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上,妻子發現丈夫不為人知的「秘密」

阿呆爸育兒 發佈 2024-04-07T16:16:57.344212+00:00

但,在安徽蚌埠懷遠縣的東大壩上,卻有著一番非比尋常的「熱鬧」:在這條人跡寥寥的小城街道上,一大早居然擠滿了人。

農曆正月初二,天剛破曉,春寒料峭,沒什麼人出門。


但,在安徽蚌埠懷遠縣的東大壩上,卻有著一番非比尋常的「熱鬧」:


在這條人跡寥寥的小城街道上,一大早居然擠滿了人。


他們清一色身著黑衣、胸別白花,或一臉哀傷,或眼泛淚花,一個挨著一個地排著隊,摩肩接踵,卻又安安靜靜地行走著。


太陽越升越高,人也越來越多,將街道塞得水泄不通。


不遠處,便是殯儀館,素白的花圈不計其數,即便在道路兩側層疊著擺放都放不下,一路排到了30米之外!


現場工作人員粗略估算,來了大約有一千多人。即使有同事已從業20餘年,都不曾遇見過這樣「隆重」的場面。


這是哪位名人的葬禮,竟然來了這麼多弔唁的人?



01.三尺講台育桃李


其實,今日葬禮的逝者,並非什麼「大人物」,只是一名平平凡凡的中學教師。


但他,卻是一千多個學生心目中無比敬愛的「大人物」。


前段時間,安徽蚌埠懷遠中學的宋文武老師,因突發疾病而不幸離世,生命永遠定格在48歲。


在他的葬禮上,他教過的學生,大約有一千多人,不顧路遙途遠,從天南地北都趕了回來,滿懷悲痛地對著恩師不住磕頭、悲泣送別。


甚至,還有一些人當場哭得暈了過去。


這一幕,讓宋老師的妻子小徐頗感意外:丈夫曾教過很多學生,但她真沒想到,會有如此之多的學生前來悼念!


她更沒有想到,在整理丈夫的遺物時,她竟然發現一個他隱藏多年的大「秘密」。


在屋裡,小徐翻出了一沓厚厚的獻血證,還找到一些雜誌。


她隨手翻開一篇文章,是學生寫的散文,細看細問之下,才知曉:原來,丈夫打從2004年至今的20年裡,一直瞞著家人自掏腰包,用班主任津貼、稿費等,資助了30多名家境困難的學生!


而從2002年算起,他累計獻血36次,總量達到13200毫升,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表彰。




小徐的眼淚奪眶而出。


她知道丈夫有過獻血,但不知他竟然獻了那麼多。


她知道丈夫對學生很好,但不知他對學生如此關照、愛護!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宋老師的仁心善舉,讓萬千網友熱淚盈眶。


是什麼樣的老師,能讓那麼多學生畢業後許久仍不忘師恩,不管多遠都要跑回來為他送行?




在宋老師家人的追思里,在學生們的緬懷裡,在教職工、學校領導的回憶里,宋老師平凡而可敬的一生,緩緩拉開了帷幕。



02.


宋文武老師出生於1975年7月,是一位來自農家的寒門學子。


1993年,他高考失利落榜,便到江蘇揚州去打工。在那裡,他認識了善良嫻雅的姑娘小徐。


1995年,始終懷揣「大學夢」的宋文武,重返校園復讀,考上了阜陽師範學院(現阜陽師範大學)


畢業後,他帶著小徐返回家鄉,在懷遠一中執教,擔任語文老師。


站在三尺講台上,面對著台下一張張稚氣十足的臉孔,青春年華的宋文武激動又忐忑。


拈起輕輕的粉筆,他感受到一份沉沉的責任:一定要當一名稱職的老師,好好教育孩子!


其後,他與小徐結為秦晉之好。


他在課堂上講課,小徐在家中做些縫紉活貼補家用。


2004年,宋文武的兒子出生了,他滿心歡喜。


不幸的是,小寶貝出生時大腦缺氧,被確診為智力殘疾。


遭受著命運的巨大打擊,宋文武內心的悲苦自不待言。


但他選擇了堅強面對,跟妻子悉心照料孩子,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


家裡,有一個娃娃等著他。


教室里,也有幾十個娃娃等著他。


他得好好愛護他們。


每天清晨,他早早地便騎車到學校,一整天「泡」在學校里,直到夜闌人靜才回家。


他工作勤勉,教學方式也很用心。




他認為「教育不能只靠紙上談兵」,每一節課,他不是乾巴巴地讀課文、念教綱,而是花費大量時間備課,力求將課本上的內容與課外的知識靈活結合,讓孩子們更好地「消化」知識點。


他經常在課上引經據典,或播放相關電影,讓課堂變得妙趣橫生,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此外,他還帶著一眾學生打理文學社、創辦校園刊物,領他們去爬高山、過樹林、賞落日、看煙花,教孩子領略自然之美,更具文化情懷。


