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齊取代姜齊,既是天意,也是人意

七品草民 發佈 2024-04-06T10:02:14.903933+00:00

大致意思是:田乞和田常父子之所以能接連殺害兩代齊國國君,把持了齊國朝政,並不一定是形勢逐漸發展到了這一步,更像是遵循著上天的意旨,符合了占卦的預言。

常言道:民心不可違,民意不可欺。

有時候看似是天意使然,而實際卻是勢在人為。

司馬遷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感慨說,「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專齊國之政,非必事勢之漸然也,蓋若遵厭(符合)兆祥雲。」

大致意思是:田乞和田常父子之所以能接連殺害兩代齊國國君(齊簡公、晏孺子),把持了齊國朝政,並不一定是形勢逐漸發展到了這一步,更像是遵循著上天的意旨,符合了占卦的預言。

在民間有「田陳是一家」之說,這種說法起源於春秋時「田氏取代姜齊」。

齊國,是周武王滅商建周分封給姜尚的,那麼後來怎麼就改姓田了呢?這事參考《齊世家》、《陳杞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且聽司馬遷慢慢道來……

陳完出世,卜卦大吉

「文公元年,取蔡女,生子佗」,陳文公上任第一年,娶蔡國公主為夫人,然後生下了兒子陳佗。「十年,文公卒,長子桓公鮑立」,陳文公在位僅十年便歸西了,長子陳鮑繼位,這就是陳桓公。

司馬遷通過這兩句話提供的信息:陳桓公陳鮑與陳佗為異母兄弟,陳佗的生母是蔡國人。陳佗在陳桓公繼位時僅十歲。

「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桓公鮑卒」,陳桓公在位三十八年一命嗚呼了。「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為佗殺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為厲公」,蔡國人為了陳佗上位,殺害了五父以及陳桓公太子陳免,陳佗即位為陳厲公。

司馬遷在《陳杞世家》記錄上述內容,與《田敬仲完世家》所記錄有所差別。

「及桓公病,蔡人為他殺桓公鮑及太子免而立他」,此處「他」與「佗」同指陳厲公。蔡國人趁陳桓公生病時,將陳桓公以及太子陳免殺掉。

「厲公二年,生子敬仲完」,陳厲公二年,陳完出生。此時,陳佗已五十歲了。

而陳完的生母也是蔡國公主,「厲公既立,娶蔡女」,陳厲公繼位之後,也娶了蔡國公主。蔡陳聯姻是蔡國幫助陳佗上位的條件。

「完生,周太史過陳,陳厲公使卜完,卦得《觀》之《否》」,陳完出生,恰巧周朝太史經過陳國。陳厲公便邀請給陳完占卜一卦,得到《觀》之《否》卦。

「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而在異國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孫。若在異國,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後。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史記·陳杞世家》

在《陳杞世家》與《田敬仲完世家》卜卦內容一致,大致意思陳國衰落之後,陳完的後代將在齊國崛起。簡而言之:取代姜齊,天意如此。

陳國內亂,陳完奔齊

司馬遷並未記敘陳厲公在任期間的內政外交,只突出了一個不良嗜好。「蔡女淫於蔡人,數歸,厲公亦數如蔡」,陳厲公夫人不僅水性楊花還紅杏出牆,經常回娘家幽會淫亂,陳厲公受此影響也多次到蔡國。

正因為陳厲公「數如(到……去)蔡淫」,所以給暗殺提供了機會。史家不再避諱而是秉筆直書「厲公之殺,以淫出國。」

「厲公所殺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長曰躍,中曰林,少曰杵臼」,文言文也有拗口的,其意思是陳桓公除了太子陳免之外,還有三個兒子,陳躍、陳林、陳杵臼

三個侄子對叔父陳厲公殺害父兄懷恨在心,於是一起策劃了暗殺行動,「共令蔡人誘厲公以好女」。陳厲公七年,陳佗受蔡國貌美女子的誘惑再次出國嫖娼,「與蔡人共殺厲公而立躍,是為利公」,三個侄子勾結蔡國人一起殺掉陳厲公,而後陳躍即位,這便是陳利公。

