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甩鍋!美國向烏援助坦克,稱是被德國脅迫,德國:絕無此事

朝子亥 發佈 2024-04-06T05:59:50.569687+00:00

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多是防禦性武器,如今開始提供主戰坦克,無疑是嫌俄烏打得還不夠熱鬧,來個火上澆油。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向烏克蘭援助M1主戰坦克,一時間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多是防禦性武器,如今開始提供主戰坦克,無疑是嫌俄烏打得還不夠熱鬧,來個火上澆油。

為了平息此舉引起的輿論風波,美國政府也出面回應,稱美國也不想援助坦克,只是迫於德國的要求,為了「同盟關係」才不得不同意。照美國的說法,原來幕後黑手竟然是德國,而美國是被脅迫的對象。這可真是一件稀罕事,世界老大美國也有這麼憋屈的時候了?

得知此事的德國立馬出言反駁。美國和德國這對盟友為全世界演了一出互相甩鍋的精彩好戲。

一、互相甩鍋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西方給烏克蘭新一輪的軍援說起。時間進入2023年,俄烏衝突打了一年進入僵持階段,原本人們預想的俄軍一星期踏平基輔、活捉澤連斯基戲碼沒有上演,反而俄軍暴露出了它外強中乾的真相,讓俄粉直呼「夢碎」。

當然普京統治下的俄羅斯外強中乾這件事,是客觀事實,畢竟以普京為首的俄羅斯資產階級寡頭,除了剝削本國底層民眾和出賣國有資源之外,也走不出什麼新路子來。靠著豐富的能源儲量給俄羅斯續了三十年命的遠東地區,可是沙俄從中國手中奪走的,不知道俄粉對此事怎麼看。而那句給普京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更是成為了笑話。

至於另一端的烏克蘭,反而通過這次衝突打出了自己的價值,贏得了歐美政客們的青睞。如今的俄烏衝突已經成為僵持焦灼的戰爭泥潭。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國家不再局限於援助烏克蘭防禦性武器,開始提供坦克等重型武器,至於歐洲的能源危機,那就只能先苦一苦歐洲的老百姓,好讓戰爭繼續延續下去。

2月7日,德國國防部發表聲明稱,德國、丹麥、荷蘭將向烏克蘭提供「豹1」A5型坦克,預計烏克蘭將收到100輛該型號的坦克,一個飄揚著各國旗幟的援烏坦克聯盟出現在歐洲地平線上。除了這一型號的坦克,西方援助烏克蘭的坦克還有德國的「豹2」,美國的M1等主戰坦克。收到西方援助的烏克蘭則表示,等到這批重型武器抵達烏克蘭之後,就對俄羅斯發動「大規模反擊行動」,絕不讓西方國家的錢白花,怎麼著也能聽個響兒。

但就在「坦克聯盟」建成之後,它們內部卻發生了內訌。對於是誰提議向烏克蘭援助坦克這件事上,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美國,可美國這次卻跳出來稱自己也是被迫的。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向媒體披露稱,拜登同意援烏坦克,其實是受到德國人的脅迫

「德國人告訴拜登,他們不準備向烏克蘭提供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除非美國也同意提供美國的M1主戰坦克」。

按照沙利文的說法,其實烏克蘭只需要豹2,對於美國的M1根本不需要,可是德國卻死活要和美國捆綁,美國不提供M1,那麼德國也不提供豹2。拜登在權衡利弊之後,為了整個聯盟的團結,確保烏克蘭拿到它想要的東西,就讓美國來當這個冤大頭吧,於是咬咬牙表示了同意。

「德國你們現在提供豹2吧,M1我未來會提供。」

「大度」的美國不在乎幾輛M1坦克,它在乎的是西方世界的「團結」。得知消息的德國直接懵了,這麼一大口黑鍋扣在德國人頭上,美國你也太卑鄙了。從德國的視角來看,明明是美國一再施壓,要求德國向烏克蘭提供豹2坦克,德國同意了。怎麼到了美國人口中,變成了他們做出了巨大犧牲一般。

對於沙利文的說法,德國發言人也做出了回應,表示援助豹2和M1掛鈎的事情,是「沒有的事,從沒有過將完成一件事作為另一件事發生的前提的建議或要求」

從美國和德國互相甩鍋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西方國家也不是鐵板一塊,它們之所以能夠集結在一起,只是因為暫時有著共同的利益聯繫。譬如德國,就可謂是歐洲的日本。

二、利益牽絆

二戰後德國的命運,和日本頗有些相似,要說起歐洲各國里,誰最受制於美國,那麼一定非德國莫屬。無他,德國境內有著大量的駐德美軍,而這是二戰後美國駐紮在西歐人數最多的一支軍隊,分布在曾經的西德地區。

駐德美軍的誕生還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說起。作為挑起一戰、二戰的主謀,德國受到的懲罰不可謂不慘重。為了削弱德國的力量,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規定,剝奪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並划走它重要的工業區,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16%的煤產地和半數的鋼鐵工業。同時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同時德國還承擔著巨額的戰爭賠償。

可以說一戰後德國把辛辛苦苦三十年所擴張的成果全都吐了出來,這也在德國人心中埋下了復仇的種子。無怪乎當時的有識之士發出預警,稱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戰。

這種嚴重遏制德國經濟發展的懲罰,也為二戰的爆發點燃了一根引線。戰後虛弱的德國剛開始還按照條約償還著一部分戰爭賠款,其國內的經濟更加困難,隨著1929年美國的大蕭條席捲西方世界,德國於1931年停止了對他國的賠款,希特勒上台後直接拒絕了戰爭賠款,開始積極準備侵略戰爭。

