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鐵路發展史:伴隨長達61年的「三次英緬戰爭」

枕夢子 發佈 2024-04-07T14:32:54.181855+00:00

三次英緬戰爭發生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殖民擴張勢力遍布全球,西方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隨之要求更多的市場以及原材料的供應場所,因此他們將目光鎖定到了東方地區,將其作為西方殖民擴張的首要目標,西方殖民列強向全球性擴張實力。

緬甸鐵路的發展史其實和他與英國之間的鬥爭史息息相關,緬甸作為英國的一個殖民地一直以來都受制於英國,緬甸的發展也離不開英國的資本主義屬性,也正因有了英國的存在,因此讓緬甸的鐵路發展有了更加彭勃的生氣。

三次英緬戰爭發生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殖民擴張勢力遍布全球,西方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隨之要求更多的市場以及原材料的供應場所,因此他們將目光鎖定到了東方地區,將其作為西方殖民擴張的首要目標,西方殖民列強向全球性擴張實力。

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家也紛紛將緬甸作為自己的主要瓜分對象。

在其領土上組建公司,要求在緬甸地區進行通商,並且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介入到緬甸境內。為的就是能夠讓他們的產品更好地傾銷,同時能夠獲得更加低廉的原料和勞動力。

《中印緬道交通史》「葡荷英法等國,相繼至緬甸南部,組織公司,要求通商」。

16世紀初的東吁王朝就已經出現了葡萄牙人的殖民統治,並且殖民者將他們的足跡遍布緬甸。

之後是這些殖民者想要占領整個緬甸的計劃落空,東吁王朝的實力依舊十分的強盛。

然而從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緬甸王朝的封建專制制度出現了發展危機,當時的國王正在領兵征戰暹羅地區,至此國內的生產環境遭到了破壞。

到19世紀20年代時,英國人開始在馬來半島逐漸確立了殖民統治,並且占領了檳榔與馬六甲,新加坡等地區,還成立了海峽殖民地,並且成功地占領了印度的半壁江山。

為了能夠繼續擴大他們的殖民面積,於是英國對緬甸的殖民統治也開始提上了日程。《緬甸史》「英國殖民者屢次遣使前往緬甸進行活動,要求緬甸限制法國使用緬甸港口問題」。

並且英國殖民者打算將緬甸殖民完成之後就直接開啟對中國的殖民統治,因為緬甸在英國人眼中就是通向中國西南後大門的最主要通道。

也正是因為英國殖民者想要通過緬甸直達中國,因此他們在殖民掠奪的過程當中肯定會出現新建鐵路的需求。

畢竟這有助於運送戰略物資以及實現交通貿易往來,因此此時的緬甸地區交通發展也受益於英國的殖民戰爭而得到了一定時機的發展。

緬甸鐵路的概況

緬甸鐵路修建的時間間隔其實不算太長,它的第一條鐵路投產運營於1877年,是由英國修建的,在1889年英國修建的第二條鐵路,直到1914年英國成功了將鐵路修建到了密之那以及臘戍這兩個地方。

直到1948年以前,緬甸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大致的鐵路修建都是由英國所實現的,在緬甸鐵路發展的過程當中,幾乎與英國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戰爭脫不開關係。

第一次英緬戰爭發生在1824年3月~1826年2月,《緬甸聯邦史》「英軍提出如果緬方願意賠償軍費,願意停止戰爭」。

第二次英緬戰爭發生在1852年4月~1852年12月,當時英國成功地分割了六塊區域。兩次英緬戰爭後,阿薩姆、曼尼普爾、卡恰爾併入英屬印度。阿拉干、丹那沙林和下緬甸三地,則成立了英屬緬甸,以仰光為首府。

緬甸王朝澤選擇遷都到曼德勒,成立一個全新的內陸國。

在英國的兩次戰鬥當中,他都是率先從仰光地區登陸,然後以仰光為據點,兵分兩路分別占領了其餘地區,成功地拿下了戰局。

這個時期英國想要成功威脅緬甸中央政府,就需要在另外兩個城市當中形成三角攻勢,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威脅中央政權所在的曼德勒地區。

由於當時的緬甸有上緬甸和下緬甸之分,作為分界線的卑謬則是最主要的交通關卡,因此英國的侵略殖民戰爭也是以它為主要的分割地區,除開這地區之外,勃固也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因此英國為了能夠形成交叉公式,將仰光,卑謬,勃固三座城市作為主要的鐵道修建場所。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英美戰爭結束之後,英國就開始了「仰光-卑謬」「仰光-毛淡棉」的鐵路踏勘和修建工程。

