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台灣,為什麼極為推崇田橫,還要寫詩稱讚?

秋風古劍 發佈 2024-04-08T04:36:47.275986+00:00

1661年3月底的一天,鄭成功在金門海域,檢閱了他的兩萬五千名士兵,對他們發表了動員講話,號召他們向東開進,收復荷蘭人占領的台灣島.離別之前,他讓兒子鄭經留守廈門,維護金廈的基地. 此後,經歷了無數的困難,直到次年的二月,長達一年的遠征,才迫使荷蘭人投降,退出了台灣.

1661年3月底的一天,鄭成功在金門海域,檢閱了他的兩萬五千名士兵,對他們發表了動員講話,號召他們向東開進,收復荷蘭人占領的台灣島.離別之前,他讓兒子鄭經留守廈門,維護金廈的基地. 此後,經歷了無數的困難,直到次年的二月,長達一年的遠征,才迫使荷蘭人投降,退出了台灣.此時的鄭成功才三十九歲,他寫下了一首詩,表明心志:

復台

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收復台灣的四個月後,鄭成功就病逝在了寶島.在這短短的四個月時間裡,為什麼鄭成功會想起幾千年前的田橫,引為知己?

田橫的故事,很早就被人們傳誦.諸葛亮在三國赤戰之戰前,激將孫權的話里就提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且守義不辱".在1930年代,日本對華步步進逼,著名畫家徐悲鴻創作了《田橫五百壯士》的油畫,以激勵國民.

田橫這個人,說到底,就是死磕,有一股不服輸的勁.

首先,秦末的亂世, 到田橫這一輩,齊國的王已經換了四拔了.田橫作為末代齊王,已經是第五位了.

早期的田橫,還是個配角,受他的堂兄田儋,尤其是親哥田榮的影響很大.田儋是秦末亂世,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的初代齊王,也很積極反秦,但是在救援魏國時戰死.他年幼的兒子田市被扶立為齊王,由田榮和田橫兄弟分別擔任相國和大將.這段時間裡,田榮是主角.田榮是個連項羽都不服的狠角色.巨鹿之戰後,諸侯見了項羽都要"膝行",跪著走.但是田榮從來不怵項羽.

由于田榮與項羽的叔父項梁發生過矛盾,項梁與秦將章邯決戰定陶時,田榮拒不發兵相助,項梁最終戰死定陶.項羽由此與心恨田榮.此後項羽北上救趙, 西行滅秦,田榮也都沒有派兵助陣.

後果就是,項羽分封十八諸侯,故意忽略地方實力派田榮,將齊國三分,唯獨漏掉了田榮.田榮也不是好欺負的,聯合反項的陳余,彭越,發兵將項羽所立三王都滅了,自立為齊王.可以說是打響了反項的第一槍.為劉邦東出奪取關中創造了機會.

田榮雖然是個刺兒頭,但是軍事水平遠不如項羽,即使劉邦也打不過項羽,何況田榮.田榮兵敗被殺,田橫才挑起了齊國的重任,立侄子田廣為齊王,自己為相國,收集殘兵敗將.恰在此時,劉邦的聯軍攻下了項羽的大本營彭城,趁著項羽回救彭城之機,田橫相繼收復了齊國各城.而項羽的重心也放到了與劉邦爭雄,顧不上齊國了.

楚漢相爭前三年,田橫作為齊國宰相,國策就是保境安民,採取中立政策.項羽不來攻打,他們也不主動惹事.

在一個變動的時代,一切都是在劇烈的變化之中. 和平年代的三年幾乎一晃就過,像一汪平靜的湖水沒有波瀾,但是混亂時代,每一年都是巨變.田橫在齊國有點像後來的荊州劉表,不參與中原逐鹿.

韓信開闢第二戰場,將黃河以北的魏國,趙國,燕國,都攻滅或者收降了.很自然就是東部的齊國了,而齊國也在邊境部署大軍. 按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齊國是很容易被拉攏到反項的陣營中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儒生酈食其自告奮勇,去說降齊國,雙方一拍即合,但是韓信貪功,以沒有接到劉邦退兵的命令為由,不顧己方重要謀臣還在齊營的事實,趁著田橫和酈食其把酒言歡,松於防備的機會,發動了偷襲,齊軍大敗.

此刻的田橫,深感自己被人騙了,將酒桌上的酈食其烹殺.

項羽出於唇亡齒寒的考慮,派出大將龍且去救援曾經的死對頭齊國,但是龍且又被韓信設計斬殺.齊王田廣也兵敗被殺.各個城池相繼被韓信大軍攻下.但是田橫還是不認輸,自立為齊王,搞起了流亡政權,投奔了彭越.當年他們一起反項,並肩戰鬥過,還有點交情,雖然不多.

然而天下的大勢,終究是要統一了.田橫在彭越那時也待不長,因為彭越是劉邦的人.雖然沒有賣友求榮,拿著田橫的人頭請賞,但是也不能再收留他了.田橫只能帶著幾百號人,逃到了山東沿海的一個小島.就如同鄭成功在福建沿海的金門和廈門一樣.

劉邦平定了天下,要求退居海島的齊王田橫前來朝拜,等於是要對方臣服,投降.田橫說自己曾經烹殺酈食其,而酈食其的弟弟酈商是統兵大將,是漢初十八功候之一,還擔任衛尉,是禁軍統領, 恐怕難以同朝為官,懇求留個小島養老.

面對這樣一個理由,劉邦發下詔令,"齊王橫即至,人馬從者敢動搖者致族夷",敢動田橫就滅族,給田橫打個保票.並再次遣使讓田橫入朝,威逼利誘,"大者王,小者侯,不來即發兵加誅". 田橫只得帶上隨從二人上路,到了洛陽郊外,田橫卻選擇了自刎.留下一段遺言:

"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與其弟並肩而事主,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搖,我獨不愧於心乎?"

當初我和漢王都是南面稱孤,現在他成為天子,我卻只是一個亡國奴,北面事人,實在太讓人汗顏了.況且我又烹人之兄,卻與其弟同朝為官,即使對方畏懼天子詔令,不敢動手,我心裡能不慚愧嗎?

田橫認為,皇帝只是要見自己一面罷了,現在自刎,使者持頭見劉邦,面容未改,可以復命.

更難能可貴的是,田橫的兩個隨從也自刎在田橫的墓前,而海島上的幾百人,聽到田橫已死的消息,也都自殺了.真正做到了同生共死 ,極為慘烈.劉邦發出感嘆,"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哉" (田儋,田榮,田橫).

可以說,田橫最終還是很有骨氣的.所以諸葛亮說他"守義不辱".

也可以說,如果當年鄭成功沒有奪取台灣島,只靠金門和廈門兩島,他也只能是第二個田橫了.因為他是不會投降清朝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