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和子規鳥有著怎樣的傳說?這和古蜀國望帝杜宇有何關係?

中孚鑑 發佈 2024-04-08T22:21:35.828029+00:00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這首詩的白話意思就是:曾聽子規鳥淒切的鳴啼。如今身在宣城,又看到了盛開的杜鵑花。子規鳥鳴叫悲傷,讓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之時,鳥鳴花開之際,思念起故鄉三巴來。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這首詩的白話意思就是:曾聽子規鳥淒切的鳴啼。如今身在宣城,又看到了盛開的杜鵑花。


子規鳥鳴叫悲傷,讓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之時,鳥鳴花開之際,思念起故鄉三巴來


子規鳥和杜鵑花有什麼關聯呢?又為何鳴叫悲切呢?


對於杜鵑花和子規鳥、杜鵑鳥,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據說,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個古蜀國

古蜀國是從原始氏族部落發展起來的,之後隨著不斷的發展壯大,得以形成古蜀國。


古蜀國從蠶叢氏稱王開始,之後又經歷了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王的統治。

到了商朝末年,由於商紂王動搖了商朝的統治根本,從而爆發了一場武王伐紂的商周之戰。

在武王伐紂之時,蜀國不僅參與了商周之戰,而且還是「牧誓八國」之一。

所謂的「牧誓八國」,說的就是跟著周武王姬發伐紂滅商的八大諸侯國,這八個諸侯國分別是:庸國、蜀國、羌國、髳國、微國、盧國、彭國、濮國

古蜀國的軍隊,很有戰鬥力,是滅商伐紂的重要力量之一。

而當時追隨武王伐紂的古蜀國國君就是杜宇。

武王伐紂成功後,周武王姬發大封諸侯。後來蜀王杜宇自立為帝,尊號為「望帝」。

望帝杜宇在位時期,其勵精圖治、開疆拓土,蜀國得以發展成了當時西南地區的一個大國。


而到瞭望帝杜宇晚年的時候,由於發生了洪災,蜀國百姓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杜宇就讓鱉靈治水。

之後經過鱉靈的努力,最終治水成功。

此時的杜宇無心權位,又想到鱉靈有治水大功,於是就讓位於鱉靈,鱉靈登位後,尊號為開明,為叢帝。

而杜宇退位後,則隱居於山中,據說,後來杜宇死後,化作了子規鳥,百姓又稱其為杜鵑鳥


每當春天的時候,杜鵑鳥不僅飛來呼喚百姓「快快布穀!快快布穀!」,而且嘴巴還因為啼叫而流出了血,杜鵑鳥的鮮血灑在地上,則染紅了一片片的杜鵑花。


當然,這只是一個古老優美的傳說故事,雖然伐紂滅商事件是真的,但杜宇化子規鳥卻是一個傳說。不過,雖是傳說,但已經融入了我國的歷史文化中。


那現實中的杜鵑花如何呢?


杜娟花不僅是我國三大自然野生名花之一,而且還是世界上四大高山花卉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作為名花,都有其象徵的意義,杜鵑花也不例外。其象徵的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



有關杜鵑花的記載,始見於漢朝的《神農本草經》,而到了唐朝,杜鵑花開始進入庭園,以供觀賞。


杜鵑花和其他名花一樣,不僅也深受文人墨客的偏愛,而且還為其寫下了不少的優美篇章。


比如,唐朝的詩人白居易就非常喜愛杜鵑花,他不僅寫了不少有關杜鵑花的詩,而且還親自栽培杜鵑花。

白居易第一次栽植杜鵑花並未成功,於是就寫下了「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的詩句。

當白居易後來成功栽植杜鵑花後,又寫下了「忠州洲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的詩句。

當然,除了白居易酷愛杜鵑花外,還有很多文人也喜愛杜鵑。比如唐朝的杜牧、宋朝的辛棄疾、以及大文豪蘇東坡等等。



杜鵑花綺麗多彩,其是世界上四大高山花卉之一,說明其生命力很強,同時其還實用於盆景栽培。

更重要的是,杜鵑花還能監測有毒氣體,因為當空氣中有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時,杜鵑花的葉片,就會出現斑紋,邊緣則逐漸枯萎。

反過來說就是,當杜鵑花的葉片出現斑紋和枯萎時,就說明周圍的環境二氧化硫、一氧化氮過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