兩條鐵路分別於1877年和1883年成功建成投產,在這兩條鐵路建設完成之後,英國對緬甸的統治也變得更加地直接了。

直到1885年,英國再次發動了戰爭,這一時期戰爭的主要原因是緬甸選擇與法國簽訂對抗英國的秘密條約,因此英國被緬甸的這一舉動惹惱了,便決定對緬甸再度進行殖民擴張,當時法國已經成功控制了越南,高棉以及寮國的部分領土。

正在積極地向中南半島地區擴張,英國人覺得再不進行一點反應,那麼在緬甸的既得利益也會受到威脅,於是趁著法國正在進行法戰爭的關鍵是時刻。

成功地利用這個間隙占領了緬甸的首府曼德勒,並且吞併了上緬甸,將緬甸貢榜王朝滅亡。

1886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了中英會議緬甸條款。

英國為了能夠加強他的既得利益,於是又開始從仰光到曼德勒修建鐵路,最終於1889年成功建成通車。

在修建這段鐵路的同時,英國也開始秘密地策劃從曼德勒向雲南地區鐵路的修建,從這也可以看出來英國的狼子野心其實並不僅僅是要吞併緬甸,更多的是要打通中國的西南門戶。

從此刻開始,緬甸地區的鐵路構造已經基本成型,主要是像魚骨一樣的分布模式,它是由南到北地分布,主要連貫了緬甸的幾個中心城市。

英緬戰爭的影響是什麼?

持續了六十一年的英緬戰爭其實對於緬甸來說無疑是非常重大的創傷,因為在這三次戰鬥當中,緬甸王朝逐漸覆滅,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在1824年~1826年的第一次英緬戰爭當中,英國成功地將緬甸沿海地區的兩個省給拿下,在1852年第二次英美戰爭當中,英國又成功地占領了下緬甸地區。

直到1885年期間英國再次發動戰爭,成功將整個緬甸吞併三次戰爭當中,英國通過鐵路一步一步地滲透到國家政權當中,為的就是能更好地迎向緬甸地區的鐵路文化,並且讓緬甸地區形成了魚骨似的鐵路構架。

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緬甸地區的鐵路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加速了緬甸地區政治的滅亡,對緬甸地區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

首先,由於一次又一次的戰敗,讓緬甸地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沉重災難,緬甸人民的民族精神近乎崩潰,所有人民意志消沉,封建王朝的落敗,導致了他們對於緬甸政府的信心日漸喪失。

同時隨著英軍大批量流入,對於緬甸地區的政治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第一次英緬戰爭當中所出現的政治格局。

直到第三次英美戰爭當中對緬甸制度的全面瓦解,其實也是標誌資本主義向封建主義所發起的一種挑戰,是資本對過去的小農經濟所發起的挑釁。

鐵路作為一種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它的出現標誌著未來運輸行業的蓬勃發展,它是資本主義在緬甸地區殖民的產物,同時也是推動緬甸地區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

文明的發展離不開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更離不開鐵路運輸的重要作用,正是因為英國修建了多條鐵路,讓緬甸地區的經濟發展得到了更加迅猛的發展。

也讓緬甸地區催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由於英國當時還修建了通往中國的鐵路,因此加強了緬甸地區和中國內陸的聯繫。

英國也通過這條鐵路線路成功地向中國的清政府傾銷了一些產品,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了來自傾銷市場的魅力,來自英國殖民地的友好問候。

同時也是用資本主義的方式扣響了封建主義的大門,緬甸幾條鐵路的修建,若不是英國殖民者通過三次戰爭進行搭建,或許需要過更長的時間才能夠將其完全搭建完成。

也正因如此,讓緬甸地區的經濟走向了一個全勝的時期,英國殖民者雖然瓦解了緬甸的封建殘餘勢力,但是也催生了他們的資本主義經濟,讓他們更好地接觸到了外來文化的發展。

結語

三次以緬英戰役從本質上來說,是資本主義殖民擴張對封建主義的挑釁,同時也是西方資本對於東方落後文明的先河的衝擊。

這一時期的英國是日不落帝國,他們的殖民擴張速度非常迅猛,也得益於當時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迅速地提升,鐵路的修建也讓這些殖民者有了更好的噱頭和機會,去影響其他地區的人民和百姓的生活模式。

同時也讓緬甸地區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英國的殖民固然有著其也性和掠奪的性質,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帶來了先進的鐵路文化,保障了緬甸地區的鐵路發展,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明開化的。


參考文獻

《中印緬道交通史》

《緬甸史》

《緬甸聯邦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