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水上運輸命脈——記新一屆上海工匠、吳淞海事局VTS首席指揮官劉偉

勞動報 發佈 2024-04-08T07:28:29.557141+00:00

摘要:他的指揮故事裡有著多次化險為夷的驚心動魄,也有匠心打磨出的船舶交通管理方案,更多的,卻是16年如一日在一線的兢兢業業。頭圖為劉偉(右)指導同事進行船舶指揮。

摘要:他的指揮故事裡有著多次化險為夷的驚心動魄,也有匠心打磨出的船舶交通管理方案,更多的,卻是16年如一日在一線的兢兢業業。

頭圖為劉偉(右)指導同事進行船舶指揮。

長江口、吳淞口和一條深水航道構成了上海港水路的大動脈,這條船舶進江出海的咽喉要道在整個上海港都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然而,這裡同時面臨著擁堵、交叉、碰撞、擱淺……這片全球通航密度最大、船舶流最複雜、監管任務最繁重的通航水域上,管理難度不言而喻。

也正是在這裡,走出了一位海事系統比武第一——吳淞海事局VTS(船舶交通管理)首席指揮官、常務副主任劉偉,日前,劉偉獲評最新一屆上海工匠,他的指揮故事裡有著多次化險為夷的驚心動魄,也有匠心打磨出的船舶交通管理方案,更多的是16年如一日在一線的兢兢業業。

螺螄殼裡做道場

編隊疏通全球「最堵」港口

俗稱「一尺水深一尺金」,上海港受困於先天地理條件,不比其他海港水域的水深,僅有一條深水航道可供大型船舶通行,每到尖峰時段,便能看到大小不一的船舶排隊進港。

當世界上最先進的豪華郵輪、大型貨櫃船這些大型船舶,與三四十米的漁船、泥巴點點的工程船都蜂擁擠到一條道上時,海上航行又倍受風流影響,其中隱藏的危險並不遙遠。

複雜的船舶、擁堵的航道,更令管理難上加難的還有多變的氣候。劉偉告訴記者,上海一天兩個潮水,漲潮時水深高、動力足,無論是哪種船舶都喜歡這種天然「省油」,「大家都想要乘潮進港」。

這樣的進港管理,就好比「螺螄殼裡做道場」。多年前,吳淞海事局開始實行潮水管制,劉偉介紹道:「我們把每次三個小時潮水最好的時間定為管制時間,對要進港的船舶進行編隊,6分鐘一條船,一個小時可以進港10條船。」最好的時間兜住了,「次好」的時間段又有了蜂擁的危險,「一些船舶提出,他們想在潮水前的時間進港,後半程就能享受潮水福利。」

於是,2014年,時任值班長的劉偉與團隊一起研發編制了一套「深水航道自助申報平台」,對提前申報的船舶進行編隊,「結合航道的情況與日常值班中發現的問題,再加上船舶的性能,我們會安排走得慢些的散貨船放在後面一些,航速快些的船就放在前面,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前提下實現均衡船舶流。」

一輛輛「慢車」變成了「快車」,3小時的最佳進港時間擴展到了7.5小時,「開著快車進北槽」成為現實,船舶通行量一舉提升30%。這片最複雜的水域裡,上海港貨櫃吞吐量依然保持全球第一,這也離不開劉偉等一線海事人的貢獻。

對每一次危險作出預判

不動一土單向航道擴「雙道」

走進吳淞海事局的指揮大廳,每名值班員的桌前放著三四塊電腦屏幕,實時顯示該分區的船舶情況,每一個電腦屏幕上的小光標代表的正是一艘正在上海港航行的船舶。16年來,劉偉在桌前度過了千千萬萬個日夜,守護了萬艘船舶平安進港,現在作為常務副主任的他辦公室依然放在指揮大廳,關注船舶運動第一線。

工作中的劉偉,他的屏幕上每一個光標都代表了正在上海港內的一艘船舶。

所謂VTS,即船舶交通管理,有人將VTS值班員比作交警,實則不盡然,值班員的工作需要熟悉各類船舶的狀態性能、駕駛特點,甚至要了解氣候、潮汐時間段。僅靠一個個移動的光標,實時對船舶運動作出預判,簡單來說,VTS值班員們需要「預判可能的下一次危險並努力及時化解」。

大海上,一切危險都是未知的,劉偉總會去考慮,光標的背後是一艘什麼樣的船舶,船的尺度有多大、航速一般多快、所處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舉例:「如果是夜間還要考慮到船長周圍是茫茫漆黑的大海,只能看到對方船舶隱隱約約的船燈。」

一條船舶的背後往往是一個個家庭,敬畏生命,忠於職守,加上曾在船上學習工作的一段時間,劉偉成長於一線,更熱衷在一線,他用「沉下心」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了多年枯燥的值班工作,更多的時候轉而去思考險情背後的原因,如何避免下一次情況。

2018年,創新工作再出新篇章。彼時的國際郵輪與核心班輪產生了衝突,「郵輪和貨櫃等班輪對時間的要求都非常高,班次什麼時候開船、攬貨都有規定。」劉偉解釋說,兩類船舶都只能從深水航道進來,資源有限,時間要求更苛刻。

然而,拓寬航道的成本極高且難度高,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在交通運輸部的領導部署下,航道部門、上港集團、上海海事局等單位開展了聯動。「通過我們這裡多年攢下的數據,驗證了航道兩邊的邊坡深度超過8米,借著潮水的時候郵輪完全可以通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劉偉帶著團隊現場指揮,在未動一抔土、不開半道疏浚的情況下,愣是將通航寬度從80米拓展到90米。

在VTS部門的指揮下,貨櫃船與郵輪一個走航道,一個靠近邊坡,兩年內實現292次完美「會船」,創新有了實效,實現節減碳排放654萬噸,創效超過1億美元。

勞模傳承帶出新

發出中國海事聲音

2007年,劉偉學校畢業上崗VTS值班員,邁上深藍海事路;2011年,過五關斬六將,劉偉獲交通運輸部直屬海事系統VTS職工技能比武大賽全國第一;2012年,經驗豐富的劉偉升職值班長;2022年,吳淞海事局錢船長勞模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錢衛忠光榮退休,身為徒弟的劉偉接過接力棒,繼續前進。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多年實戰經驗,劉偉撰寫的《VTS用戶指南模板》實現了中國標準的「零突破」,制定的《VTS管理信息子系統性能標準》實現了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新突破,在國際論壇上發出了中國海事的聲音。

創新不停步,今年,劉偉又有了新目標。「我們想通過開發一個船舶智能進港的系統,對船舶目的港、性能特點進行分析,然後賦值賦分的方式讓進港編隊更智能化。」提起專業工作,劉偉侃侃而談、滔滔不絕,「我們還是想在編隊上減少人為干預,讓船舶進港的安排更科學、更公平也更有效。」

春季來臨,萬物復甦,吳淞碼頭繁忙的場景再現,郵輪再次起航的計劃令人充滿期待,劉偉也想著,航道邊坡進港還要再鑽研、再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