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之召信臣革除奢靡

歷史現實拾趣 發佈 2024-04-08T01:38:40.778141+00:00

#歷史開講#召信臣,漢元帝在位期間著名官員。他視民如子,喜歡替老百姓興 辦有益的事,所到之處都為百姓所稱頌。我國漢代有兩位清風惠政的南 陽太守,百姓稱為「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召父」就是指召信臣, 「杜母」是指東漢光武帝時的南陽太守杜詩。

召信臣,漢元帝在位期間著名官員。他視民如子,喜歡替老百姓興 辦有益的事,所到之處都為百姓所稱頌。我國漢代有兩位清風惠政的南 陽太守,百姓稱為「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召父」就是指召信臣, 「杜母」是指東漢光武帝時的南陽太守杜詩。這兩人的稱呼便是我國古 代「父母官」一詞的由來。

奢靡指生活奢侈,揮霍無度,相互攀比,過分追求享受,這顯然與廉 潔的基本要求相違背。奢靡之風是一種不好的風氣,一旦奢靡之風颳起,對國家 和社會都會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因此必須大力革除。

西漢時期的南陽太守召信臣因為大力革除奢靡之風,受到人們的擁戴。當時 正是漢元帝在位時期,西漢王朝由極盛開始衰敗,元 帝繼位後沉酒於酒色,大小政事委於宦官石顯,從元 帝到貴戚近臣競相奢侈揮霍,土地兼併日重。

上行下效,朝廷的腐敗風氣很快蔓延到了全國各 地。河南南陽與其他地方一樣,民間舊的風俗十分盛 行,加上奢靡的社會風氣,遇到紅白喜事都要大操大 辦,破費巨大,弄得百姓叫苦不迭。

許多人家因嫁女娶媳生老病終而花費大量錢財, 從而數年不得翻身。有的只圖一時好看而忍痛借高利貸,最終家庭破敗。 南陽地區地主勢力很大,攀比之風更盛,富豪們與府縣官吏、游手 絝子弟相互勾結,依仗權勢,推波助瀾,魚肉鄉里。腐敗的社會風氣使 秩序混亂,盜賊橫行,百姓苦不堪言。

召信臣深知禮俗的危害,下決心改變這股惡習。他一面大力倡導勤 一面下令禁止民間婚姻嫁娶和舉辦喪禮時鋪張浪費。他還採取措施,打 勢力。南陽風俗大變,秩序安定,盜賊罕見。 召信臣為人勤勤懇懇又有主張,喜歡為民興利,只想使民富裕。他 導農耕,出入于田間,住在鄉野亭舍之中,很少有安閒在家的時候。府 家的子弟遊手好閒,不把務農當作一回事的,他看見了就要加以訓斥, 治以不法之罪,以此顯示出他的好惡。

召信臣調查巡視郡中的水源,開通溝渠,修建水閘堤堰一共數十處 面積年年增加,達到三萬頃之多。老百姓都得了利,家家積蓄有餘。召 百姓制訂了先後用水的規定,刻在石頭上立于田邊,以防止爭搶。

在召信臣的精心治理下,地方教化大行,社會繁榮安定,郡中人家無 田,就連外地的百姓也前往投奔,因而使戶口倍增,但盜賊訟獄卻大為漏 刺史上奏說召信臣為百姓興利,從而使郡縣殷富,皇帝便賜給召信臣黃金 後來,召信臣遷調河南太守,其政績在全國屢次排在第一,皇帝因 升他的品秩並增加賞賜。元帝最後一年,召信臣升任少府。他堅持勤儉 約開支。任職不久,就奏請壓縮土木工程,對於一些皇帝很少光顧的宮 停止修繕和鋪張陳設。他還奏請取消由宦官組成的皇家樂隊,提議將供 隊的物品削減一半。

召信臣任少府以前,太官園內曾建有溫室,耗資巨大。召信臣以溫 出來的東西不合時宜,不可用來貢奉皇帝為由,奏請一概廢除。僅這一項節約開支數千萬。

召信臣千方百計革除奢靡之風,倡導勤勞節儉,深受百姓歡迎,當時的老百 姓都尊稱他為「召父」。為紀念這位「召父」,南陽吏民為他立祠造廟,世世祭 祀不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