農民工離開本土,前往經濟較發達地區務工,不但增加了收入、開闊了眼界、鍛鍊了能力,也為我省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進一步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難得的人才準備。

以高增速實現全省農民工總量過千萬,信號積極、影響深遠。但也要看到,這一有益趨勢的形成,得益於全省上下堅持將穩就業、保就業擺在首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下大力氣做好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出台一系列助企紓困、援企穩崗幫扶政策措施,推動農村勞動力有序有效轉移的艱苦努力。要保持住這一有益趨勢,讓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讓廣大農民工群體在非農就業市場中得到切實收益,許多工作仍然需要持續做功用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根據農民工特點和條件,結合城市重點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要,加強針對性培訓,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素養,通過針對培訓讓農民工有一技之長。

要進一步加大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政策力度,為農民工就業創造更多的崗位。拓寬農民工創業空間,充分給予他們創業的平台和資金上的支持,進一步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在供需精準對接方面下功夫,以勞務品牌為載體,用好短視頻直播帶崗等新形態新場景,多渠道促進農民工就業,通過精準服務讓農民工有用武之地。

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安心幹活,完善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尤為必要。在就業過程中,需要進一步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實現務工人員與城市戶口「同工同酬」。還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同步推進進城的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強住房、子女教育、公共醫療、社會保險等保障力度,讓他們在城市能留得下、過得好,通過兜底保障讓農民工無後顧之憂。

昆明日報評論員

責編:張曦

編審:吳晨萍

終審:周健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