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奮鬥

勞動報 發佈 2024-04-09T05:05:12.875713+00:00

留著一頭清爽短髮、總是面帶微笑的竺淑佳說,正是高中數學老師的這句話,成為了她的座右銘。在她看來,時刻保持危機感是工作中的常態:「要做科研路上的探險家,而不是導遊或遊客。」

摘要:竺淑佳的研究為靶向NMDA受體設計新型抗抑鬱藥的研發提供了重要基礎。

「人生猶如一條折線,關鍵就在於那幾個轉折點上。」留著一頭清爽短髮、總是面帶微笑的竺淑佳說,正是高中數學老師的這句話,成為了她的座右銘。

這名來自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女研究員,解析出了快速抗抑鬱藥「氯胺酮」結合靶標受體的三維結構,為後續研發副作用更小的快速抗抑鬱藥提供了重要基礎。在她看來,時刻保持危機感是工作中的常態:「要做科研路上的探險家,而不是導遊或遊客。」

一次次出人意料的選擇

成就了如今的「竺淑佳」

你肯定很難想像,如今學生們眼中的「科研女超人」,在大學時所有人眼裡,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名行政人員。「大學時我加入了校理論學習讀書會,在全校擁有6千多名會員。」竺淑佳還成為了社團的「總幹事長」。

臨近大四,面對職業選擇,竺淑佳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到底要過怎樣的生活。「職業選擇無非三類,行政、經商和技術類。」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她將留校當輔導員。

然而,她決定考研。在華師大攻讀生理學專業碩士時,她還組織了30多個學生,一起啃下了《神經科學原理》,並舉行讀書會講解分享。這成為了她對腦科學著迷的起點。

2009年,竺淑佳公派留學前往法國巴黎高師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她是導師皮埃爾·保萊迪的第一個外國學生。頭3個月,竺淑佳只做了兩件事,做實驗和做飯。

三個月後,她交出了第一組可用於發表論文質量的實驗數據,同時請全實驗室同事吃飯做了30道菜。「做菜和做實驗的原理是相通的,通過試錯,發現最佳配比。」

博士畢業時,竺淑佳獲得了上海高校副教授職位的邀約,家裡人都勸她接受,但她又一次選擇了放棄,只身前往美國做博士後研究。「NMDA受體的全長結構是領域內的未知,我想補齊這一短板。」

隨後,她僅用了兩年時間,自己設計課題、做實驗、寫論文,成為最快出站的博士後。

竺淑佳的工作離不開冷凍電鏡,博士後出站時,她又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尚未配備冷凍電鏡的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對她而言,回答神經科學中的關鍵問題遠遠比技術平台來得重要。

就這樣,2016年8月,竺淑佳在上海成為了一名獨立的研究組組長。

回頭來看,竺淑佳是一個真正能個做到「活出自我」的人,她人生的每個關鍵選擇點都遵循了內心的選擇,也一步步成就了現在的「她」。

與NMDA受體結緣

讓抗抑鬱新藥得以快速起效

抑鬱症影響了全球3億多人口,每年有近80萬抑鬱患者自殺。傳統的抗抑鬱藥多數作用於單胺能神經系統,需要持續用藥數周甚至數月後才能起效,並且對三分之一的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沒有治療效果。

氯胺酮作為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鬱藥,一劑亞麻醉劑量的用藥幾小時內就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等負面症狀,甚至減弱患者自殺意念,尤其對難治性抑鬱症有治療效果,是抗抑鬱領域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發現。

但是,氯胺酮會造成分離性幻覺等副作用,並有作為娛樂性毒品被濫用的風險,極大地限制了它的臨床應用。

已有的研究顯示,氯胺酮作為大腦內重要的穀氨酸門控離子通道NMDA受體的阻斷劑,可通過抑制NMDA受體通道活性,參與到突觸傳遞及突觸可塑性信號通路的調控,進而恢復慢性壓力導致的皮層與海馬區域的突觸損傷。

在華師大讀碩士階段,竺淑佳便與NMDA受體結緣,研究NMDA受體遺傳修飾的小鼠對學習記憶的影響;在法國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階段,她系統地研究了NMDA受體的門控機制及藥理學特徵;在博士後訓練階段,又用冷凍電鏡解析了NMDA受體的全長結構。回國後,她特別關注NMDA受體與腦疾病的關聯機制,因此,她踏上了抗抑鬱新藥與NMDA受體互作機制的研究。

那麼,究竟什麼是NMDA受體?「人腦有千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上又有數以千計的突觸,這些突觸相互傳遞信號,聯接起整個大腦的複雜神經網絡。」竺淑佳向記者介紹,「NMDA受體就分布在每個突觸上,當其通道打開能使鈣離子大量流入神經元,調節突觸的可塑性,是學習與記憶的重要分子開關。」

「今天是開心的一天,但也很難過,因為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患抑鬱症想自殺。我們的研究和抑鬱症相關,但是我們還沒有辦法真正幫助抑鬱症患者。」得知研究成果被《自然》雜誌接收時,研究組在辦公室里開香檳慶祝,竺淑佳這樣說。

在竺淑佳的行為意識和認知里,做科研,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發paper,而是為了解決科學問題,幫助更多的人。這也是她作為導師,深深感染著研究組其他學生的科研之路。

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

破壞性中存在著創造性

「科研女超人是我對竺老師的第一印象,每次談論科學問題,都能感受到她對科研的無限熱愛,對問題的嚴謹思考。」博士研究生王涵這樣形容他眼中的竺老師,「這些讓我特別敬佩和感動。」

每一次組會的科研文章分享,竺淑佳總是會和學生們提出一些對文章的獨到看法。而這些看法往往能引起大家對於科學問題與科學實驗的深入思考。竺淑佳特別注重對於每一個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她總是說,自己要對自己做的課題有充足的理解和認識,要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嘗試有挑戰性的課題。「要以讓自己成為探險家為目標,而不是只滿足於成為一名導遊或遊客。」

作為一個母親,竺淑佳發現當媽媽和當導師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學生剛進實驗室時,他對這個領域的理解也是一張白紙。孩子經常有破壞性,把家裡弄得一塌糊塗,學生剛開始做實驗可能也是一塌糊塗。」竺淑佳笑著告訴記者,但這不妨礙他們的破壞性中又往往存在創造力與創新思維。「所以你千萬不能對他們說『你不能做』,無論是學生還是孩子,都要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對傳統觀念挑戰的想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