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專題:從「幸福職場」教育創造高質量就業機會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管理學院 發佈 2024-04-07T11:00:15.245982+00:00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8是「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這一目標的提出基於「在許多地方,有工作並不意味著能夠擺脫貧困」,經濟增長放緩、不平等加劇、勞動力人口不斷增加容易造成就業疲軟,需要促進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水平,從而驅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和生產性就業,保障人人擁有體面工作。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8是「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這一目標的提出基於「在許多地方,有工作並不意味著能夠擺脫貧困」,經濟增長放緩、不平等加劇、勞動力人口不斷增加容易造成就業疲軟,需要促進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水平,從而驅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和生產性就業,保障人人擁有體面工作。

如何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這樣的高質量就業挑戰同樣存在於中國大學生群體中。2022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總數已超過1000萬,同時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還有400萬到500萬中專畢業生、幾十萬退伍軍人和一定數量的中學畢業生等,在當前經濟形勢影響下構成巨大的就業市場總量壓力,「畢業即失業」、「低工資就業」、「千軍萬馬爭考公務員」、「考研慢就業」等成了大學畢業生求職就業中的普遍現象,而另一端卻是技術人才資源稀缺,傳統製造業仍被「一人難求」的用工荒所困擾,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

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多方合力,但問題根源還需從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社會認知、生涯規劃、職業素養等內在動力入手來自我突破,再配合相關扶持政策方能達成長治久安之效。因此,對大學生開展實習、就業、創業一體化的「幸福職場」系統教育並向下延伸到中小學的「少年養志」理想教育,才是既能保障人人擁有體面工作又可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系統治理之策。

一、 「幸福職場」系統指導

造成大學生就業難一方面是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結合不緊密、教育內容與社會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外因,一方面是大學生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形成的「被動人格」和迷茫心理,從中學裡的高考激戰轉向大學裡的自主放鬆,許多大學生還沒有從專業學習和校園生活中回過神來,就面臨就業擇業的嚴峻考驗,這樣的「無準備之戰」不可避免地會陷入求職遇阻受挫的焦慮之中,哪怕高校針對畢業生開展各類就業輔導工作,也因高校自身缺乏對社會實踐的廣泛深入了解而難以對症下藥地實效解決根本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困局,需要學校與社會攜手合力,從新生入學開始對大學生持續開展將職業觀、就業觀、擇業觀思想教育與專業學習、社會實踐、職業技能緊密結合的「幸福職場」生涯規劃系統教育指導工作,既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與就業實踐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又指導幫助學生樹立理性擇業、積極就業、愛崗敬業的思想意識,從而增強專業學習內在動力,提升社會應用實踐能力,並對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具有長遠又務實的認知觀念與行動方向,充分利用大學時光做好從健全人格到綜合素養的就業創業準備工作。

二、 「英才領航」成長陪跑

經過前面的「幸福職場」生涯規劃系統教育指導,到了大學本科三四年級或碩博階段,就要為激勵幫助更多大學生成為優秀人才實現高質量就業的職場生涯可持續發展而進一步開展與就業創業目標方向緊密結合的提升服務了,為此我們研發設計了可以與科研院所、創新企業和基層政府廣泛合作的「英才領航」成長陪跑計劃,不僅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就業的第一份寶貴工作,同時也陪伴在校生跑通可持續發展的第一場社會賽道。

綜觀當今大學生就業困境,在很大程度存在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匹配現象,導致不少有理想、有志向、有潛質的大學生迫於生存壓力而低就擇業,或者懷著眼高手低不切實際的想法而錯失良機。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從學界、政府、企業、公益等各行各業研究實踐中發現科研院所是最能實現從專業學習向社會就業優質轉化的「黃金橋」或「試金石」。

首先科研院所的核心研究力量由各學科領域的代表性專家組成,這能夠進一步激勵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深造目標追求;其次科研院所的集成創新研究形態有利於培養大學生成為適應多學科融合協作的專業研究人才;第三科研院所的產業轉化與社會應用成果能幫助大學生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為此,我們建議各科研院所向高校和社會開放若干實習就業崗位並共同開展「英才領航」成長陪跑計劃,既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就業機會,又為科研院所自身發展及相關企業、政府篩選培養優秀人才。

三、 「共同富裕」創業孵化

有效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另一條通道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自主就業。從包分配到找工作再到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將是中國社會從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再到知識經濟、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向,尤其是ChatGPT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將會「消滅」許多原本看上去很穩定的工作,而數字產業的發展也將改變許多行業的傳統僱傭模式,為專業化、即時化、智能化的靈活就業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比如動畫設計、藝術創作、視頻製作、英語筆譯、平台博主等工作都可通過網際網路來實現,也適合大學生靈活就業,而經過靈活就業積累實踐經驗再逐步發展到自主創業便更為自然順利,也具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因此,在開展「幸福職場」系統指導和「英才領航」成長陪跑的同時,還需要同步開展以「師生共創」為理念、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大學生創業孵化指導工作。這個項目可以在各大專高職院校全年段實施,可通過學生社團或社群領袖發起,由學校雙創導師與社會雙創專家團隊聯合開展度身定製的創新創業孵化培育和全程指導,還可以開展與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雙創共富」項目各類大賽活動,通過學校與社會合力指導幫助大學生找到自己喜歡又適合的就業創業方向,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和師生共創的合力作用積累經驗打好基礎,做好充分準備走向「幸福職場」實現高質量就業。

四、 「少年養志」理想教育

大學生就業難是教育制度和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匹配所導致的結果呈現,而其中的根源之道卻在人的全面發展終身歷程中。職業教育並不是大學畢業找工作才需要的「臨時抱佛腳」補課,而是貫穿在從「胎嬰養虛」、「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到「少年養志」的0-18歲整個兒童期成長過程中。

對於什麼是「體面的工作」、如何培養個性化的興趣特長、如何形成積極主動的性格素養等等,這些認知觀念和思維模式,其實早在嬰幼兒階段就從父母言行和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播下種子,再經過小學階段的文化播種和價值引導,到了青春少年時期便可以做到「明志致遠」,樹立的遠大理想與目標方向,再在這個基礎上選擇高考志願或職業學校就不會盲目跟風亂選專業了。因此,職業教育還需要從大學職校往前延伸到中學乃至小學高年段開始的「少年養志」理想教育,從而以遠大的志向、積極的興趣、明確的方向選擇合適的專業走進大學校園。

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行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項目便為「少年養志」理想教育提供「我的未來我做主」的自主創新實踐土壤,而「全能寶寶地球村」兒童友好元宇宙項目則可為大學生社會實踐、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提供各行各業全息互聯的跨界創新實驗舞台,不僅能幫助大學生從虛實融合的數智生態產業系統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還能經由這一實踐案例來創出「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雙豐收」的共同富裕「中國方式」,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鑑參考支持。


本文作者:浙江省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長 王曉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