宋老師還很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從不體罰學生。


這讓學生們都很信任他,感覺宋老師就是他們的「大朋友」,不敢怠慢學業,怕辜負了老師的信任。


有學生早上遲到了,他罰學生站著讀書。但下課後,他竟拎著早飯遞給學生:「沒吃早飯吧?快吃啊。」


學生小常,因為成績不佳,曾被一些老師漠然對待。


但他進了宋老師的班裡後,宋老師卻很關心他,並沒有因為他是個所謂的「差生」,就另眼相待。


有一回,小常在上課時打鬧,被科任老師告狀。而宋老師只是溫和、真誠地跟他溝通,希望他不要影響別的同學。


小常心裡湧上一股熱流,覺得這個老師特別尊重、善待他,不知咋的,就試著約束起自己了,不再擾亂課堂紀律,還捧起了書本。




宋文武剛剛從教時,由於資歷太淺,很多家長對他心存質疑,還打算給孩子轉班。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過去,宋老師所帶的班級,在高考中,無論是一本達線人數、本科達線人數,還是本科指標、本科達線率,都位居全年級平行班之首,贏得家長們的一致認可:「把孩子交給宋老師,我們非常放心!」



03.一腔暖愛潤心田


除了在教學上傾盡心血,宋文武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們也非常關心。


童年時期的宋文武,家境十分困苦,曾由於嚴重的營養不良,而命懸一線。


因為自己曾經也是一個窮孩子,所以他最看不得別人挨餓受凍、受苦受罪。




他總是能敏感、迅速地「捕捉」到一些窮困學生的困窘與無助,就算自己家底單薄、日子捉襟見肘,但他總會急急伸出手去,要扶孩子們一把:


有學生家境貧寒,沒錢交伙食費,他就掏出自個的飯卡,一把塞到孩子手中:「我的飯卡你隨便刷。」


有學生病了,不夠錢支付醫藥費,他就立即墊上。學生要還錢時,他連連擺手。


有學生打算復讀,卻連最基本的復讀費都拿不出。宋文武得知,就給了學生一千元,讓她趕緊上課去。


還有些學生考上了大學,但卻沒錢交學費。宋文武怕孩子耽誤前程,就儘自己所能,斷斷續續給他們匯款。


春節將至,宋文武突然想起,有位胡同學,曾在周記里寫道:「父親去世後,我們家過年,就再也沒有吃過一頓肉了。」


他一想起這句話,就心頭硌疼,馬上就給胡同學送了點年貨。


後來,考上大學的胡同學滿懷感激,在文章里動情記述:「高三那年,宋文武老師擔任了我的班主任,為我提供了更多的幫助,他每月資助我六十元錢,並通過他的一些同學來幫扶我……」


「放寒假那天已是臘月二十六了,上完最後一節課,宋老師把我喊到他的辦公室,親切地把兩大包年貨交到了我的手上。這一年春節,我們一家終於吃上了肉……」




此外,宋文武在周末時,會經常把學生叫來宿舍,親自做飯給他們吃。


因為他了解到,那幾個娃家裡條件很差,為了省錢,在學校就光吃素菜、不敢吃肉。


這怎麼行?於是,他就給孩子們補充一點營養、「開開葷」。


在幫助學生時,宋文武還很懂得要給孩子們「留面子」。


比如,他從學生們的作文周記、日常觀察中,得知有個學生因家裡貧困,晚上總是少吃一頓,因為自尊心,還裝作已經吃了,生怕別人知道。


宋文武心酸得不行:這孩子還在長身體呢,怎能餓著肚子上學?


他故意跟孩子說:「XX同學啊,我給你講個題,講完以後你就去食堂打兩份飯,我請你,咱們一起吃哈。」


望著孩子大口大口吃著飯,他心滿意足地笑了。


再比如,他資助一位女學生時,為照顧孩子的自尊,就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這些錢都是學校發的助學金。


後來,他資助學生時就「學精了」,總是把錢給工會,再讓工會把錢轉給學生。



……


就這樣,他瞞著妻子,用自己的班主任津貼、業餘寫稿的稿費等「私房錢」,來資助學生,鼓勵孩子們全力奮鬥、擁有美好的未來。


而他自己,總是省吃儉用,穿得隨隨便便,袖口褪色了還捨不得換件新衣;也吃得馬馬虎虎,忙起來一桶泡麵就對付一頓。




由於經常飲食不規律、熬夜工作,他不免有點發胖,可他還幽默自嘲,說自己是個「殺豬的」。



學生們就「尊稱」他為「殺豬大仙」,甚至親切地喊他「宋叔」,喚他「宋爸」。




他們雖然年少懵懂,卻都曉得,「殺豬大仙」老師憨厚、粗獷的外表之下,藏著一顆水晶般剔透澄淨、又溫熱柔軟的心,煥發著光芒四射的愛意與善意。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愛:給「宋爸」帶好吃的烤紅薯、鴨脖、粽子、杯麵……塞滿他的講台。


