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仍存大量「銪-154」,計劃排入海!人類真的能處理核廢料嗎?

飛哥聊科學 發佈 2024-04-07T10:52:28.879559+00:00

3月5日東京電力公司對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內部的調查結果顯示,來自熔落核燃料的物質,當年未全部清理乾淨,如今很可能仍大範圍分布在底部堆積物的表面。

3月5日東京電力公司對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內部的調查結果顯示,來自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的物質,當年未全部清理乾淨,如今很可能仍大範圍分布在底部堆積物的表面。

這些核燃料碎片如果隨著日本計劃在2023年將核廢水排放入海,將會帶來何種影響尚不確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在參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預計2023年春季到夏季的這一時間不變,將核處理水排放入太平洋。

日本為什麼鐵了心要把核廢料排入海中?

首先是高昂的存儲成本,日本的處理方式主要是通過在陸地上建設儲存設施來處理核廢料。但是,這需要非常龐大的建設成本和空間成本,而且需要長期的管理和維護。這對於日本這樣一個資源有限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排放核廢料到海中也是一個相對廉價的處理方式。排放核廢料到海中僅需要10億日元,約合7000萬元人民幣,而在陸地上建設儲存設施需要2000億日元,約合1400億元人民幣。因此,這也是日本為什麼鐵了心要把核廢料排入海中的原因之一。

其次從技術先進性角度,日本認為,將核廢料排放到海洋中是一種安全、可行的處理方法,因為日本的科技水平已經足夠先進,將核廢料排放到海洋中可能會比在陸地上儲存更安全,因為地震和自然災害等可能會對陸地上的儲存設施造成破壞。

此外包括社會因素,例如日本希望通過處理核廢料來減少公眾對於核能發電的擔憂,同時也體現了日本在科技領域的實力和進取心。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日本在處理核廢料問題上的決策。

核廢料會造成什麼環境影響?

先來看一下日本排入的輻射量有大。輻射劑量用來描述一個人或生物體在一定時間內接收到的輻射能量。輻射劑量通常使用希沃特作為單位,1希沃特等於100雷姆。日本計劃排放的核廢料總量為1.25萬噸左右,包括放射性氫化物等。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量,如果放置在陸地上,可能會對附近的居民和環境造成嚴重的輻射污染。

日本稱,排放的核廢料經過稀釋處理後,每年的輻射劑量總量不超過0.6毫希沃特。然而,這個數字被批評者認為過於樂觀,因為它只考慮了輻射劑量的總量,並未考慮核廢料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程度。再看將核廢料排入海洋可能對周邊國家的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

首先,排放核廢料將使海洋受到污染,影響到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海洋生態系統是非常複雜和敏感的,它包括了許多物種,包括魚類、海洋哺乳動物、鳥類、海藻、珊瑚、微生物等等,整個生態系統都可能發生變化。

其次,排放核廢料也可能對周邊國家的海洋資源造成影響。海洋資源包括了許多食用的魚類、貝類、甲殼類、海藻等等。如果這些資源受到污染,可能會導致漁業資源短缺,從而影響到當地經濟。

另外,排放核廢料還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會對周邊國家的食品安全和環境造成威脅。如果污染的海洋生物被人類食用,那麼人類可能會受到輻射污染。此外,如果海洋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可能會導致一些疾病在當地的傳播。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影響,但實際情況可能更加複雜和嚴重。研究表明,放射性物質和有毒化學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是長期的、漸進的,一旦發生,很難逆轉,就像把毒藥倒進家庭用水一樣,一旦污染就很難再回到原來的狀態。

人類真的有能力處理核廢料嗎?

人類目前主要的處理核廢料的方式,第一種是儲存,核廢料可通過儲存方式暫時保存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未來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成本相對較低、安全性高,缺點是需要長期儲存,時間跨度可能超過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且占用大量的空間和資源。

第二種是重新利用,一些核廢料可以重新利用,例如可以經過再加工變成新的核燃料,這種方式稱為「核燃料後處理」。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減少核廢料的數量,缺點是過程複雜,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成本。

第三種是隔離,將核廢料隔離在封閉的地下設施中。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避免核廢料釋放到環境中,缺點是地下設施可能被地震等自然災害破壞,導致核廢料泄漏安全隱患,如果不當處理或者出現泄漏事故,就會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