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記:漳州浦頭新行街

鴻源軒圖文廣告 發佈 2024-04-09T16:37:01.302255+00:00

漳州新行街、浦頭街、鹽魚市是300多年前就修築、拓寬的古街,浦頭大廟的碑記就有記載。

漳州新行街、浦頭街、鹽魚市是300多年前就修築、拓寬的古街,浦頭大廟的碑記就有記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福建陸路提督藍理,眷念年青流浪時與柯彩等五人結義寄居浦頭大廟常得到浦頭人慈心周濟的鄉情,發跡後立意答謝大廟關帝與故土鄉親,募集巧匠民工,籌資擴建浦頭大廟和修築這條將鄉間小道拓寬為平坦筆直有十來米寬、六百來米長車馬可通行的街道。上段命名新行街;中段原名新行下街。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新行街改名浦頭街;下一段即鹽魚市,直達當時十分繁榮昌盛的浦頭港文英樓(又名周爺樓)古碼頭。迥異古代漳州城廂大部街巷還是短窄、彎曲、凹凸不平而展現東廂一處新景象。

新行街起自原新路巷(今名人市路)蔡媽廟邊的燒灰巷(今名涼亭),至新行街114號對面的邦橋仔通道。原名新行下街,後改名浦頭街,從邦橋仔通道起到浦頭街57號鐵板門大厝旁的扛轎巷。鹽魚市從扛轎巷起至鹽魚市72號接文英樓(即周爺樓)古碼頭。

明清時期,浦頭新行街門面整齊劃一,店鋪林立,生意興隆。店家以錫箔、棉紗棉花、菸草、繩纜為主,還有許多面線作坊及打繩、制木屐、水車、水桶店,及壽金銀紙蠟燭店、銀莊、古董燈具店、藥店、食雜店、客棧等等。到清末民國初,浦頭港泥沙淤積越來越多,港道淺了,航運逐漸衰落。商市相繼遷移,從此一蹶不振,才大部改為民居。

浦頭新行街古民居,大部分臨街有店面,繼為三進或五進,每進一廳一房一天井。天井左邊或右邊靠牆築遮蓋走廊,後進有的建樓。整座很長,成具有漳州建築特色的竹竿厝。門面的階石(土話「吟墘」)一米多寬,門前屋檐伸出一米半長,沒立柱子撐。在屋檐下行走暢通,可防曬避雨,至今大部還保留原貌。

鹽魚市西接浦頭街,東達周爺樓古碼頭。原這一地段魚行二十多家。夜半,批發開市,通宵達旦,城廂和周邊水產商販紛紛趕來,買新鮮的去販賣,熙熙攘攘,非常熱鬧。白天,咸乾魚貨、蚶蚵蟹和零售攤設在與本街交接的蚶仔市及石橋頭喧鬧的農貿市場。還有靠得很近的十多家糧行的米市街和碼頭附近多家杉行等等構成十分繁華的浦頭商業區。

漳州古城交通,貨物主要靠水運。浦頭港曾是九龍江西溪故道的水上運輸要道,北溪貨也匯集來,明清時,成為四方貨商水運的集散中心之一。貨物還從這裡運往石碼、海澄月港或廈門,再轉運廣東、上海、台灣和東南亞各地。港內商船鱗次,日夜裝卸繁忙,古街賈肆貨棧星列,人煙輻輳,說明昔日浦頭的繁榮,對漳州歷史上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浦頭新行古街這片熱土,不僅記載了往日的繁華,也在風風火火和起落變化中孕育不少英才。這在徐蒼生先生寫的《浦頭的名人學士》,基本上都已介紹了,現據我所知,再補充著名的中國修辭學家鄭子瑜教授。


鄭子瑜生於1916年。父母租住新行街86號內,他年少時與戶主之子施友聲交往甚密。據現年93歲施老先生介紹:鄭子瑜很聰明,喜愛讀書,勤於習作,年輕時就讀八中時就常撰稿投上海《宇宙風》等報刊發表。高中未畢業考入集美學校特別師範班,後到鼓浪嶼維正學校任教。1940年,他擺脫日寇統治魔爪,出國到南洋。


後來鄭子瑜在新加坡執教,課餘不忘奮進,刻苦鑽研黃遵憲《人境廬詩草》和探討修辭學。他廢寢忘食忘我追求,終於結出成就之果,1959年他所著的《人境廬叢考》一書出版,引起日本學術界重視。不久,他應日本早稻田大學語言教育研究所之請,赴該所從事研究工作。喜得完善修辭學的碩果,獲該所頒發的修辭研究證書。

從1964年到1980年,鄭子瑜先後出任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東文化大學教授,講授《中國修辭學》。還自編講義向早稻田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教授、講師講解《中國修辭學的變遷》,其學問淵博深受好評,得「教授的教授」美譽。該講稿整理成書在日本出版。後來,他又整理《中國修辭學研究》一書,1980年在台灣出版。1984年,鄭子瑜巨著50多萬字《中國修辭學史稿》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修辭學史》1990年在台灣出版。


著名學者郭紹虞作序說:「鄭子瑜是第一個研究修辭學歷史的學者,這書是第一部的中國修辭學史。」美國傳記學會譽稱「鄭子瑜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究及著述一個國家的修辭學通史的學者。」

鄭子瑜著作甚豐,除修辭學著作碩果纍纍外,詩文考據、學術研究、散文著作也甚多,計出版20多種書。在國內出版新書,常寄一、二本給摯友施友聲先生作紀念。


  鄭子瑜先生後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上海復旦大學顧問教授。到過北大、清華大學講學。其傳略被收入《中國文學家辭典》《現代語言學家》《海外著名華人列傳》《世界著名作家列傳》(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世界學術人物誌》(美國傳記學會編)。

鹽魚市自從抗日戰爭後,因浦頭港港道淤塞、航運改道,集市蕭條冷落,也大部改為民居。但是,漳州新行街、浦頭街、鹽魚市古街、古民居(含施蔭棠宅第等)、周爺樓古碼頭、霞東古書院及浦頭大廟、鳳霞宮和新建的法因寺將建為弘一法師紀念館等等,都是漳州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的地方史跡。

漳州古城明清時期的浦頭區十分繁榮昌盛,不僅有史可稽,而且有古蹟可據。以上古蹟是漳州古城珍貴的歷史文物,我們應珍惜它,保護它。

作者簡介:施正淵,漳州辛亥志士施蔭棠之孫,原漳州地方志辦公室幹部、薌城區政協文史研究員。


編輯:南風僑批館 鄭子瑜圖片由謝偉忠提供


攝影:林南中

關鍵字: