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進行的商品貿易,主要以棉花為例

扶蘇談史v 發佈 2024-04-06T02:45:39.367064+00:00

#歷史開講#孟加拉地區一直以來經濟上自給自足,雖然與地區外有商品貿易往來,但只占孟加拉貿易的很小一部分。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剛剛進入孟加拉時,商品貿易的收入微乎其微。隨著英國的發展以及公司在孟加拉地區政治、經濟的深入,商品貿易額也不斷上升。

孟加拉地區一直以來經濟上自給自足,雖然與地區外有商品貿易往來,但只占孟加拉貿易的很小一部分。

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剛剛進入孟加拉時,商品貿易的收入微乎其微。隨著英國的發展以及公司在孟加拉地區政治、經濟的深入,商品貿易額也不斷上升。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進行的商品貿易主要以棉花、生絲、靛青、煤、硝石等原料為主,之所以產生這個特點是因為幾個原因:第一是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工業資本統治階段。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這時的工業資本剝削與以往的商業資本不同,要求有廣闊的市場來銷售其大工業產品,還要求有充足的原料供給,以便能更好地發展本國工業。

所以英國在這個階段內,希望把印度變成英國商品的市場和原料產地。孟加拉作為公司統治最久的印度地區,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淪為英國的市場和原料產地。雖然孟加拉也有自己的工業,但在與英國大工業產品競爭時衰落了。

以棉布為例,在19世紀的前十年間,孟加拉布匹的訂貨單迅速減少,從1803年至1804年的660萬盧比貿易額下降到1813年的200萬盧比貿易額。其中,平紋細布貿易受到的打擊最大。在1803年,平紋細布的訂購量約為16萬件;到1813年,訂單量僅有1萬件左右了。出現上述現象是因為英國大工業的產品質優價廉,不怕競爭。

孟加拉棉布不僅在孟加拉外競爭不過英國棉布,而且在孟加拉內也無法與英國棉布競爭,越來越多的孟加拉人開始購買英國機織棉布,這就直接導致孟加拉無人再繼續紡線織布,所以孟加拉的棉布生意一降再降,以致只能出口棉花來換取回報。除農產品外還,增加了礦業的開採。

孟加拉作為典型的農業地區,本對自然能源無所需求,但伴隨著英國的需要,部分能源礦產開始了開採。例如煤的開採,它開始於1814年左右,到1825年才大量開採,導致這時孟加拉的布爾德萬縣出現一些了大煤礦。

到1832年時,孟加拉煤的產量可達到1.4萬至1.5噸。一方面,英國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獲取已有原材料,另一方面,英國通過公司獲取孟加拉尚未開發的原材料。孟加拉在這段時期成為了英國的消費市場和原料產地,這一過程中公司打壓了孟加拉當地的手工業,貿易商品就逐漸以原料商品為主了。

第二是因為孟加拉部分農業原料利潤豐厚。除小麥、水稻、棉花等常規農業作物外,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發現了其他經濟作物獨有的商機。首先是靛青的種植。之前在孟加拉並沒有大規模種植靛青的傳統,靛青貿易之所以在孟加拉驟然興盛,是由於聖多明各的毀滅。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幾乎全世界都靠聖多明各供應靛青。自從當地黑人起義以後,連一磅靛青都不生產了。英國此時正處於紡織業快速發展的階段,染布是必要工序,靛青作為一種染色原料,因此被公司重視並快速發展起來。東印度公司自此開始,加速了靛青商品化發展。

孟加拉輸出靛青是從1790年左右開始的。之後的幾年裡出口大大增加,最終壓倒別處生產的靛青。種植靛青多在達卡到德里一帶地方,出口額達九百萬磅。英國種植商每年付出的地租和工資總計為168萬英鎊,運到加爾各答的靛青總值是約240萬英鎊,運到英國則值360萬英鎊。

而且在孟加拉從事靛青種植的英國人約在五百人至一千人之間:他們大多數沒有從英國帶來任何資本,而是從加爾各答的印度人,或從東印度公司的英國職員,或從代理處借取貸款,然後開辦商館。這樣一來靛青種植就變成了無本萬利,謀求利潤的良好差事,所以靛青這種原料成為了貿易商品。

其次是的種植違禁品。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沒有開展貿易之前,對中國一直是貿易逆差。公司從中國進口最大宗的商品是茶葉,176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廣州運出262.5萬磅的茶葉,到1800年,英國從中國進口茶葉達2300萬磅。英國東印度公司職員在東南亞貿易時,發現華人很容易對其上癮,便發現了商機。孟加拉是印度的產地,公司進入孟加拉後,為了扭轉與中國的貿易差,開始向中國走私商品。

1773年時,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了專賣權,1797年又壟斷了其製造權。貿易給英國東印度公司帶來了高額的利潤,貿易便開始發展起來。據統計,1823年至1831年間,中國人每年耗費1700萬兩銀子,到1831年至1834年間,每年耗銀增至2000多萬兩。公司為了謀求此高額的利潤,鼓勵孟加拉人種植,並給予貸款。除靛青外,孟加拉還有菸草、咖啡等高附加值作物,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從這些經濟作物中謀求高利潤,便加大種植力度,所以這些農業原料成為了英國東印度公司主要的貿易商品。

第三是孟加拉的物產豐腴。孟加拉作為一個資源豐富的區域,自古以來就在與其他地區交換著原材料。稻米早在孟加拉古代就作為一種商品被出口,靛青在莫臥兒時期就成為了出口商品,但數量不多。在孟加拉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就是棉花、生絲、黃麻等原料商品。為了滿足普遍製造棉織品和絲織品的需要,孟加拉的某些地區廣泛種植棉花和生產生絲,這就為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入孟加拉發展原材料貿易奠定了基礎。

以生絲為例,北印度不盛行養蠶,養蠶業主要是在孟加拉。當公司進入孟加拉後,便接管了這一貿易,並將其商業化。公司在孟加拉設置了近十二處商務駐紮官駐紮地和十一到十二座繅絲廠,負責收購蠶繭和生產生絲,之後將其銷售。在1817年至181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銷往英國的生絲額從約94萬盧比上漲到479萬盧比,從1823年至1828年,運往英國的生絲增加了35.2%。正是原有孟加拉的物產,為公司的貿易發展指定了方向。

由上可知,在1793年至1833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英國資本主義的變動將孟加拉變成其市場和原料地,無論是農產品還是礦業產品,都在這一時期公司的鼓勵下得到了發展,加大了孟加拉的原材料貿易。

此間由於靛青等部分農產品可謀求高利潤,遂公司進一步擴大了孟加拉原材料貿易的種類。同時,孟加拉自古以來就物產豐富,與其他地區的貿易也以農產品材料為主,這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進行原材料貿易奠定了基礎。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貿易以原材料貿易為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