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都代表了什麼

歷史快探 發佈 2024-04-08T04:58:14.061927+00:00

「節日是文化的節點,是民眾精神生活的集中體現,是人們溝通和調節人與自然關係、人與人關係以及安撫、表達人們內在情感的實際體現,往往包含著人們對節日這一現象的文化解釋。」

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民族節日反映出了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道德習慣。「節日是文化的節點,是民眾精神生活的集中體現,是人們溝通和調節人與自然關係、人與人關係以及安撫、表達人們內在情感的實際體現,往往包含著人們對節日這一現象的文化解釋。」

西雙版納傣族作為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原始宗教並存的地區,在擁有自己本民族節日的同時也吸收接納了佛教思想進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佛教節日。

潑水節——對生命的熱愛

慶賀新年是全世界的一個普遍的習俗,無論是哪個國家或民族,人們都對新的一年都有著美好的希望和期盼。潑水節是傣族人民在每年傣歷新年時所舉行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傣族潑水節一般要持續幾天。潑水節時,無論男女老少,互相潑水為對方祝福。

潑水節不僅是作為傣族人慶祝新年的風俗習慣,更是傣族人辭舊迎新的一個節點。在佛教的影響下,傣族人認為生命的運動就是由出生走向死亡,在死亡的同時也會產生新的生命。辭舊迎新也正是體現出這樣的規律,因此潑水節在傣族人心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新年在傣族人心中隱喻著出生命的生生不息,循環不止。傣族人通過慶祝潑水節來對舊的一年做出懷念和總結,並同時也對新的一年做出祝福和期盼,希望疾病不纏身、災禍遠離家人;祈求五穀豐收、身體健康等,這些對生的嚮往和希望,就是生命觀在潑水節中所體現出的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自古以來,水和傣族人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客觀說來,由於人類的生存需要水,所以傣族先民在生活環境方面常會選擇伴水而居。其次傣族先民有崇拜水的觀念。在原始社會時期,傣族先民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但同時洪水的泛濫也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傣族先民們崇拜水並通過定期祭祀來祈求風調雨順,並認為通過神靈的保佑才得以生存。往後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傣族人不斷的體悟和感知自然。傣族人通過個人直觀的所見所感來,同時結合自己本民族的生產規律來解釋客觀自然現象。

時至今日水不單單只是作為生活的必需品而存在於傣族人的心中,水更是作為傣族人和人、社會、自然界聯繫的紐帶,被賦予了更多的價值、承載了更多的意義。傣族人認為在潑過水以後,就潑走了疾病,洗去對方身上的灰塵。祝福人們在新的一年中四季平安、萬事如意。年輕人為老年人潑水,是為老人潑走了疾病和苦痛,並祝福老人在新的一年中身體健康。老年人為年輕人潑水,是祝福年輕人茁壯成長,消災免痛。

年輕男女互相潑水嬉戲、互相祝福,共同祈求新年平安、生活歡聲笑語。最終水源會帶著祝福回到大地,也把五穀豐收的祝福傳達。潑水節蘊含了傣族人的善良,傣族人通過潑水傳遞著新生的喜悅和希望,同時也通過潑水來驅趕疾病,讓生命健康成長。

潑水節作為—個全民族的社會交往活動,通過潑出去的水為媒介,滋潤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潑水節讓傣族人通過社會交往來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佛教傳入後,佛教通過因果報應的思想來解釋萬物之間的聯繫。「認為世間一切存在並非彼此孤立,而是處於相互聯繫的因果鏈條之中,每個人的善惡行為必定會對自身的命運發生影響」,傣族人在此觀念的影響下,便崇尚積德行善,要求人們去從善、為善、行善。因此傣族人通過潑水節來互致祝福,用祝福的方式來積德行善,從而通過此類善行來影響或改善自己的命運。潑水節不但是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的節點,更是傣族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開端。潑水節作為的傣族人民對待「新生」以及生命的延續、傳播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其中凝聚著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道德規範、價值觀念以及各種文化習俗。

