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長城,明長城的精華

生氣的小貓灰灰 發佈 2024-04-08T20:16:22.462667+00:00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從停車場到慕田峪長城售票處,要麼坐擺渡車,要麼走路。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



從停車場到慕田峪長城售票處,要麼坐擺渡車,要麼走路。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自駕汽車可以直接開到長城腳下。

每個人從背包里掏出登山杖,哼著歌兒,邁開了輕快的步伐。



這一段路,其實就是穿行慕田峪村。步行的選擇非常正確,慕田峪村被譽為北京郊區最美山村,一點不為過。



慕田峪長城是明代長城的精華所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慕田峪長城段,全長5400米,是中國最長的長城,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



看看地圖,纜車上站到達14號敵樓,往左攀登經過17、20、21、23號四座敵樓、牛角邊、正北樓、小布達拉宮、最後是箭扣長城。噢!箭扣,明長城中最美的一段,無限地嚮往,顯然今天是去不了。往那邊到20號敵樓就不再通行了,屬於野長城範疇。

往右就是一路下行,經過12、8、6號敵樓,到到正關台、大角樓。

縱覽眼前的地圖,豪氣頓然在胸中涌溢。



山上有「忠於毛主席」五個巨大的字,招呼著我們,往左攀登!



慕田峪,危嶺雄關,西接居庸關,東連古北口,為京師北門黃花鎮的東段,自古被稱為拱衛京師、皇陵的北方屏障,是明代擁護京師和明皇陵的重要關口之一。



今天天氣蒙蒙,能見度不高,往前的峻岭山巒中那些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中國結、牛犄角邊、鷹飛倒仰,只能遠眺而神往。



說說慕田峪的特點。

敵樓密集。長城是由城牆、敵樓、城關、烽火台等建築物共同構築的一個完整的、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慕田峪長城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敵樓,敵樓和樓台吻於地勢之參差,其造形各異,風格迥然,建材多樣,施工精細。



雙面垛口。垛口牆即守城將士對敵作戰的掩體。其他段長城多為外側一面建垛口牆,慕田峪段長城兩面都為垛口牆,兩面即意味著兩側同敵作戰,可見其在歷史上的重要戰略地位。



內、外支城並存。支城,即在主長城之外根據戰事需要順山勢又節外生枝修出的長城。慕田峪的外支城即主城牆外側,連接慕字11台的城牆;內支城即大角樓向南延伸的城牆,稱為「禿尾巴邊」。


富有立體感。慕田峪長城的城牆和敵樓依山勢險要,多選外側陡峭之處,僅靠崖邊建築,其走勢富於變化和韻律。








正關台。由三座敵樓並立,三台連成一體的空心敵台,是慕田峪長城22座敵樓中最宏偉的一座,建在山脊線最低的隘口處,海拔486米,控扼北面的諸山谷河谷與南面的寬闊的懷沙河谷地以及懷柔盆地之間的交通。

正關台為空心結構,關長40米,寬30米,高20米,為上下兩層,底層相通,有室多間,可用於囤糧、屯兵。關門不開設在城台的正中,而是在兩側,有兩條花崗岩條石砌成的台階,守城的將士由此上下城。



大角樓。東側的制高點,編名慕字1台,是薊鎮長城和昌鎮長城的分界線。大角樓三面有長城,往西與八達嶺相連;往東與古北口相連;往南為內支城「禿尾巴邊」,因從長城任何一個角度看,都似一個城角,故名大角樓。

大角樓分為上層和下層,它的內在結構有利於作戰,有哨的功能,有守的防禦,有站的通道及建築精巧,用料講究。



深秋的長城,層林盡染,漫山紅遍。





最後,借網上的圖,欣賞一下箭扣。(箭扣長城,圖片來源於網絡,謝謝作者)

長城箭扣段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修補於唐代末年,改建擴建於明代。建於北京天然屏障——軍都山南緣陡峭的山脊線上,沿山脊線之延伸,依山勢之險要,取堅實之材,巧妙之壘砌,著色之雄渾,構築形體之精巧且剛毅,其姿其態之秀美堪稱長城各段之首。

長城向西由山腰直伸山頂,在山頂立一敵樓後,又突然下降,翻身向下返回山腰,又驟然升起,直到海拔840多米的地方,繞了一個大彎,其形狀酷似牛犄角,人們稱之為「牛犄角邊」。在「牛犄角邊」的兩側,有一段長城遠看其形狀猶如一張仰放的弓,最低山口處正如射箭拉弦時手握的扣,因此,這段長城就被人們叫成了「箭扣長城」。長城從尖峰的一側爬到峰頂,又從另一側垂直下來,高差達十米,每一台階只有幾指寬,即使老鷹也要仰著才能飛過去,故名「鷹飛倒仰」。

長城之險在慕田峪,慕田峪之險在「箭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