而那些他幫助過的學生,在考入大學或工作後,都對他無比感恩、不斷地致謝、送禮,請他吃飯……



04.半生奉獻寫師魂


自打當了老師,宋文武就一直秉持著「言傳與身教並重」的信念,教學優秀、師德良好,在當地教育界漸漸「聲名鵲起」。



從2004年起,懷遠縣教育部門就抽調懷遠一中、二中、三中的優秀教師,組建了「懷遠縣一二三高考輔導班」,還直接以宋文武老師的名字命名了一個班——「文武班」。



在宋老師的辛勤教導之下,「文武班」的學生個個成績優異,還考出了多個文理科狀元,考取了多家名校學府: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等等。


而他輔導過的學生,參加徵文比賽也是頻頻獲獎:全省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特等獎,還有全國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特等獎……


成了大家眼裡的「名師」之後,宋文武的面前,曾敞開了很多扇「大門」:


教育局想調他進局工作,縣委宣傳部希望他能去上班,蚌埠一中要請他任教,一些私立學校報出高薪邀他入職。


還有朋友建議他開補課班賺外快,有親戚請他去蘇州當老師,一年底薪就有100萬……


看著眼前諸多亮燦燦的機會,宋老師的內心卻沒有一絲絲波瀾。


他柔柔地望著講台下一雙雙清亮的、渴求的眼眸,心裡很是安然、踏實。


曾經,剛當班主任時,因為資歷不足、待遇不高,他也有想過「跳槽」,便在一家國企應聘了文秘一職,筆試還考了第一名。


學生們得知後,都很捨不得他。有學生在周記中寫道:「老師,你真的要走嗎?」很明顯,學生的字跡之上,還有著風乾的淚跡。


他被這句話深深觸動了,眼淚不知不覺就「啪」地滴落到周記本。


他在上面回復孩子,畫上一個堅定的句號:「老師不走。」


說不走,就不走。他只想當老師,當懷遠一中的老師。


除了「人民老師」這個身份,他還擁有另一個獨特的身份——「獻血標兵」。




據蚌埠市中心血站統計,從2002年起,截至2022年4月,宋文武老師已捐獻全血36次,累計獻血13200毫升,數次獲得國家級、省級表彰。



對於這些榮譽,宋老師顯得非常低調,從不宣揚。


談及為何獻血熱情這麼高,他笑笑說,他打工那幾年,生活比較艱苦,但有很多好心人都向他伸出過援手,讓他始終心懷感激。


所以,他獻血就是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心裡很快樂!


他的行為感染了很多學生。多年來,起碼有200個學生,跟著他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


令人無比悲痛的是,1月15日,宋老師突發腦溢血進了醫院,最終因搶救無效,於1月19日猝然長逝。




他去世後,家人才得悉這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消息傳開來,全網沉痛扼腕、感動飆淚。




學生們更是泣不成聲,深切緬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很多學生心裡,宋老師就是他們第二個父親,給予了他們無比溫暖的愛護、指引與激勵。



有個女同學說,她和宋老師就是「爺倆」,含淚寫道:「你(宋老師)交代我的話,我一輩子不會忘記,我永遠愛您,如果有來生,下輩子我還做您的閨女!」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有學生發誓,要「儘自己的努力,繼承老師的品質。」


「我覺得他(宋老師)配得上老師這個稱謂。」有學生發自肺腑地說。



何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對此提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而宋文武老師,正是用他發光發熱的一生,純粹、完美地詮釋了這八個字。


作為一名教師,他不僅嘔心瀝血地深耕教學,為學生傳授知識,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竭盡全力去托舉學生的明天;還以自身高尚的修為、高潔的品行,成為引領孩子成長的一盞明燈。


回顧宋老師48歲的一生,他從教24年,資助學生30餘人,共獻血36次,一心行善20年。追悼會上,共有1000多名學生為他送行。


寥寥幾個數字,凝結了這位普通教師並不普通的一生,也譜寫了一顆飽含愛意與良善的心,如何在世間默默灑下無盡暖愛,滋潤無數心靈的大愛篇章。


他在文章中寫道:


「我是農民出身,並且經歷過外出打工的磨難,深切地了解農民生活的困苦,也更關注和我一樣從農村來的學生。」


「我不想讓他們(學生)像我當年那樣因落榜而流落他鄉,飽受欺凌,也不想讓他們像我現在這樣只是個小教書匠,微如塵埃。」



這,就是他助學行善的溫暖開端。


他深知,讀書,對這些孩子來說,是走出人生困境的最好機會。他只希望盡一己之力,能把孩子們推出命運的泥沼。


宋老師已不幸故去,然師魂永存、良德常駐。


在教育這條戰線上,有無數個像宋老師這樣不計得失、一心為教育付出的人。


比如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老師張桂梅;




腳蹬三輪、資助300多個孩子求學的「助學老人」白方禮;




還有放棄高薪、返鄉支教的「白髮校長」張鵬程……




他們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勤勤懇懇地站在講台上,讓自己變成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變成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善良溫暖的靈魂去喚醒無數的靈魂。


他們,是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火把與星光。


他們,是一個國家堅挺的脊樑和傲然的鐵骨。


他們一生情系教育事業,胸藏孤勇、心懷熱血,用自己平凡而堅實的微小力量,一點一點匯成了一個高燃的巨大火炬,在天地間閃耀著璀璨的光輝,引領著孩子們走向廣闊無垠的征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