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丨以高於生活的視角觀看,感知生命榮枯與四季輪迴

富士膠片中國 發佈 2024-04-09T12:36:01.962183+00:00

媒體和廣告行業十餘年的從業經歷,讓攝影師陳雷擁有更廣闊清晰的視野,同時也積累了大量拍攝技巧、創作觀念和案例執行經驗。這讓他在成為職業攝影師之後更加從容、得心應手。他的風光作品中,通常寄寓了很多哲思,是對自然環境的變化、生存狀態的描述和對自然精神的挖掘與探索。

媒體和廣告行業十餘年的從業經歷,讓攝影師陳雷擁有更廣闊清晰的視野,同時也積累了大量拍攝技巧、創作觀念和案例執行經驗。這讓他在成為職業攝影師之後更加從容、得心應手。他的風光作品中,通常寄寓了很多哲思,是對自然環境的變化、生存狀態的描述和對自然精神的挖掘與探索。

「在我的眼裡,構成一座山的元素,是每一塊岩石的紋理;每一顆露珠上,都凝結著季節的色彩。從照片的每個細節中,感知生命榮枯與四季輪迴,是我與自然的對話方式。」

十一步(陳雷)

商業攝影師

影像藝術家

自然季節周而復始。大自然對於一般生命而言,它是永恆不變的,它既不會感到孤獨,也沒有對生死的畏懼和驚恐。當這裡有了植物、動物,就有了繁榮與衰敗;當這裡有了人,就有了思考,有了欲望和癲狂,有了恐懼與孤獨。

我把風光攝影,看做自己與自然的一種溝通方式。從技術性的記錄自然之美,轉向對自然環境的主觀觀察和解釋,偏向主觀表達,同時在審美的層面上與讀者達成共識。

簡單地說,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僅僅是好看,這樣既能不「掉粉」,又能讓作品保持一定深度,看過我作品主頁的朋友,會發現這一點,即便是大家都熟悉的景色,也會以不同的樣式呈現,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

拍攝自然景觀的意義和價值,是由攝影師自己的視角和觀念來決定的,攝影師的作品談論的是一處美景,還是整個自然,是兩種不同的思考和觀看方式。

風光攝影作為個人項目,內心還保持著初識攝影那會兒的單純喜歡,熱愛無價,否則就沒有動力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了。

愛與自然是藝術創作永恆的主題和靈感源泉,攝影讓普通人以高於生活的視角觀看自然,其本身就是一種創作行為,也是一種超越美的體驗,這個過程的意義和價值,遠遠超過一張照片。

從拍照到藝術創作,是一個攝影師從實踐中自我反省的過程,是從技術到觀念的一次身心轉變,有觀念還要有技術執行力,這是一個過程。

從花花草草拍起,作為攝影審美的懵懂階段,誰都經歷過。我曾專門去美國優勝米蒂打卡亞當斯。能把自然環境中的元素排列得更有美感,這個過程是風光攝影師最幸福的時光。完成技術積累之後,攝影師會從技術性思考轉向探討自己的創作意圖,對我來說,是一段漫長的瓶頸期,開始否定過去的作品,懷疑美感的一致性,嘗試將影像與主觀的環境聯繫起來,這個過程是思考性的,我為此暫別攝影圈,閉關式創作了兩三年的樣子。

這段時間的作品,方向與意圖並不明確,也不成熟,更像是對風光攝影的再創作,直到2019年組照《看不見的風景》入選第27屆中國攝影展。從拍攝一處美景,到探討整個自然與環境,或許就是我今後的路。

竭盡全力去拍攝一張不需要後期的照片,是我的終極追求。真正精通和理解後期的結果,往往是促使拍攝流程更加嚴謹,我的後期原則是儘量減少後期動作,尤其是降噪、銳化等有損操作。

用後期彌補拍攝過程的失誤與瑕疵,把後期當做變廢為寶的神藥,我認為是對後期創作的曲解與誤讀。一些單反、全畫幅時代的後期觀念、流程,已經與現今的影像科技脫節,在GFX系統的後期流程中,一億像素的解析度替代了銳化概念,縮小圖片邊長同樣起到降噪效果。

注重後期效果,更要考慮後期效率。總之,拍好,比什麼都重要。

問:如何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術和知識儲備?

攝影師的經驗值積累很符合遊戲規則,用一個案例、一個案例的實踐去積累。拿出一張好的作品,都有上萬張照片墊底。

當然,對創作起到支撐作用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對攝影的理解深度,更少不了對藝術史、攝影的媒介特徵以及當下社會語境的諳熟,這些有助於自己廓清題材與形式的邊界,找到創新的可能和方向。

對正在創作的攝影師來說,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積累視覺經驗和發現新的表現形式,這個過程既是創作過程,也是自我提升、自我更新的路徑。

所謂創作就是把自己的認知形象化的過程,通過旅行、觀看、閱讀等方式獲得靈感和啟發。

攝影師是實踐性很強的職業,自己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自己來發現。經常回頭看自己的作品,總能發現哪裡不夠好,這段差距就是自己的進步空間。

問:在做攝影師之前的工作經歷,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在媒體做圖片編輯和廣告公司十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我以甲方視角,熟悉通過影像完成表達和產品訴求的流程。也看到了不同攝影師對題材的演繹和內容解讀,這段經歷,學習到了很多國內外尖端拍攝設備、技巧和創作觀點,積累了大量案例執行經驗,成為職業攝影師對我來說是只是一次角色互換。

問:GFX中畫幅在創作中給予你哪些幫助?中畫幅的後期潛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溯源風光攝影,從安塞爾·亞當斯開始,貫穿一個世紀的風光攝影作品,主要是以4:3大畫幅、中畫幅膠片相機拍攝,我熟悉的攝影師朋友仍在使用。經典的4:3畫幅比例帶來的透視感和豐富的細節表現,是全畫幅無法呈現的。

過去的中畫幅數位相機成本很高,且便攜性差,受戶外條件限制,大多數風光攝影師「被迫」改用全畫幅數位相機,直到富士膠片GFX系統的出現,破了中畫幅數位相機「貴重」的局,會帶來中畫幅的回歸。

中畫幅相機更大的傳感器面積和像素體積,作為物理優勢,所帶來的畫質表現和色彩豐富性,能更好地增強作品在各個方面表現力;100%視圖下的後期修飾,能夠更好的實現精修,一億像素底片帶來的二次裁剪空間等等,都是遠遠優於全畫幅的。

問:如何評價GF中畫幅鏡頭?

GF鏡頭群的豐富性,是GFX用戶挑戰多種拍攝題材的底氣。作為商業攝影師,我經常拍攝各類項目,會涉及GF的全部焦段,這其中最為常用的是GF23mmF4 R LM WR、GF20-35mmF4 R WR、GF32-64mmF4 R LM WR、GF110mmF2 R LM WR、GF100-200mmF5.6 R LM OIS WR和GF250mmF4 R LM OIS WR。

可靠的三防能力和穩定性是GF鏡頭的共同特點,這也是風光攝影師最在乎的,高品質、價格合理是富士龍鏡頭一貫的優勢。

問:2023年有哪些拍攝計劃?是否有新的項目或攝影計劃?

腦子裡和備忘錄上寫了3年的創作計劃,會立即開始其中兩項。今年上半年主要在帕米爾高原藏東區域拍攝,內容、形式和技術手法也會是全新的嘗試,希望能拍到我想像中的畫面。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號@富士膠片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