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職場的機會在哪裡?

日日悅讀 發佈 2024-04-09T09:57:02.668504+00:00

如果說「求穩」與「苟著」是2022年職場的主流心態,其實還有一句潛台詞:「苟著」是當前沒有更好機會的緩兵之計,等到時機合適,大家仍然期待局面轉換,迎來新的爆發。2023年,會是這樣一個年份嗎?

如果說「求穩」與「苟著」是2022年職場的主流心態,其實還有一句潛台詞:「苟著」是當前沒有更好機會的緩兵之計,等到時機合適,大家仍然期待局面轉換,迎來新的爆發。

2023年,會是這樣一個年份嗎?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去年12月初遭遇網際網路公司裁員的李然,打算給自己放兩個月的假,到來年春天再找工作。「疫情管控放開後,2023年機會應該多一些。」李然說。但假期還沒有開始,李然就感染了新冠。穩妥起見,她放棄了旅行計劃,準備早點回老家,這樣還能照顧家裡的老 人。

李然的經歷應該適用於此刻的絕大多數人:心懷樂觀,不過仍要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的不確定性。2023年的職場也一樣,經濟表現、企業信心,以及職場人自身所具備的競爭實力究竟如何——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都會影響2023年的職場人之路。

大環境:不確定性下的謹慎樂觀

相比2022年,荷蘭光刻機公司阿斯麥(ASML)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王洪瑞對2023年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放眼未來,中國的經濟是比較有彈性的,各行各業都能獲得一些機會。」

不過,2022年凸顯的裁員問題是全球性的,亞馬遜、Meta、飛利浦等都先後不同程度裁員。作為零售巨頭的亞馬遜,在2022年11月公開表示已暫停招聘公司員工,原因是「經濟處於不確定狀態」,並且透露招聘將持續收緊。亞馬遜同時告誡投資者,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增長可能放緩至20年來的最低水平。

除此之外,俄烏衝突、歐洲能源危機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將如何發展也是未知數。「重新建立信心非常重要。」美世中國區合伙人、信息諮詢業務華東區負責人沈劍文說。沈劍文和團隊服務眾多不同類型的客戶,在2022年下半年,他們已經感受到一些公司有業務起勢的「苗頭」,但沈劍文依然謹慎。他認為,在對未來有好的預期的同時,也要做好「相對沒那麼好的打算」,因為「信心的建立是一個較為長期的事情」。例如,在當前的國際關係局勢下,全球供應鏈體系能否像過去一樣靈活和敏捷,不同國家的公司之間的配合水平能否達到歷史高位,都有待觀 察。

科銳國際高級業務總監朱冬琴也認為,一些企業在政策調整初期可能會持觀望的態度,招聘、漲薪等不會那麼快就回到以前的活躍狀態。

一個行業是否火熱,招聘需求是表現之一。2022年的起伏已經能夠被身在職場的個體捕捉到,行業數據則有更直觀的呈現:脈脈2023年1月發布的《搶灘數字時代·人才遷徙報告》顯示,整個2022年,企業招聘總職位量同比減少21.67%,網際網路崗位量減少50.4%,但碳中和行業職位量增長296.9%,新能源汽車職位量增長198.9%,電子晶片職位量增長142.5%。新能源汽車行業首次躋身求職熱度前十。

2022年整體調薪率6.2%,2023年預計調薪率6.3%

數據來源:中智諮詢

宏觀數據印證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月對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7.6%,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3.6%。一些碳中和相關產業增長迅速,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增長108.4%和35.6%。「國家鼓勵的產業在更長的周期內都會表現出向好的趨勢。」一位從業二十餘年的人力資源專家表示。

但即使面對上述熱門行業,「謹慎」依然是必須的。王洪瑞提醒,部分行業及特定崗位可能會有比較大的聲勢,但職場人要學會「甄別」,辨別出哪些是真的大勢所趨,哪些是泡沫,「要謹慎再謹慎」。「泡沫」並不少見,比如P2P等金融理財平台曾經吸引了眾多人才加入,可最終都以「暴雷」收場。

換到公司內部同理。胡亮2021年年初加入上海的一家網際網路內容平台,入職前只面了一輪,擔任一個創新型社交產品的產品經理。半年後他因為個人原因離職,但後來的「裁員潮」中他的崗位也被裁撤。回憶起來,他覺得自己的職業選擇有些草率,尤其是只面試一輪這個細節,當時他還以為這是公司對新業務「求賢若渴」的表現。

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公司「攤大餅」式的發展在2023年應該不再常見,但這並不意味著釋放出的就一定是好崗位。多位接受採訪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均表示要向能為公司賺錢的業務靠近。公司裁員與招人往往是同步推進的,一方面精簡冗餘團隊,另一方面也會強化對未來發展更重要的核心業務組織。

通過跳槽在2022年實現近60%漲薪的李嘉認為,從一家公司離開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沒有發展空間」了,否則儘量不要走。「發展空間不是主觀想像,而是你負責的業務有沒有發展空間,你在團隊的位置是不是能觸及業務核心,如果兩者都有,輕易不要動。」從網際網路行業離開時,李嘉根據自己對於業務數據的了解,大致判斷出消費網際網路的流量增量已經基本見頂,隨後他開始籌劃轉行至新能源行業。

比起2022年常見的直接裁員,人員優化後究竟如何配置崗位以更好地提升效率,這是多數企業在2023年的重要課題。這裡暗含的另一層意思是,公司的招人態度實際上也會更加謹慎,對人才的複合背景及綜合素質能力的要求會更高,由此產生的崗位機會將更考驗職場人的判斷力,而決定公司人能否抓住機會的仍是職場競爭力。

薪酬怎麼變?金牌行業在哪裡?

