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貪污的段祺瑞就是好官? 他可是把民國的鑄幣權都輸給了洋人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發佈 2024-04-08T14:47:32.510950+00:00

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只看生活細節,否則就會犯下一葉障目的錯誤,因為吃素、愛護動物這些加分項也出現在希特勒身上,王莽當年更是進行了滿分的偉光正表演。


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只看生活細節,否則就會犯下一葉障目的錯誤,因為吃素、愛護動物這些加分項也出現在希特勒身上,王莽當年更是進行了滿分的偉光正表演。民國時期的人物也是如此,很網友看了段祺瑞的六不發言,就覺得他是個不錯的人,但老段的私德對國家影響是零,他公共事務的管理能力才是關鍵,恰恰在這方面他很丟分,說他是賣國軍閥毫不為過。

段祺瑞有兩個職務最人熟知,一個是民國總理,一個是陸軍總長,這兩個職務含金量可大不一樣。在北洋前期(後期也不行了,陸軍部的將官們還經常欠房租,成了當時北京的常態),陸軍部每年有5000多萬銀元的開支,因為老段牢牢掌控了陸軍部,他就能讓陸軍部給自己家的生活費、自己的娛樂費買單。

至於民國總理這個職位,這個職位含金量就差點,一些民國大佬對總理一職並不是太看重,張作霖、曹錕等人都把它賞賜給自己信任的政客,不少我們熟悉的外交官都當過北洋的總理(比如顧維鈞)。因為民國中央政府的權威很有限,很多部門都欠款, 總理經常被各路軍頭催著要錢,在北洋時代,能弄到錢的總理就是大爺,弄不到錢的總理往往被當成了孫子。

民國的總理都需要弄到錢,段祺瑞尤其需要錢,他對南方動武每月需要1500萬銀元,在1919年根據申報的估計,段祺瑞政府需要拿到9000萬銀元才能彌補當年的虧空。誰有錢?當時的日本人最有錢,一戰結束後英國和法國都成了債務國,美國有錢,但美國人不願意借給段奇瑞500萬,美元當時在遠東債務市場上最有資本的就是日本人,日本人當時的債權總額達到了13億日元。

日本人的軍火還最多,在英法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時,日本出口的軍火占到了中國市場的96%。所以日本人就成了段祺瑞最大的「外掛」,日本寺內壽一政府通過中間人西園龜三先後向段祺瑞借款一億4500萬日圓,折合銀元就正好能堵上窟窿。有了這筆錢和日本軍火,段祺瑞才建立了自己直屬的參戰軍和邊防軍,才有了和直系開戰的本錢。

日本人不是慈善家,它的貸款中有2500萬日圓靠中國交通銀行充當抵押物(其餘的主要是鐵路和礦產),交通銀行又恰好是中國當時的發鈔銀行之一,日本人因此贏得了對交通銀行的控制權。五四運動後,賣國賊曹汝霖人人喊打,但因為他主持簽訂了借款條約,搭上了日本人,照樣擔任交通銀行總經理,依舊能在八大胡同花天酒地,而這一切的最大黑手就是段祺瑞。

段祺瑞的另一大傑作是金法郎事件,這一事件讓民國政府損失巨大。所謂的金法郎就是金本位制度下的法郎,一法郎兌換0.3克左右的黃金;但法國當時的實際流通的法郎只有理論價值的三分之一。法國人準備讓北洋政府償還金法郎支付庚子賠款,堵住中法實業銀行破產的窟窿,按照法國人的算計,民國政府要倒找它7532萬美元也就是2億多銀元(因為怕引發輿論,特意用美元計價),還債期間直到1947年。民國政府不給錢也沒關係,法國人通知海關直接扣錢。

這事法國人謀劃了很長時間,吳佩孚、曹錕主政時期,北洋政府沒當這個冤大頭。段祺瑞在第2次直奉戰爭後,被推上台,有十個省的督軍表示願意服從,但條件是執政府「得加錢」。張作霖和馮玉祥也把段祺瑞當成提款機,為了提出法國人扣押的1500萬關稅,段祺瑞就答應了這個條件。

段祺瑞不貪污,也沒太多不良嗜好,但他嗜權如命,為了權力,他就甘心賣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