「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為莊公」,陳利公陳躍在位僅五個月死去,陳林繼位,這便是陳莊公了。

「故陳完不得立,為陳大夫」,陳厲公死去,而後陳利公繼位,陳莊公又接任,所以陳厲公之子陳完沒有繼位,陳完只是陳國大夫。此時,陳完年僅七歲。

「莊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為宣公」,陳莊公在位七年又歸西,陳杵臼繼位,這便是陳宣公了。此時,陳完已經十四歲了。

「宣公二十一年,殺其太子禦寇」,陳宣公晚年打算立寵姬的兒子為太子,就把太子禦寇殺了。「禦寇與完相愛,恐禍及己,完故奔齊」,陳完因為與禦寇私交很好,擔心遭到株連所以逃亡到齊國。

這一年陳完三十五歲,在齊國紀年為齊桓公十四年。《齊世家》記錄為:「十四年,陳厲公子完,號敬仲,來奔齊。」

低調做人,拒任高官

「齊桓公欲以為卿,讓;於是以為工正」,齊桓公打算任命陳完為級別較高的卿官,但是陳完推辭了。最終任命陳完為工正。工正,掌管百工和官營手工業的官名。

在《齊世家》關於陳完記敘比較簡單。齊桓公十四年,正處於奮發圖強的上升階段。而任命陳完為卿,這是齊桓公標榜齊國容納賢良,有利於吸引更多賢能人才前來投奔。

《陳杞世家》、《田敬仲完世家》的記錄還突出了陳完的低調,陳完向齊桓公推辭是這麼說的——「羈旅之臣幸得免負檐,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

我只是一個在異國他鄉流亡的人,能夠免除勞役,這就是您對我最大的恩惠了,怎麼還敢奢望占據重要的官位呢。

陳完是個明白人,自己初來乍到,尚未站穩腳跟。如果接受齊桓公的高官任命,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如果再引起齊國本土貴族不滿,對於一個外來戶來講,那是相當危險的。

陳完低調做人,不僅辭去「卿」官的任命,還把張揚的國姓「陳」給改了。「敬仲之如齊,以陳字為田氏。」「如」字解釋為:到……去。關於「陳」、「田」,按照《史記索隱》解釋,二字聲相近,遂以田氏。

此外,《陳杞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又來了一卦,「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至與京。」

大意為:這是說的雄鳳雌皇雙雙在天上飛,鳴叫和諧而清脆。媯姓的後代,將興旺於姜姓之地。五代之後將發達得與卿大夫一樣。八代以後,就沒有人能與他相比了。

「齊懿仲欲妻完,卜之」,給陳完算卦的齊國懿仲,他想要跟陳完結親。卦象來看比較吉利,「卒妻完」——將女兒許配給了陳完。

以權謀私,施德於民

「完卒,諡為敬仲。仲生稺孟夷」「田稺孟夷生湣孟莊,田湣孟莊生文子須無」,陳完兒子田穉孟夷,田穉孟夷之子為田閔孟莊,田閔孟莊之子田文子須無。「文子卒,生桓子無宇」,田文子之子為田桓子無宇。

陳完第四代是田文子,第五代是田桓子。「五世其昌」,第五代發達了嗎?

田文子和田桓子父子兩人都在齊莊公跟前做事。

晉平公六年,齊莊公三年,即公元前551年,晉大夫欒逞作亂,逃到齊國。齊莊公厚待欒逞(欒書之孫,欒書弒君晉厲公。)。

在《齊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均有田文子參與政事的紀錄,「晏嬰、田文子諫,公弗聽」,晏嬰、田文子一起勸諫齊莊公,齊莊公不予採納。

晏嬰作為三朝元老,曾阻撓齊景公封賞孔子「千社」。田文子與晏嬰一起反對厚待欒逞,既說明田文子在官場有了一定的地位,也說明田氏與齊國貴族強烈排斥外來戶,而田氏業已成為本土貴族了。