對於公司人最為關注的薪酬問題,多家人力資源諮詢公司都給出了一定預測。根據中智諮詢2022年10月發布的《2022-2023年企業調薪數據參考手冊》,2023年調薪率預計會比2022年稍高,從6.2%升至6.3%。不過放在10年的維度看,近10年整體調薪率呈波動式下降,6.3%仍然算較低水平。

分城市看,一線城市調薪率下降,二三線城市會有所上升。脈脈的報告也顯示,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川渝(成都、重慶)、長三角(杭州、南京、蘇州)等地區的城市均上榜人才流入城市前十名,核心經濟圈的「新一線城市」正在成為人才的新去處。

2023年預計漲薪的城市集中在二三線

數據來源:中智諮詢

2023年大部分行業調薪率預計與去年持平

數據來源:中智諮詢

四個細分行業的漲薪預計

新一線以及二三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增強已經被討論多年,高新技術產業的生產、製造等環節近年來也加大了對二三線城市的布局。這些城市的配套消費同樣在向一線城市看齊:多個消費品牌都在2022年明確了接下來的重點是向更廣泛的城市布局。無論著眼點在工作機會還是生活方式,「北上廣深」都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分行業看,大部分行業調薪率下滑,調薪率最高的行業集中在高科技、醫藥/醫療健康領域,它們2023年的預計調薪率分別達到7.7%、7.5%,這也超過了整體水平。與此同時,網際網路、銷售貿易/消費品等行業的調薪率呈現下降狀態。

科銳國際發布的《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則進一步揭示了一些熱門產業內部細分崗位的薪酬變化。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網際網路行業受市場環境下行影響較大,與傳統的消費、零售、生活服務、遊戲等網際網路板塊相比,智能製造、物聯網等領域技術發展空間更大。一些新熱門行業對數位化人才的相關需求,也吸引了公司人從大型製造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已有一定數位化基礎及數位化氛圍濃厚的公司流出。

報告認為,在2022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帶來持續政策利好及國民對健康的需求不斷增長等正向因素疊加的情況下,大健康產業仍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在該行業的三個細分領域中,醫藥研發製造、醫藥研發臨床的整體薪酬低於2021年或基本保持一致;但受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國家醫療資源下沉等因素影響,醫療服務領域整體薪酬趨勢上揚,尤其跳槽漲幅可達30%以 上。

boBCXaHm8+UAfOA8InyXpguQ2lyxfhk+OE4qiwlnMC8=而在廣受關注的晶片領域,受新一輪晶片限制與制裁影響,中國的先進位程晶片、高性能晶片和存儲晶片發展暫緩,但成熟製程領域的國產晶片仍競爭激烈,發展勢頭良好,晶片設計類與研發類崗位2022年的薪酬漲幅要高於晶片製造類崗位,這種趨勢可能將延續至2023 年。

對於熱門行業、崗位的變遷,人力資源專家、51獵頭創始人朱聚鵬從公司類型的角度給出了分析。他認為,國內產生大型平台型公司的可能性會相對減少,但解決方案類型公司的數量會增多,比如為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提供相關諮詢服務的公司,相對應地,行業人才的流動也會遵循這一趨 勢。

職場人的心態該如何調整?

2022年,多家公司裁員、降薪和招聘名額縮減的信息持續傳播,很多職場人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焦慮於如何為自己的競爭力增添籌碼,儘可能獲得更多自主選擇權。

人力諮詢公司科銳國際副總裁朱冬琴認為,職場人真正需要關注的是自己有多少可遷移的技能。通用的基本能力放到任何行業裡面都是需要的,比如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快速學習能力。如果有幸處於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要珍惜每個機會,積累在行業里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非熱門行業,特別是此前發展不錯、近兩年突然遇冷的行業,朱冬琴也認為,行業的上下波動有可能會變成未來短期的常態,但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各行各業支持,如果暫時身處低谷產業,一方面可以尋求賽道的轉換,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進修或其他更加有利於「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選擇。「人生有很多維度,不僅僅是工作,工作也不僅僅只有一個維度。當整個產業不那麼樂觀、不像以前那麼熱火朝天時,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無論多技能發展,還是在業餘生活尋找支點,總歸有一些東西是可以平衡的。」朱冬琴說。

公司人的職場價值觀的確變得更加多元。工作不再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職場人對公司的期待也在發生轉變。根據2022年任仕達大中華區發布的《未來十年職場洞察與展望》,職場人期待更加健康的工作環境,50%的被調研者看重愉快的工作氛圍,有44%的人需要能夠幫助解決疏離感和幫助自我成長的管理,36%的人更加關注企業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阿斯麥(ASML)人力資源總監王洪瑞認為,職場人,尤其是初入社會的新人,其實都處在探索自己的方向的時期,不僅僅是職業的方向,也包括居住城市、社交圈子的選擇。「年輕人可能對很多東西有自己的想像,並不一定清楚現實情況,我們也希望員工找到適合的生活場。選擇不同性質的公司,實際是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儘早作出決定,保持長期主義,堅持做下去。」王洪瑞說。

職場人期待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數據來源:任仕達大中華2022年《未來十年職場洞察與展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