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人人是群氓,人人是首相,人人都是行為藝術家

音樂情感雜貨鋪 發佈 2024-04-06T18:41:00.605470+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 之前看過黑鏡第一季的三集短片,個人感覺黑鏡的精華就是前兩集了。尤其對第一集感觸最深,諷刺現實最辛辣也最殘酷。我甚至覺得,看過第一集以後,後面的故事都不夠勁兒……好吧,重點說第一集。從故事中的隱喻說起。

之前看過黑鏡第一季的三集短片,個人感覺黑鏡的精華就是前兩集了。尤其對第一集感觸最深,諷刺現實最辛辣也最殘酷。我甚至覺得,看過第一集以後,後面的故事都不夠勁兒……好吧,重點說第一集。從故事中的隱喻說起。

仔細想想不難發現,故事中每個推動劇情發展的力量,在現實生活里都能找到對應。

1、圍觀首相與豬做愛的群氓肯定是最多的。他們離核心事件最遠,但出於好奇、熱心、正義感或無聊,都會發表自己微不足道的意見,或多或少影響事件的最終進展。最重要的一點是,群氓無法理性思考,強烈的感官衝擊(如斷指)會瞬間讓民意發生180°轉向,且裹挾著更多易從眾的人們加劇一邊倒的民意。

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遠離核心事件的群氓,任何言論和行動都不必為事件最終結果承擔任何責任;其二,感性是群氓的弱點,這個弱點在社交網絡中被無限放大了。

值得警惕的是,群氓在現實中離你我並不遙遠,因為你我自知與不自知之間,正是群氓中的一員。這一點毫無疑問。也是這個故事最值得每個人都反思的一點。

2、被社交媒體中的民意綁架的首相政府等權威的代表,在現實中也不會在少數。

他們的利益在群氓民意中顯得微不足道,哪怕這些權威的利益是正當合法的。故事中,首相的象徵意義很微妙,他並非只是一個十足不幸的政客,他可憐的命運其實象徵著網絡暴力下迷失的整個社會的道德、尊嚴和正義感。與其說他在綁匪的操縱下被豬強暴了,不如說他被綁匪成功操縱的、不自知間遺失良心的群氓們強暴了。

3、那麼,現實中,誰會是那位綁架公主的行為藝術家呢?

這是非常值得人尋味的一個角色。回想首相最終不得不與豬做愛這個悲劇得以發生,行為藝術家只是給了一個契機,真正讓悲劇發生的是群氓。

公主早在3點半就被釋放了,因為行為藝術家篤信,在一切如他要求的那樣進展時,無知無良的群氓們都會在室內圍在電視機前等著看這場鬧劇(悲劇)發生。故事中給了很多鏡頭來展現大街上空無一人的悲涼,誰會注意一個被灌了藥的跌跌撞撞的公主呢?

如果,群氓中有那麼一定數量的人,良心發現,在首相不得不做出如此犧牲來救公主的情況下,自覺拒絕觀看這段荒唐的現場直播,走出房門到大街上,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這種犧牲的尊重時,他們很有機會儘早發現已被釋放的公主,並阻止悲劇在首相及其家庭身上發生——其實也是阻止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可惜,有太多人向自己的冷漠和低級好奇心屈服了。看過這段直播的人,都離真誠、善良、正義越來越遠。。。

精心策劃好這場實驗的行為藝術家最終以自殺完成對這個世界的告別。這真是個意味深長的告別。與其說他畏懼承擔後果,不如說他對整個社會的冷漠和低級感到絕望。或許,釋放公主那一刻,他內心是企盼著有人儘早發現她、來終止自己開啟的這場鬧劇(悲劇)吧?

現實中,這個行為藝術家會是你嗎?你可能不會用如此慘烈的手段讓整個社會直面自己在網絡、科技泛濫下自己良知的不堪,但你一定也感覺到這種環境給你帶來的焦灼不安。。。

所以,這個故事中,人人是群氓,人人是首相,人人也都是那個行為藝術家。

它讓我思考的一點是,在人人都不得不參與的社交網絡時代中,在恰當的時候選擇不參與,是對這種暴力的最佳反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