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機藍牙「翻車」,是傲慢、還是技術力不足

三易生活 發佈 2024-04-07T14:43:43.294459+00:00

不久前,三星方面剛剛推出了「年度旗艦」產品Galaxy S23系列。平心而論,Galaxy S23系列在產品力上確實表現不錯。特別是其中的Galaxy S23 Ultra,在屏幕顯示、影像技術、性能水準,以及續航等方面,相比前兩代都有著顯著的進步。

不久前,三星方面剛剛推出了「年度旗艦」產品Galaxy S23系列。


平心而論,Galaxy S23系列在產品力上確實表現不錯。特別是其中的Galaxy S23 Ultra,在屏幕顯示、影像技術、性能水準,以及續航等方面,相比前兩代都有著顯著的進步。並且市場銷量也顯示,Galaxy S23系列此次在全球也「遠好於」上代機型,其中定位最高的Ultra更是成為了熱銷版本。

話雖如此,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一新款旗艦機型就沒有槽點了。比如就在日前有用戶發現,Galaxy S23系列在藍牙耳機的兼容性上表現不佳,特別是搭配許多第三方品牌的高端藍牙耳機時,音質往往無法達到預期。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從Galaxy S23系列機型的「開發者選項」里就可以找到答案,因為它只支持SBC、AAC、APTX、SSC和LDAC這五種藍牙編碼技術,而不支持諸如APTX Lossless、APTX Adaptive、LHDC等更多、更新的藍牙無損編碼。

眾所周知,如今許多中高端藍牙耳機的首選編碼格式都是「高通系」的APTX Adaptive(或是更先進的APTX Lossless),或是LHDC 4.0/5.0,只有以索尼為代表的的極少數廠商會首選LDAC無損編碼。至於SSC,則更是三星自家的專利,基本沒有第三方品牌會用。


於是這也就意味著,對於Galaxy S23系列機型的用戶來說,如果「恰好」使用的不是索尼或三星的藍牙耳機,那麼大概率就只能以低碼率的APTX或AAC編碼進行藍牙音頻傳輸。此時即便耳機本身的用料再好,音頻細節也已經大量丟失、聽起來就會出現音質稍差的情況。


那麼,為何三星的旗艦手機卻在藍牙音頻的傳輸上兼容性不佳呢?有的朋友可能會想到,這會不會是三星想要故意迫使消費者去購買自己的藍牙耳機。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這種可能,但這個可能性確實並不大。

一方面,如今三星旗下定位最高的藍牙耳機,只是成交價普遍不足千元、而且還經常隨手機「白送」的Galaxy Buds 2 Pro。雖然這款耳機的AKG調音水平確實不錯,聲音中正、而且不悶不偏,但它畢竟還達不到真正的「旗艦無線耳機」水準。

況且三星的音頻產品線也早已大幅收縮,在自己並未推出頂級藍牙大耳的前提下,三星手機目前有限的藍牙編碼器兼容性,實際上與其說是為了「推廣」了自家的藍牙耳機產品,不如說反而是在幫索尼(全系支持LDAC無損編碼)做了嫁衣。所以說三星顯然不會是因為「市場因素」,才做出限制旗下手機藍牙音頻兼容性這樣的決定。


那麼有沒有可能問題並不出在軟體/功能開發階段,反而是硬體上的限制呢?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說絕對不可能,畢竟Galaxy S23系列都採用的是高通定製SoC了,難道還能不支持高通的藍牙音頻技術嗎。

其實,這還真有可能。可能有的朋友還記得,2019年2月三星方面推出了業內首批支持WiFi 6的機型Galaxy S10系列。而它之所以能夠在無線標準上領先業界,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它沒有使用當時的高通「公版」無線方案,而是找博通定製了一顆BCM4375晶片,負責WiFi和藍牙功能。

Galaxy S22的拆解分析,來自iFixit


或許是因為在這類定製晶片上嘗到了甜頭,所以自此之後,三星長期在使用博通的WiFi和藍牙晶片。比如在去年的Galaxy S22系列中,哪怕是搭載高通SoC的版本,使用的也依然是博通的BCM4389 WiFi6E晶片,而非高通的Fastconnect 6900。

但在今年的Galaxy S23系列中,其實用的已經不再是獨家的博通WiFi晶片,而是高通最新的公版方案。這或許就是三星獨占且首發「驍龍8 Gen2 for Galaxy」的代價之一,但這也就意味著,儘管過去三星手機可能的確是因為藍牙晶片的特殊性,在硬體上不支持APTX Adaptive、LHDC等更多的無損編碼。可對於Galaxy S23系列來說,它們理論上應該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


所以我們推測,Galaxy S23系列上大量藍牙無損編碼「缺位」的情況,既不是三星的有意限制,也並非源自硬體上的規格不足,而更可能是源自老機型上的陳舊代碼,或者說是一種不太好的「習慣」所致。


當然,我們實在不相信,三星的工程師在技術上會「搞不定」更換藍牙晶片後的協議適配。所以相比之下,他們要麼是單純的「偷懶」,要麼就是沒有及時發現到高通QCC方案(或者說驍龍暢聽)在如今藍牙耳機領域大行其道的市場現狀,沒有注意到背後的「商機」或者說消費者的訴求。而這,顯然不是什麼好的現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