關門節——對生命的理解

相傳「每年傣歷九月,佛到西天去對佛母講經,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回來。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時,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傳教,踐踏了群眾的莊家,耽誤了群眾的生產,群眾怨聲載道,對佛徒不滿,佛得知此事後,感到不安。

此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所有的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因此把這一段時間稱為關門節。關門節期間傣族人都要到佛寺中靜坐參佛,通過聽大佛爺講經說法來懺悔自己的行為。「老年男子有的遷入到寺中住宿,中年男子則每七日必須留宿寺中三日。在寺中住宿時,不出寺門,一切生活完全和寺中僧人一致,且須跟著寺廟僧人忌午。

關門節對於傣族人來說不僅僅是宗教知識的極大豐富,更是對心靈的洗禮。傣族人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佛教經典來進行倫理道德教育,同時也體悟生命的由來、認識生命運動的規律,以此來端正人心並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正確的生命觀引導並約束著人們的行為,因此傣族人珍惜此生來世積極生活,直觀體現為傣族人積德從善。通過積德從善過程,一方面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一方面也體現出生命的價值,即活著就是要為從善。

關門節期間正值農忙,人們為了能集中精力進行生產活動便定下諸多規矩,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不建新房不出遠門;僧侶不能隨便外出等。筆者在對嘎灑鎮曼邁村村民玉嫩採訪時得知:「關門節的時候,村寨裡面不能大聲的說話;走路不能東張西望;不能打鬧。以前是不准年輕人談戀愛的,現在麼更寬容一點。老人不阻止,但是基本也沒有(結婚)。」

這些規矩一方面通過約束來讓人們節制自身的欲望,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傣族對於生命運動規律的看法,即生命的運動也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自然通過休養生息來恢復生命的活力,人類也要通過休養生息來反思自己的不足,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並加以改正,才能重新煥發活力。只有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的狀態,才是完整的生命。

開門節-----生命的的期待

關門節結束時,傣族人會舉行盛大的集會和各種文化活動。男女老幼成群結隊皆穿著盛裝去佛寺中拜佛禱告。在關門節期間的諸多限制也隨著開門節的到來而解除,青年男女可以談情說愛和婚娶;民眾也可以蓋新房、結婚等活動。僧侶們自由出入;在沒有了關門節的諸多禁忌之後,小孩和年輕人也活躍起來,恢復了年輕所具有的天真活潑的天性。老人們結束關門節懺悔自省後也重新面對生活煥發活力,這些氣氛使生活充滿了活力和生機。

另一方面在開門節後,傣族地區進入了農閒時期,莊稼收穫完成,所以開門節也有著豐收的象徵。開門節時人們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享受生活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開門節了走走親戚串串朋友」

人們大多會走村串戶,互相問候。在開門節期間年輕人都會結伴出遊。「開門節了朋友會出去玩,一般會在幾個村子周圍走走玩玩。也會去遠的地方,老人允許的。」通過出遊的行為示意關門節禁忌的解除、開門節的到來。來表達生活的重新開始。

在開門節期間人們通過互相之間頻繁的社會交往,產生新的戀情並開花結果,因此開門節也象徵著戀愛、結婚的幸福之「門」。開門節是喜悅的,這份喜悅有傣族人通過自己辛勤踏實的勞動,帶來的豐收後的喜悅;有傣族人通過關門節的修行後,對生與死有了更深刻的的認知,獲得知識的喜悅。開門節體現出傣族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諧的人際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體現出人生的意義,最終獲得幸福的生活。

總結

傣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傣族人開朗樂觀;傣族人熱情好客;傣族人勤勞勇敢;傣族人溫柔敦厚;傣族人敬老愛老。傣族人用豁達的態度對待生死;傣族人用自由眼光的看待生活;傣族人用積極的態度享受人生。這些都是傣族人在長期的辛勤勞動下,用辯證的思維不斷感悟而得到的關於生命的看法。從最初的生命意識的萌芽,傣族人認為生命就是生存,生存帶來了生育繁衍的需要。佛教傳入後傣族人更加深度的探索生命的意義,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幸福,善是達到幸福的過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