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結構助力建築業減碳固碳

中國建材報 發佈 2024-04-06T16:53:46.947466+00:00

■孫漢松現在的老百姓都追求高品質的居住環境,「高品質可持續人居」需融入親近自然、保護自然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控制建築建材及建造本身,與控制建築運行能耗對於建築行業碳減排而言同等重要,而木結構是其中的解決方案之一。

■孫漢松

現在的老百姓都追求高品質的居住環境,「高品質可持續人居」需融入親近自然、保護自然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控制建築建材及建造本身,與控制建築運行能耗對於建築行業碳減排而言同等重要,而木結構是其中的解決方案之一。

採用木結構建築的優勢

一般而言,樹木在20年的成長過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能超過砍伐後其腳下土壤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收穫成熟樹木的時間最好是在它們生長開始放緩的時候,伐木後新種植的樹木開始吸收碳,因此增加了固碳量。木材替代其他對環境有害的材料,進一步保護了環境。研究表明,木結構建築在建材生產階段的節碳率為49%~95%。森林是減輕極端氣候變化影響的重要因素,加之負責任的、可持續的管理,它們就是可再生資源,有助於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木結構建築減碳固碳

某社區中心兼售樓處建築面積2500㎡,建築層數為3層,採用了400m³歐洲赤松膠合木,項目實現了節碳、省時,並增強了美感和藝術性。歐洲赤松膠合木具有結構強度大、尺寸穩定性強等特點。

基於木結構廠家提供的產品碳足跡計算書與項目主體結構工程量清單的計算表明,如果售樓處採用鋼筋混凝土為主體結構,隱含碳排量為1043t;而木結構售樓處的隱含碳排放量為795t(不包含木材的固碳)和475t(包含木材的固碳)。該木結構建築與常見的鋼筋混凝土複合結構相比,合計減少建設階段的建材隱含碳排放量為248t(不包含木材固碳)和568t(包含木材本身在其生長過程中吸收並儲存的320tCO₂-e的固碳量),相應的隱含碳減排比例分別達到24%與55%。

(作者系中瑞鼎峰地產可持續發展總監)

本文原載於《中國建材報》2月27日7版

責編:丁濤

監審:賀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