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盤點丨有熱點、有看點,角膜領域備受關注的學術精粹盤點

國際眼科時訊 發佈 2024-04-08T02:49:07.918005+00:00

編者按:角膜是眼屈光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角膜疾病可因為外傷、感染、炎症或先天性遺傳等因素引起,種類繁多且有致盲風險。2022年,角膜領域呈現出顯著的進展,也因病毒微生物的感染與流行使人們對眼部疾病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編者按:角膜是眼屈光系統中最重要的成分,角膜疾病可因為外傷、感染、炎症或先天性遺傳等因素引起,種類繁多且有致盲風險。2022年,角膜領域呈現出顯著的進展,也因病毒微生物的感染與流行使人們對眼部疾病有了更多新的認識。故本期角膜盤點專輯,匯總2022年熱點文章TOP5,回顧一下本年度大家關注的學術內容,以為新一年的努力方向做好規劃與指導。

TOP 1

警惕!猴痘病毒感染的眼部表現

猴痘病毒 (MPXV) 是一種雙鏈 DNA 病毒,與天花病毒同屬於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猴痘是人畜共患疾病,1970年世界上報導了第一例人類感染猴痘的病例。1996-1997年間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了第一次人際猴痘傳播。猴痘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直接接觸以及性行為(尤其是男性同性戀之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目前,已經有證據表明猴痘病毒感染可出現相關的眼部表現,鑑於該疾病呈現大流行的趨勢,眼科醫生應該及時了解與認識到該病毒感染的眼部症狀與體徵。

TOP 2

很多人都愛揉眼,為什麼只有你患上圓錐角膜?專家:遠離眼疾、不揉為妙

既往研究表明,揉眼是圓錐角膜發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人員推測,「不揉眼睛,就沒有圓錐角膜」,如果揉眼減少,這種疾病的遺傳易感性就會消失。來自歐洲的Georg Gerten教授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這種說法的可靠性,以進一步探究圓錐角膜的發病危險因素。

既往研究表明,當摩擦傳遞的能量超過角膜的自然阻力時,就會發生圓錐角膜,而角膜的自然阻力因人而異,部分患者容易發生永久變形。然而,Gatinel教授認為圓錐角膜不是一種遺傳疾病,而是一種行為疾病。過度摩擦是必要條件,但它的作用可能會被某些遺傳輔助因素觸發或增強。

TOP 3

乾眼的「三重威脅」:口罩、數字屏幕和冬季天氣

近年來,乾眼相關科學發展迅速,對乾眼的認識也越來越普及。隨著COVID-19流行的到來,研究人員面臨著兩個新的變量:數字屏幕使用的顯著增加以及因配戴口罩引起的氣流改變。隨著世界大部分地區迎來了更冷的天氣,給日益嚴重的乾眼問題增加了季節性的第三次打擊。您的眼睛現在感覺如何?無論您在家還是在辦公室,均是在數字設備上閱讀此內容,眼睛如出現灼熱、發癢、視疲勞和乾燥等情況,您很有可能已患有乾眼。

TOP 4

案例五 角膜點染的原因丨摘自《角膜塑形鏡驗配經典案例解析 第二冊》

鏡片環曲量不足可能會導致後期出現輕度偏位及塑形力和矯正視力下降。鏡片環曲量不足伴隨的另一個問題是鏡片中央矢高不足,即鏡片中央和角膜頂點接觸,導致角膜上皮受損。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陳志博士通過一則經典案例說明了鏡片環曲量與中心定位、塑形力和角膜健康有密切關係,同時也提示人們:環曲量不足是鏡片整體矢高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僅會導致鏡片偏位和欠矯,而且可能會損傷角膜上皮。因此,參與角膜塑形鏡驗配及隨訪的醫生不僅要精通驗配相關的技能和知識,還必須熟練掌握角膜上皮損傷的常見原因、分級及診療原則。

TOP 5

晏曉明教授:乾眼治療的「冰、火」兩重天——冷敷or熱敷,您選擇對了嗎?

乾眼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眼部疾病,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電腦的廣泛使用及居住、辦公環境空調設施的普及,乾眼已成為全球流行性疾病,我國乾眼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並有年輕化的趨勢。隨著對乾眼關注度的逐漸增加及乾眼相關研究的不斷推進,人們對乾眼的了解更加深入。乾眼常用治療方式包括病因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其中物理治療包含了熱敷和冷敷等多種方式,那到底該選擇熱敷還是冷敷呢?讓我們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晏曉明教授一起,共探究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