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湖泊巡禮-亞美尼亞塞凡湖小檔案

地圖看天下 發佈 2024-04-07T18:33:28.213836+00:00

地理位置:亞美尼亞境內湖泊,離葉里溫60公里 面積:1360平方千米 水深:83米 特點:由小塞凡湖和大塞凡湖兩部分組成 形成原因:亞美尼亞境內湖泊 塞凡湖概況 塞凡湖的湖名是由亞美尼亞語「黑色寺院」轉化而來,因湖 西北角小島上有座4世紀用黑色材料修建的古寺院,又稱戈克恰伊 湖,

地理位置:亞美尼亞境內湖泊,離葉里溫60公里

面積:1360平方千米

水深:83米

特點:由小塞凡湖和大塞凡湖兩部分組成

形成原因:亞美尼亞境內湖泊

塞凡湖概況

塞凡湖的湖名是由亞美尼亞語「黑色寺院」轉化而來,因湖 西北角小島上有座4世紀用黑色材料修建的古寺院,又稱戈克恰伊 湖,系突厥語名稱,意為藍水。

塞凡湖是亞美尼亞境內湖泊。面積1360平方千米,蓄水58.5 立方千米,為高加索最大湖泊。由構造陷落而成。最深處83米。 湖水由拉茲丹河經阿拉斯河注入海中。

塞凡湖四面環山,海拔1905米,有28條小河注入。拉茲丹河 從西北岸流出,年平均流量16米3/秒。 湖域由小塞凡湖和大塞凡湖兩部分組成。湖內盛產魚類,鱒 魚尤多。湖濱有數座古教堂。

塞凡湖是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湖泊。離葉里溫60千米,是著名 的遊覽勝地。 塞凡湖在上個世紀前蘇聯時期也因為引水工程而造成湖泊干 涸的局面,由於湖泊的水被引到別的地方發展農業、發展經濟而 最後導致水資源枯竭,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但是後來政府出台了 恢復塞凡湖的生態的政策,恢復了這裡的正常的水循環,從而生 態得到恢復,現在仍然是亞美尼亞重要的旅遊勝地。

塞凡湖歷史

公元前6世紀,來自安納托利高原的部落在湖邊燃起了第一堆 篝火,自稱哈依克,也就是現在的亞美尼亞人。 亞美尼亞是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內陸 國。東鄰亞塞拜然,西部和東南部與土耳其、伊朗及亞塞拜然的納希切方自治共和國接壤,北界喬治亞。地處亞美尼亞高原東 北部,境內多山,全境90%的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北部是小 高加索山脈,境內最高點是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4090 米。東部有塞凡窪地,窪地中的塞凡湖面積1360平方千米,為亞 美尼亞境內最大的湖。

三千多年來,無數的教堂、古堡和十字架石沿湖建起,無數 的過往商隊讓湖邊的絲綢古道密如蛛網。 塞凡湖還有著「高加索的明鏡」的美譽,湖面倒映著天上的 白雲,倒映著地上的雪峰,像是剪下的一片藍天,被鋪在了群山 之間。雪山環繞的湖水寶石般碧藍,湖邊沙灘雪白,樹葉金黃, 讓人如入仙境,流連忘返。

在湖畔坐落著一個以上千個十字架石著稱的村子——成諾拉 杜茲。成諾拉杜茲墓地坐落在成諾拉杜茲村子和塞凡湖之間山坡 上,正中間還有一座小小的教堂。 陽光下,上千塊古老的十字架石墓碑,如同千條神聖的眼鏡 蛇,齊身朝拜著西面的連綿雪峰。滿是鏽痕的十字架石,很多已 經超過千年了。

塞凡湖畔——埃奇米亞津大教堂

中世紀早期亞美尼亞古教堂,又稱永久靈驗教堂。它坐落在 埃奇米亞津附近,建於公元641年~661年,現僅存遺址。原為圓 形三層的圓頂建築,內部是一個有迴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裝飾著假連拱、雕刻、浮雕,內部裝飾有鑲嵌畫與壁畫。

1901年~1907年發掘出底座、柱廊、地基、柱頭及許多建築 殘片,在拱門和大浮雕上塑有拿著建築工具的人,一些人認為那 是模擬當年建築師和總建築師阿瓦涅斯的形象;刻在一米長的石 板上的日晷極引人注目。

整個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後來特·托拉馬尼揚根據發掘 及其設想加以重建,建成一座有三層圓頂的教堂,內部為十字 形,有迴廊相通。現在教堂的旁邊另建了一座博物館,一些廢墟 的殘片陳列在這裡。

位於亞美尼亞共和國首都葉里溫東南40千米的峽谷中。倚 山臨壑,氣勢宏佳 築物是13世紀所建,也叫艾里凡克,在亞美尼亞語中意為「岩洞教堂」,因其大 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而得名。

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兩座岩洞教堂和一座王公寢陵。 中心教堂建於1215年,迄今保存完整。一座岩洞教堂建於13世紀 40~50年代,在中心教堂門廊西北;另一座岩洞教堂建於1283年。 寢陵位於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見方。四排 列拱作「井」字形交叉。四個交叉點為四根粗壯的石柱,中間棉 花頂上是天窗,極為壯麗。寢陵及其外廊均建於1288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