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執迷不悟」,加速了蘋果走向「大結局」!

圈聊科技事 發佈 2024-04-08T13:39:05.678012+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富士康的「執迷不悟」,加速了蘋果走向「大結局」!在晶片規則實施後,中美科技間的「博弈」正式啟動了,其中最遭罪的自然是企業了,中企和美企間的合作被強行干預,承受巨額經濟損失的同時,也打亂了企業未來的規劃。

富士康的「執迷不悟」,加速了蘋果走向「大結局」!

在晶片規則實施後,中美科技間的「博弈」正式啟動了,其中最遭罪的自然是企業了,中企和美企間的合作被強行干預,承受巨額經濟損失的同時,也打亂了企業未來的規劃。

在最新公布的名單出爐之後,目前被老美加入「實體清單」的企業,已經突破到了639家,其中包含了華為、中興、海康威視等等和美企合作緊密的企業,如今唯有獲取了授權,才能進行限定的合作。

即便在如此緊迫的形勢下,國內依舊沒有對美企施加任何的限制,沒曾想卻成為了蘋果公司「炫耀」的資本,試圖全面轉移大陸市場產能,而富士康的「執迷不悟」成為了幫凶,蘋果正在加速走向「大結局」!

富士康官宣新計劃

在美國資本分散「重資產」布局中,台灣省成為了重要的接收地,造就了台積電、富士康等行業巨賈的存在,但兩家企業同樣存在差別,台積電擁有著頂尖的技術,可以左右晶片市場的走向,而富士康基本算是「牆頭草」,風吹兩邊倒的類型。

依靠著蘋果給予的訂單,富士康成長為了全球第一大代工廠,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很憑藉多年積累的資本,全球範圍內同類型的企業也很難與之抗衡,雙方也可以說是相互成就,但庫克在整個過程中,就略顯「不地道」了,利用完了就想拋棄。

經過多年的產業規模升級,富士康擁有了豐富的製造經驗,同時還有著完備的供應鏈管理規劃,能夠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保證產品的正常供應,這也是蘋果產品能夠充足備貨的關鍵因素。

面對大陸市場人工成本、原材料的上漲,富士康多次提出了漲價的要求,但蘋果根本不予採納,反而教唆其奔赴印度、越南等等國家建廠,同時還將部分產能進行了轉移,這也直接讓郭台銘切實體會到了「危機感」,只能被迫妥協了對應的條件。

但在奔赴印度建廠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難以預判的情況,雖然在人工成本上不足大陸市場的一半,但供應鏈卻極其的不完善,交通問題也難以改善,外加上工人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良品率極其的低下,根本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非但沒有節省成本、反倒大幅攀升。

在類似的問題反饋給蘋果公司之後,非但沒有給到對應的支持,反而不斷的施壓轉移產能,同時還將更多的產能給到了和碩、緯創等企業,從而形成對應的競爭狀態,讓這些代工廠加速妥協奔赴東南亞、印度市場,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完善供應鏈。

作為依靠「蘋果訂單」存活的富士康,沒辦法只能進一步妥協,近日根據《華爾街日報》提供的消息,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已經在考慮大規模擴張印度市場,開設新廠提升iPhone組裝數量,預計年產量將達到兩千萬部。

近日富士康也官宣,將會投資7億美元建廠計劃,在印度的「矽谷」新建iPhone代工廠,也證實了外媒提供的消息,但這樣執迷不悟的做法,大概率會提前讓蘋果「大結局」!

蘋果公司「大結局」了?

從2017年開始,蘋果就有了轉移產能至印度的計劃,打著「減輕對中國依賴」的口號,實則背後另有打算,而彼時生產的還是一些舊機型,因此並沒有引起中國市場的特別關注,被認定為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

然而從2022年開始,印度工廠開始著手生產最新的iPhone 14,根據蘋果官方給出的規劃,到2025年蘋果產品將會有25%份額在印度生產,而執著印度建廠的原因也逐步浮出水面。

富士康位於鄭州的工廠,承載了全球iPhone過半的產能,前期印度市場生產的產品不合格時,就是這個工廠緊急完成了超額訂單,滿足蘋果訂單需求的同時,也給富士康挽回了不少損失。

然而多次類似的經歷,並沒有讓蘋果公司醒悟,雖然庫克多次表態:「離不開中國市場!」但每一個動作都在揭示著,想要將產能快速搬離大陸市場,如果繼續下去很快就會有「大結局」了。

中國之所以沒有針對蘋果公司,是因為其能夠為我們帶來「價值」,如果真的將所有產能轉移了出去,在中國的銷路肯定不會那麼順暢,相輔相成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蘋果公司將會重蹈三星的覆轍,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