到了田桓子無宇,因為「有力」——身體強壯有力氣,在齊莊公跟前「甚有寵」

「無宇卒,生武子開與厘子乞」,田無宇生了兩個兒子田武子開、田厘子乞。

「田厘子乞事齊景公為大夫,其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田乞在齊景公時官至大夫,收賦稅時用小斗稱量,貸出糧食時用大斗稱量。這就是「大斗出,小斗入」的典故。田乞以公權謀個人私利,「行陰德於民」,悄悄地籠絡人心。

而齊景公則是「厚賦重刑」,大興土木,奢侈無度,導致「百姓苦怨以萬數」

由此,「晏子數諫景公,景公弗聽」,晏嬰多次勸諫,但齊景公根本不聽。所以晏嬰在出使晉國時跟叔向抱怨,「齊國之政其卒歸于田氏矣。」這也是比較有名的政治預言。

挑撥離間,齊國內亂

齊景公在位五十八年,熬死了「嫡子」。姜荼是齊景公寵姬之子,「荼少,其母賤,無行」,姜荼不僅年幼,且出身不好,品行又不端。

「諸大夫恐其為嗣,乃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大夫們不願意姜荼這二貨繼任,於是向齊景公建議希望選擇年齡大且賢能的太子。

「景公老,惡言嗣事」,齊景公年紀大了,不願意討論繼承事宜。忌諱安排(後事)繼承人,不吉利。「又愛荼母,欲立之,憚發於口」,又因深愛姜荼之母,心想立姜荼為太子猶豫不決未說出口。

景公死後,把持國政的國惠子、高昭子擁立姜荼為齊王,這便是晏孺子。晏孺子繼位既成事實,諸大夫與高、國之間轉化為矛盾。

「而田乞不悅,欲立景公他子陽生」,其實田乞也心存不滿,他想讓齊景公的兒子姜陽生繼位。「陽生素與乞歡」,姜陽生一向與田乞交好。可見,田乞也在布局齊王人選,可惜造化弄人,陰謀未能得逞。

「偽事高、國者,每朝,乞驂乘」,田乞低三下四地侍奉高、國兩相,每次上朝護衛在陪乘的位置上。田乞並非甘心屈居人下,而是另有所圖。

在高、國上朝的路上,田乞挑撥離間,「兩位深得晏孺子寵信,大夫們人人自危,他們打算謀反作亂。」然後,田乞又欺騙諸大夫們說:「高昭子太可怕,趁他未發難,應該早下手。」

「諸大夫從之」,大夫們竟然聽信了田乞的鬼話。「六月,田乞、鮑牧乃與大夫以兵入公宮,攻高昭子」,六月,田乞、鮑牧(鮑叔牙的曾孫)聯合諸大夫一起帶兵闖進王宮,攻打高昭子。

「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高昭子聽說之後,與國惠子聯合救援晏孺子。「公師敗」,晏孺子的軍隊失敗了。

連殺國君,獨斷專權

「八月,齊秉意茲(至今未解此四字深意)。田乞敗二相」,八月田乞打敗了高、國兩相。高、國是周王室下派的掛職幹部,在管仲「平戎於周」時曾提及。

於是田乞派人將流亡的姜陽生接回。「陽生至齊,私匿田乞家」,姜陽生返回齊國,悄悄地藏在了田乞家中。

田乞為何要這麼做呢?

因為齊景公死後,晏孺子繼位,「群公子畏誅,皆出亡」,「荼之異母兄公子壽、駒、黔奔衛,公子駔、陽生奔魯」

十月份,田乞給兒子田常過生日,召集諸大夫到府上「會飲」。在宴會上,田乞推出姜陽生繼任齊王,是為齊悼公。

「悼公入宮,使人遷晏孺子於駘,殺之幕下」,姜陽生入駐王宮,晏孺子被發配臨朐,半路上藏在帷帳內讓人給殺掉了。

「悼公既立,田乞為相,專齊國政」,齊悼公繼位,田乞為國相,把持齊國政務。「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為田成子」,四年後,田乞去世,田常接班,這便是田成子。

