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愈卷愈烈」!全固態電池關鍵瓶頸已破 大規模應用指日可待

科創板日報 發佈 2024-04-07T03:29:42.368279+00:00

財聯社上海3月7日訊(編輯 黃君芝)在人類追求清潔能源和碳中和的過程中,鋰電(LIB)至關重要。然而,傳統鋰電的電解質是液態的,這導致了一系列的缺點,如耐用性差、容量低,有安全隱患,以及有毒和碳足跡等環境問題,因此它並不太適合電動汽車等應用。

財聯社上海3月7日訊(編輯 黃君芝)在人類追求清潔能源和碳中和的過程中,鋰電(LIB)至關重要。然而,傳統鋰電的電解質是液態的,這導致了一系列的缺點,如耐用性差、容量低,有安全隱患,以及有毒和碳足跡等環境問題,因此它並不太適合電動汽車等應用。

為了解決這些缺點並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全球範圍內的科學家們都在積極開發全固態鋰離子電池(ASS-LIBs)。這種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這使它更安全,還能夠保持更大的功率密度。不過,其電解質-電極界面處具有較高電阻,會降低輸出並阻止快速充電,這影響了這類電池的廣泛應用。

事實上,導致這種高界面電阻的確切原因迄今尚不清楚。但有科學家將其歸因為雙電層(EDL)效應。該過程會產生一層正電荷或負電荷,進而導致相斥電荷以相等的密度在整個電極上累積,從而形成雙層電荷。但實踐中,傳統的電化學方法還無法檢測並測量全固態電池中的EDL。

這一瓶頸在日本東京理科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得到了解決。據悉,由Tohru Higuchi副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全新方法,可以評估並控制EDL效應。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已於近期發表在了《今日材料物理》雜誌上。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採用了全固態氫化金剛石(H-diamond)為基礎的電雙層電晶體(EDLT)進行霍爾測量和脈衝響應測量,以確定EDL充電特性。通過在H-diamond和鋰固體電解質之間插入一納米厚的鈮酸鋰或磷酸鋰中間層,研究小組可以研究EDL效應在這兩層之間界面的電響應。

經測試發現,當在電極/固體電解質界面之間引入某種電解質作為中間層時,EDL效應降低。與鈮酸鋰/H-diamond面相比,磷酸鋰/ H-diamond界面的EDL電容要高得多。

研究人員解釋稱,中間層對EDL充能速度有加速和減速作用。EDLT的電響應時間變化很大,從大約60毫秒(磷酸鋰/H-diamond接口的低速切換)到大約230微秒(鈮酸鋰/ H-diamond接口的高速切換)不等。這使他們能夠在ASS-LIBs中實現載波調製,並改善其充電特性。

Higuchi博士表示,「我們對鋰離子導電層的研究結果,對於控制界面電阻非常重要,並可能在未來實現所有具有優異充放電特性的固態電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