二戰後的德國再次遭到懲罰,其國土分別被蘇聯、美國所占領,由此進入西德、東德分裂的時期。國家一分為二還只是開始,誰也沒想到德國能接連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於是對德國提高了萬般警惕,想要把德國對世界的危害降低到最低。剝奪德國的軍事力量,並對德國駐軍,成為控制它的最好手段。這一點在對日本的處置上也是如此。

彼時美國已經躍升為世界老大,英、法等國被戰爭摧殘得嚴重,也沒有精力去管理德國、日本,於是在德、日駐軍這事就全權落到了美國手中

二戰結束後接著就拉開了冷戰的帷幕,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成為了西歐不受到蘇聯威脅的保障,當然美其名曰是保護德國,可是直到蘇聯解體冷戰謝幕,兩德完成統一,駐德美軍還是沒有要撤走的意思。

1975年美國與聯邦德國即西德簽署過一份「管理協議」,其中規定美國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在德國建設小型建築,費用則由美國承擔。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西德政府怎麼可能敢向美國要錢呢,同時美國也沒有打算要付錢的意思。從2003年到2010年德國財政部公布的支出數據來看,德國人向美國駐紮軍隊支付的費用達10億歐元

另外根據北約協議,駐德外國軍隊在德國造成的一切損失,均有該國彌補。也就是說就算撤銷了駐德美軍,那些因為撤軍而失業的美國雇員,德國政府應向他們提供失業救濟。從2005年到2012年,因為美軍撤軍而由德國支付的費用達4850萬歐元,其中3270萬歐元支付給了因此失業的美國雇員。

德國這哪是請了一個保鏢,完全是請了一位大爺。不過請神容易送神難,想要美國從德國撤軍在目前看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美國之所以如此重視德國,也是因為德國是歐洲經濟的發動機,給德國一個機會,它就能實現再次崛起。其經濟實力和製造業居於歐洲之首,美國唯有控制住德國,才能實現對歐洲的掌控

美國的狼子野心,德國人民又怎能不知。就在俄烏衝突之際,歐美看似在美國的帶領下同仇敵愾,但美國坑盟友的行為也常有發生。有德國學者表示「美國優先是刻在美國人骨子裡的東西,絕不會改變。美歐之間爆發大規模貿易衝突,只是時間問題。歐洲人應放棄幻想,儘早做好準備。」

雖然有清醒的人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何其深遠,怎麼可能如此輕而易舉地脫鉤。更何況歐洲各國受制於人,就算再被美國坑,也難以真正反抗美國的霸權。

三、盟友矛盾

上述美國坑德國幾輛坦克還只是算小事,德國發幾句牢騷就過去了。2月8日美國記者西摩·赫什在網上發文稱,正是美國總統拜登和美國國家安全團隊經過長期謀劃,炸毀了「北溪」天然氣管道。此言一出可謂是激起千層浪。

北溪管道項目是俄羅斯和歐洲各出資一半修建而成,連接德國和俄羅斯,將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至歐洲國家,可謂是俄羅斯與歐洲各國重要的能源貿易渠道,誰知在2022年9月26日,北溪1和北溪2管道幾乎同時發生爆炸,直接切斷了俄羅斯和歐洲的能源貿易,也導致了歐洲能源危機的爆發

北溪被炸,毫無疑問美國獲利最大,此舉既能給深陷俄烏衝突中的俄羅斯一記釜底抽薪,又能捆綁歐洲各國,加強美國對歐洲的控制。而在北溪爆炸案發生不久,瑞典檢察院宣布封鎖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附近海域,並展開調查。沒過多久瑞典突然宣布調查結束,但結果由於過於敏感無法向外界透露

早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美國總統拜登就北溪管道所發表的言論足可見美國對炸毀北溪圖謀已久。

2022年2月7日,拜登與到訪的德國總理在白宮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在談及俄烏問題時,拜登表示「如果俄羅斯的坦克或部隊越過烏克蘭國界……北溪管道就會不復存在,我們將結束它。」

就在美國記者西摩爆料之後,一向喜歡捕風捉影的西方媒體卻出奇地選擇了集體沉默,並未對此事展開詳細報導。西方媒體的沉默不言和美國、歐洲各國的刻意隱瞞、封鎖消息,似乎已經印證了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究竟是誰所為。

北溪管道被炸,激怒了俄羅斯的同時,也讓德國民眾大為不滿。俄羅斯提供的廉價能源是影響德國民眾生活的重要因素,隨著北溪事件細節的不斷披露,德國的政界人士和民眾紛紛發聲抗議,向德國政府施壓,要求徹查此事。

面對因陷入能源危機而難熬寒冬的民眾,德國政府只能裝聾作啞,搪塞了事。早已被綁上美國戰車的德國,就算是打碎了牙也得往肚子裡咽。只是不知道歐洲各國有沒有看清這一點,即在俄烏衝突中拉歐洲下水的美國,表面上可能是聯合歐洲力量對俄羅斯實施打擊,實際上則是通過強化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威懾,進一步削弱歐洲實力,加強它對歐洲的掌控

可以預想的是,即便被美國一再坑害,歐洲各國現在也難以反抗美國,只得放棄本國利益而去迎合美國的利益,但這份裂痕會越來越大,直到世界為之一變,美國再難保持霸主地位。

屆時等待美國的可能就是各地揭竿而起,曾經跟在它身後的小弟爭先恐後地朝美國撕咬,看似強大的巨人轟然倒地,化作歷史的影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