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墜機,美國軍火商的「洗地」方式有點卷

直新聞 發佈 2024-04-09T11:29:42.562923+00:00

直新聞:吳先生,據美國媒體報導,F-35戰鬥機聯合項目辦公室近日宣布,所有F-35戰鬥機應當在90天內進行檢修,以期解決發動機抖動隱患。


直新聞:吳先生,據美國媒體報導,F-35戰鬥機聯合項目辦公室近日宣布,所有F-35戰鬥機應當在90天內進行檢修,以期解決發動機抖動隱患。這很可能意味著全球各國軍隊的F-35戰機都將面臨停飛。這款戰機遇到什麼問題了?


特約評論員 吳蔚:用大家比較好理解的方式去解讀這個新聞,就是:在美國國防部的要求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布公告召回全球幾乎是所有已交付的F-35戰機,請用戶們把戰機開到指定的4S店,進行全面檢修。

全球所有的F-35,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截至本月,F-35戰機家族已經累計量產了890架,其中F-35A已交付546架,F-35B已交付147架,F-35C已交付26架。這就好比你開開心心提了新車開回家,沒過多久4S店給你打電話:先生,我們的車可能有點問題,麻煩您開回來檢修一下。對於汽車這種消費品而言召回可能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但是對於一款單價接近一億美元的先進戰鬥機而言,如此大規模的召回就是一個大新聞。它首先意味著,全球至少10個國家的空軍、海軍用戶會受到影響,日常的飛行訓練、任務執行都成問題。遠的有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近的有美國海軍正在中國周邊海域晃悠的兩棲攻擊艦。

但最大的問題還在於,這些國家根本無力申訴,也無從抱怨,因為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用F-35。這款戰機在設計之初美國就拉上了一大堆盟友,美其名曰「聯合研製、聯合生產、降低成本」,實際上它也是一個陽謀:美國用一款看似先進的戰機,閹割了一眾盟友國家的航空工業。潛台詞是:你們就別折騰隱身戰機了,統統都來買我的就好。

F-35的身上不乏酷炫的標籤:「比F-22更先進的隱身戰機」、「全球產量最大的隱身戰機」、「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但F-35的負面新聞也一直沒停過,光是「停飛」這個關鍵詞就能勾起我的許多回憶。

回看過去十年,F-35戰機先後因為:發動機葉片出現裂痕、機油管路泄漏、冷卻液管路泄漏、座艙供氧系統故障、彈射座椅故障等一系列問題被迫停飛。這一次的停飛原因,源於去年12月15日在德州沃斯堡基地發生的一起墜毀事故。那架F-35B在垂直降落的過程中發生重著陸,彈跳而起的機體力矩失衡,整架飛機忽然抽風式地差點倒扣在跑道上,所幸試飛員及時彈射逃生。事故發生後,美國國防部立即下令停飛所有F-35B戰機,要知道遠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一艘滿載著F-35B戰機的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正在執行所謂「威懾中國」的巡航任務。美國軍方不能承受再有一架F-35戰機在中國家門口墜毀帶來的輿論壓力。



直新聞:F-35戰機服役以來為什麼頻頻掉鏈子,製造商又是如何處理問題的?


特約評論員 吳蔚:如果單從性能數據上看,F-35戰機確實是很先進的隱身戰機,但是作戰部隊更看重一個數據:可出動率。據美軍自己公布的數據,2020年美軍F-35戰機飛行中隊的平均完成任務率大致是39%,遠低於預期目標,也遠低於那些從指標上看「沒有那麼先進」的三代機,比如F-16、F-15。這還是在美軍沒有介入大規模戰爭的所謂和平年代。

面對惡評如潮,F-35的製造商洛馬公司著急嗎?我個人認為他們並不著急,因為眼下的這些用戶別無選擇。正如我剛剛提到的,全球有17個國家採購了F-35戰機,還有一些國家正準備採購,這是一個徹底的賣方市場,你不從我這買F-35,難道還能去找中國買殲-20嗎?與其說F-35有多先進,倒不如說採購美國戰機本就是等價兌換一張盟友俱樂部的入場券。

F-35事故頻頻,倒是也讓我見識到了美國軍工複合體強大的應急公關和遊說能力。《防務新聞》網站發布F-35戰機全球召回新聞的正上方恰好就是F-35戰機引擎製造商普惠公司的宣傳廣告。點進去一看,網站自動連結到了普惠公司給F135引擎進行核心升級的介紹頁面。裡面還開設了一個專欄,名叫《關於F135發動機不實指控的逐一駁斥》。你五角大樓不是說發動機共振導致了墜毀事故嗎?好,那我就逐一進行駁斥。

《防務新聞》網站今年2月專訪了美國眾議院軍備委員會戰術空軍和地面部隊小組的主席羅伯·惠特曼,請他仔細講了一下F-35戰機墜毀的事故調查進展。在這個三分半鐘的專訪里,我聽到了一位美國政客非常嫻熟地替軍工企業們逐一挽尊,仿佛誰都不需要為戰機墜毀負責,問題就已經得到解決了。在這則專訪的新聞頁面里,我再次看到了普惠公司的廣告,Slogan非常響亮:The Only Tri-Variant Solution,世上絕無僅有的三合一戰鬥機動力解決方案。吹噓的是F135發動機適配了F-35戰機ABC三種型號。

從新聞源頭上進行公司形象維護,瞧瞧人家這公關效率。



作者丨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