「鮑牧與齊悼公有隙,弒悼公」,「隙」是指小矛盾,鮑牧與齊悼公關係不和睦。其實,鮑牧在田乞家宴會上擁立陽生,純屬醉酒後為形勢所迫。所以,田乞死後,鮑牧不再忌憚,直接殺掉了齊悼公。

「齊人共立其子壬,是為簡公」,姜陽生之子姜壬繼任,這便是齊簡公。

齊簡公置左右二相,分別是田常、監止。監止陪同姜陽生和姜壬流亡魯國,一路任勞任怨,所以備受齊簡公寵信。

「於是田常復修厘子(田乞)之政,以大斗出貸,以小斗收。」鮑牧殺掉齊悼公,齊簡公又寵信監止。田常此時頗受壓抑,既然朝堂無所用,那麼繼續籠絡民心,等待時機反撲。

齊簡公四年,田常兄弟誅殺監止,也除掉了齊簡公。田常擁立簡公之弟姜驁為齊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為相」,田常一人為相獨斷專權。

內政外交,「且以有齊國」

田常弒君齊簡公,既擔心諸侯討伐,又害怕百姓抱怨。於是,在外交內政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布局取代姜齊。

歸還侵占魯、衛的城池,與韓趙魏三國簽訂友好條約,同吳、越通使,對外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對內論功行賞,穩定上層卿大夫們;親撫百姓,安定國內秩序。

因為田常措施得當,見效迅速,「以故齊復定」。由此可見,齊國上下並不在乎誰是齊王,只要能夠安穩生活。

「行之五年,齊國之政皆歸田常」,田常把持了齊國國政五年,齊平公完全被架空。「田常於是盡誅鮑、晏、監止及公族之強者」,田常用「合法」的手段處理了鮑氏、晏氏、監止家族以及較強勢的公族。

「而割齊自安平以東至琅琊,自為封邑」,同時無限擴大田氏封地,已經超過了齊平公「食邑」。

有封地,有權力,還必須有自己人。

「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為後宮,後宮以百數,而使賓客舍人出入後宮者不禁。及田常卒,是七十餘男。」——《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田常選了百餘位個子高的女子充斥後宮,而且對賓客舍人開放。田常死的時候,給他生了七十多個男孩子,都姓田。

所以,田常之子田襄子盤接班後,「襄子使其兄弟宗人盡為齊都邑大夫」,齊國都城的行政長官均由田姓把持,田氏將逐漸地遍布齊國。

田盤之子為田莊子白,田白之後是田太公和。田和將齊康公遷移到海邊,僅有「食一城」。齊康公十九年,田和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成為了齊侯。

田和之子是田午,也稱齊桓公。田午死去,同年齊康公姜貸竟然也死了,而且沒有後續的繼承人。

「桓公卒,子威王因齊立」,田因齊即齊威王,接替齊桓公田午繼位。至此,田齊完全取代姜齊。

結束語:

齊桓公姜小白在位時陳完奔齊,到齊桓公田午時最終取代了姜齊,歷史竟是如此巧合,而且田齊取代姜齊又兩次應驗了卜卦。

這大概是所謂的天意了。

齊國沒有像晉國一樣被卿大夫分裂,主要因為卿大夫在內鬥中被逐一消滅。崔杼一族被慶封團滅;田鮑高欒四家聯手攻殺慶封,慶封逃到吳國;高、國兩族被田乞聯合諸大夫滅掉;晏、鮑、監止及公族勢力又被田常處理……

從司馬遷記敘來看,田氏取代姜齊貌似是天意,然而這又何嘗不是人意呢。

而田氏一代代承續接力,打擊削弱其他家族,而不斷壯大了田氏家族。這既是形勢所逼迫,也是田氏順勢而為的結果。

古人云:民意即是天意!

無論是陳完低調做人,還是田乞「大斗出,小斗入」,田氏一直處心積慮地迎合人心,爭取民意,所以才能順理成章地取代姜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