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印度「入群」,同意提供尖端軍事技術,中印邊境局勢恐將生變

田柳talk 發佈 2024-04-06T02:33:47.797995+00:00

過去的這一個月,從慕尼黑安全會議到G20財長會和外長會,美國都釋放出了非常危險的訊號,即不再滿足於在自己的發達國家小團體內部「拉幫結派」,而是要把更多發展中國家也拉入局,來鞏固自己霸權國家的地位。

過去的這一個月,從慕尼黑安全會議到G20財長會和外長會,美國都釋放出了非常危險的訊號,即不再滿足於在自己的發達國家小團體內部「拉幫結派」,而是要把更多發展中國家也拉入局,來鞏固自己霸權國家的地位。

其中,被美國重點拉攏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就是印度。美國對印度的拉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找印度「拉小群」,一個是加大對印度的軍售力度。

近幾年,為了對抗中國,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建了很多包括印度的「小群」。印度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一員,在西亞,還被拉進了美國,以色列,阿聯以及印度組成的「西亞四方會談」。

今年年初,美國又和印度一起提出了一份「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主旨是扶持印度的半導體產業,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地位。在軍售方面,美國也開始給印度更多的優惠。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不過由於歷史因素,印度比較偏向於購買俄羅斯產武器裝備,而且這個國家獨立性非常強,對於美國來說很不好控制。

根據美國媒體的統計,從2017年開始的五年間,印度購買的「萬國牌」武器中,近5成來自俄羅斯,近3成來自法國,只有大約1成來自美國。但最近幾年,美國不但擴大了對印度的軍售規模,而且還放寬了不少技術限制。

比如,最近有美媒爆料,美國決定做出讓步,不僅會出售MQ-9B「海上衛士」武裝無人機,並且還會分享一些有關的技術。美印之間圍繞MQ-9B展開的這場拉鋸戰,其實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就性能來說,MQ-9B和中國自主研發的翼龍-3相當,特點是航程長、載荷大,留空時間有數十個小時,能夠承擔「全天候」的監視任務。因此,雖然沒有對地攻擊模塊,但也是非常理想的「」空中偵察兵:。

並且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印度無人機技術全面落後於中國。因此,從美國購買MQ-9B,被印度視為自己「平衡」在喜馬拉雅山區實控線兩側中印空中力量的關鍵一步。美國看準了這一點,在2021年印度提出採購意向之後,開出了1億美元1架的價格,而且在技術上拒絕印度插手。

MQ-9B的造價只有3000萬美元,美國這樣獅子大開口,還不願意分享一點技術,讓印度無法接受,採購合同因此擱置了一年多。不過,最近幾個月,事情出現了轉機。

根據美媒的說法,生產MQ-9B的通用原子公司似乎在技術轉讓上做出了一定讓步,同意和印度的巴拉特鍛造公司合作生產一些零部件,同時。MQ-9B的修理和維護工作,也被交給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因此,印度和美國可能將會在未來一兩個月之內正式簽署採購合同。

當然,就算印度買了MQ-9B,在無人機領域,和能夠「自產自銷」的中國相比,也有著無法彌補的差距。這幾十台「海上衛士」最大的作用,應該就是讓印度媒體寫出幾篇「我們也能在喜馬拉雅山區用無人機巡邏」的報導了。

而且印度的航空以及電子技術水平,也讓人為這批「海上衛士」的命運捏了把汗。更不要說這批無人機還是交給「大名鼎鼎」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負責維修保養,這家公司可是令印軍飛行員唯恐避之不及的「寡婦製造者」。

印度空軍被世界戲稱為「墜機專業戶」,而絕大部分印軍墜機事件都跟這家公司有關聯,這就更加讓人懷疑這批無人機最後能剩下多少架可以完好無損地參與邊境巡邏。

所以在這場採購中,印度買了什麼並不重要,反正對我國難以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但是美國選擇向印度轉讓先進無人機相關技術的這個動作,非常耐人尋味。畢竟,連美國的「五眼」盟友澳大利亞,買一架MQ-9B都要花1.37億美元。

印度並非「五眼聯盟」和「北約」的一員,能夠拿到這個待遇,證明美國正打算進一步提高拉攏印度的籌碼。美國的這種做法,和當前的國際形勢有很大關係: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全球事務的話語權正在越來越多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手中轉移。

這一點,在最近一年圍繞俄烏衝突的爭議中表現得尤其明顯。由於發展中國家集體拒絕選邊站隊,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始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數據,2023年,俄羅斯的經濟將恢復正增長。

到2024年,增長率還會達到2%以上,比美國、德國和英國都要高。由此可見,如果爭取不到發展中國家的支持,美西方制裁一個俄羅斯都已經力不從心,更不要提對付中國了。

所以,如何爭取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逐漸成為了以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關心的議題。今年慕安會上,美歐如何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罕見地成為了討論的重點。印度,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美國展現自己「拉攏」姿態的看板。

不過,現在的美國和歐洲,顯然還沒擺正自己的位置,改不掉居高臨下、對其他國家指指點點的毛病,因此拉攏的效果非常有限。即使是得到了最多好處的印度,也不願意事事配合它們。

比如,今年G20的外長會和財長會上,因為美國堅持要參會的發展中國家就烏克蘭危機「選邊站隊」,觸犯了眾怒,最後兩場會都連聯合聲明都沒發出來,只能由東道主印度出面「圓場」,發了一份主席聲明。

美國的這種做法,讓印度非常難堪。今年的G20,印度作為主辦方,本來想好好宣傳一下自己的,沒想到美國完全不給面子。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莫迪在視頻講話里,直接點名批評,說「任何團體都不可以宣稱自己占據了全球領導地位」,指責「某些國家」已經讓多邊主義體系陷入了危機。

事後,不少美西方媒體都嘗試「打補丁」,想要把莫迪的批評甩鍋給中國和俄羅斯,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哪些國家在這幾年對外宣傳時,最愛用 「全球領導力」這個詞。

而且只要長期跟蹤關注國際新聞就能了解到,中國和俄羅斯其實一直都在大力宣揚多邊主義,莫迪這麼說顯然不可能是針對中俄事實上。

就在不久前,美國駐華大使剛剛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竟然大言不慚地要求中國「承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還稱美國「比十年前更強大」。所以莫迪總理這番話是說給誰聽的,結合這些事例來看就一目了然了。

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本來生存環境就天差地別,美國一旦沒錢了,可以發動金融霸權滿世界「割韭菜」,試問哪個發展中國家有這個本事?生存環境決定行為邏輯,美國總是把自己的那一套強加到別國頭上,當然會出現「消化不良」。

而且現在全球好不容易稍微擺脫了一點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家都準備好好補一補經濟,結果美國拉著一票西方盟友,要挾其他國家要求先解決他們所謂的「安全問題」,而且還不打算「付錢」。

但凡美國能夠落實一些他們曾經做出的經濟援助承諾,事情就不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但美國仗著自己的霸權地位,只知道發號施令,時不時也給些小恩小惠,但從不幫助解決他國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這說到底就是一種傲慢。

美國一天不改正自己的霸權主義思維,就一天沒辦法爭取到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國與國之間的合縱連橫,本質都是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服務的。美國和中國這些年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世界人民心裡有有一桿秤。

一個一心沉迷於大國爭霸,不顧發展中國家死活的「超級大國」,和長期致力於勸談促和、共同發展、平等互利的中國,哪一個是更好的合作夥伴,不言而喻。在發展中國家裡,即使是和中國之間屢屢出現摩擦的印度,都不願意被綁上美國的戰車,更不要提其他國家了。美國越是蠻橫、越是急切,就越容易適得其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