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都熊津——一顆棋子顛覆國家

野夜與荒 發佈 2024-04-06T07:45:26.587459+00:00

公元412年,好太王駕崩,太子巨連即位,為長壽王。巨連即位後,總攬大權,勵精圖治,謀劃遷都,以圖富國強兵,公元475年,百濟對戰高句麗失敗,失去漢江流域,國王蓋鹵王也被殺,太子繼位後,被迫將百濟都城遷往熊津。

公元412年,好太王駕崩,太子巨連即位,為長壽王。巨連即位後,總攬大權,勵精圖治,謀劃遷都,以圖富國強兵,公元475年,百濟對戰高句麗失敗,失去漢江流域,國王蓋鹵王也被殺,太子繼位後,被迫將百濟都城遷往熊津

六七年前,蓋鹵王還好好地在慰禮城(今首爾)待著,高高興興地招待一個和尚,一些大臣頗為不滿,國王太寵愛這個叫道林的和尚了。

和尚棋藝精湛,剛好蓋鹵王就喜歡圍棋,整日和道林研究棋局,這就算了,那和尚說什麼要弘揚佛法,哄騙蓋鹵王挪用了大量軍事費用來修建佛寺,國庫逐漸被掏空,蓋鹵王竟還不以為意。

更麻煩的是,這個和尚來自高句麗,雖然說出家人不講究俗家出身,但是高句麗和百濟關係特殊,又讓人有點擔心。

蓋鹵王下棋是著名的故事,朝鮮人據此製作的燈具。

百濟和高句麗同源,都是扶餘人建立的國家,五百年前真是一家,公元前18年,高朱蒙原本待在扶餘,受到迫害,出逃來到了卒本,在那裡他和當地首領的女兒結為夫妻,並生下了溫祚和沸流兩個兒子,創建了高句麗王國。

多年後,他原本在扶餘的兒子來到高句麗認親,並成為了王儲,就是琉璃王。溫祚和沸流一看這種情況,知道還呆在高句麗是絕對無法生存的,於是兩兄弟帶著他們的追隨者南下謀求出路。

來到慰禮城後,兄弟二人就產生了分歧,溫祚覺的慰禮就很好,於是在此地建國名為「十濟」。但沸流看不上這裡,他選擇了臨海的彌鄒忽建城。

但是當他真正住進彌鄒忽後,卻發現那裡惡劣的自然環境並不適合生存,又想要慰禮城,雙方大戰,沸流戰敗自盡,溫祚就接納了彌鄒忽的韓人百姓,改國號為「百濟」,從此才有了百濟。

直到蓋鹵王這一代,百濟仍然以慰禮城為首都,這裡是今天的首爾,臨近漢江,土地肥沃平坦,氣候溫暖濕潤,十分富饒,高句麗一直都眼紅,覬覦漢江流域幾百年了。

雖然百濟高句麗源自相同的血脈,但雙方打起仗來可是不講半點情誼。

慰禮城位置

百濟建國以來,生產力水平開始發展,並逐漸向外擴張土地。公元4世紀前後,高句麗的國王南下侵略百濟,百濟終於宣布和高句麗切斷關係,徹底決裂。

隨後,當時的近肖古王帶領著百濟攻打高句麗,成功向北擴張了領土。緊接著,雙方又在平壤地區大戰,百濟再次獲勝,並殺死了高句麗國王,疆土範圍達到一個高峰。

高句麗不甘心,新國王即位後又馬上打回了百濟,占回了平壤,雙方冤冤相報,你來我往。

蓋鹵王當然知道自己的百濟和高句麗一直在拉鋸,老對漢江流域動心思,一度還統一過半島的將近一半區域。但是蓋鹵王時期的高句麗已經衰弱了些。

469年,蓋鹵王率軍突襲高麗,軍事實力竟然頗為可觀,一舉奪取了眾多土地,之前被高句麗侵占的青木嶺地帶也收了回來,高句麗的國王為了應對百濟,想到了一個計謀。

那個和尚道林,正是他派往百濟的間諜。

他精湛的棋藝討得了蓋鹵王的歡心,對國事越來越不上心,加上之前的勝利,心態非常膨脹,開始沉迷於玩樂。

漸漸地,軍備廢弛,而蓋鹵王居然覺得自己軍事實力足夠強大,直接用軍費去修建佛寺,百濟臣民怨聲載道,軍隊士氣低落。

道林看時機到了,就向高句麗國王秘密通報了情況,高句麗國王趁機率領了三萬大軍討伐百濟,被蓋鹵王揮霍一統,百濟哪有還手之力,首都慰禮被攻陷,連蓋鹵王也死於敵軍的刀下。

百濟失去慰禮城

由於戰爭大敗,,太子文周王登基,被迫帶領百濟遷都熊津。但是這匆匆忙忙的遷都,太子在新都並沒有多少親信,而是得看擁護自己的將軍臉色。

權力的柄杖並不在文周王手中,而是被兵官佐平解仇把持著,文周王想要除掉解仇集中權力,卻反遭暗殺直到五世紀末,百濟才逐漸握緊王權,並開始外交活動,國力也得到了恢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